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十岁高考神童是否破格录取存疑 被批错位竞争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28日 09:01   北京晨报
最小考生是否能被破格录取
最小考生是否能被破格录取

  作为今年全国年龄最小的高考生,理科生苏刘溢考了566分。尽管距离一本线还有段距离,但他却期盼着能到一流大学里学习更多的新知识,期盼着能有名牌大学对他破格录取。据悉,山大招办已经与苏刘溢碰面,但是否能破格录取仍很难说。

  据介绍,这名年仅10岁的高考生确实当得“神童”称谓,2007年,7岁的苏刘溢在泰山博文中学读初中,一年内结束初中全部课程。2008年9月,8岁的苏刘溢进入泰安二中高一试读,但读了不到一年退学在家自学。他在Windows帮助文件下学会编程,在一年多时间里,又渐渐学会C语言、VB等十余种语言编程。他还开发了自己的操作系统,内含编程软件、Office、火狐等程序。普通人通常花费6年时间学习的初高中课程,人家学习两年“搞掂”,一些复杂电脑编程人家“一学就会”,不叫天才还真是不成。

  ——问题是,“神童”是否就应该被大学录取?我们的大学,真的做好了培养“神童”的准备了吗?我们可以延展下去,想一想究竟是怎样的土壤培养了“神童”……

  ■反对

  成才先要成“人”

  不可拔苗助长

  以苏刘溢眼下所表现出的能力,已然超越了同年龄段的许多人。但从现实角度考虑,破格录取,实在不是一个好的选择。甚至提前进入大学,都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犹记得钱老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以分数论成败,怕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多年前的少年班以其标志性人物的出家而宣告失败。早已说明单纯的注重培养神童的知识储备,不仅造不出杰出人才,甚至连“人”也很难培育出来。

  撇开这些不谈,即使是苏刘溢真的破格录取了。我们谁又能保证他不会“泯然众人也”?钱老早已经点出眼下大学的要害——没有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我们不由得想问,无法摆脱行政化宿命的大学,目前连眼下学生之梦想都无暇顾及,谁来保证10岁小神童的成长,保证他不会成为下一个仲永,下一个宁珀?况且单凭其分数的超常而进行破格录取,看起来,给人的感觉更多的像是一个精致的商业宣传?诚然,在苏刘溢之前,确实有不少偏才怪才被破格录取,然而无论是蒋方舟还是潘立群,他们所凭借的都不是高考分数本身。以高考分数的超常而破格录取本就是对公众期盼素质教育的嘲弄。因此,我想说,在我们的大学仍然充斥着商业化气息,我们的教育仍然行走在应试的道路上,破格录取“高分”英雄,实在是公众与他个人无法承担之重。由衷地希望,10岁小神童能够拥有一个美好而健康的童年。以我之见,成才成大师都是次要的,而成长为一个人性化的“人”则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应当首先考虑和共同期许的。

  杨兴东

  无需过度关注

  冷落“神童情结”

  国人不乏“神童情结”,热衷于发现、塑造、宣传和赞美“神童”,惯于用“速造法”,让“神童”继续“神”下去,甚至成为“神人”。家长、社会和学校,非行引导特长之实,而是拔苗助长之虚,好高骛远,急功近利。社会、媒体的强烈报道关注,又加剧了这种速成生态的产生。于是逼迫、迎合自己的想法,完全忽视了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神童”是一个孩子的事实。

  然而,低龄考生考取高分数说明不了什么。现在许多人对天才或“神童”的定义就是考高分,充其量只能说明该孩子具备很高的智商而已,但是智商只是一个人在社会上做人做事需要的一部分能力,有时候甚至是很小的一部分能力,而情商、财商等其他能力往往更加重要。在现行的应试教育模式下,名校并非能够教好“神童”,“神童”也未必需要名校。给“神童”一个宽松的发展空间,尊重其自身兴趣和爱好,把选择权归还给孩子自己,才是让“神童”不至于平庸的关键。

  教育应有教育的规律,成长应有成长的递进,知识的积累当有时间的沉淀。“神童”的悲剧在于,在知识上可以“速成”,在心理上无法“跨越”,让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去做二三十岁的事情,未必适应。“神童”是一种非正常状态,只不过他的某方面能力被提前高度开发了而已,建议大家要用平常心看待这个问题。因此,不过度关注“神童”,不破格录取10岁的苏刘溢,或许是对他最大的保护。

  唐伟

  录取很容易

  培养是难题

  对于天才少年的培养教育,从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出发,“最合适他的反而是最好的”,“因材施教”才是对人才的真正呵护。笔者不是否认山大的教学水平,但对于山大能否真正担当得起对一名10岁“神童”的大学教育能力,却心存怀疑。培养“低龄大学生”,是需要修订修改适合于普通人群的教育方案的,也必须对特招进来的人才配置特殊性的教学人才,甚至还包括一些专门针对“神童”学生的教育规划、目标设计等。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无从得到山大究竟为接纳“小神童”拟准备了那些前期工作,但至少从目前来看,上述准备工作未必充分。

  特招天才少年进大学,国内部分院校走在了前列,中科大走得最远。迄今为止,招收少年班的经历已达31个年头,按理说经验可谓丰厚,也应该有了骄傲和自诩的资本。然而,少年班党总支书记杨义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声称:“对待早慧少年,国内外没有一套定型的成功模式,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在不断探索,当然,探索中也可能出现一些不足或失误。”已有三十余年经验,竟然还在一直探索,足以说明教育和引导“天才少年”任务之艰巨、教育难度之大、责任之重大。那么,山大作为仅有一次“特招”一名14岁考生的经历,将打算去“特招”一名才10岁的“神童”,从心理上和“硬件”上恐怕也难言充分。

  适合人才成长的教育机制才是最好的教育机制,能不能给予“神童”学生一个最优良的成长和教育环境,不能靠“赌博”心态去蒙,作为教育学生的大学,更不能仅仅为了“面子”和名声去搞不太符合实际的“勉强特招”。如果山大已经具备了教育和引导好10岁小“神童”苏刘溢的外在和内在条件,不妨就大胆特招之,以成就一段“不拘一格选人才”的人间佳话,如果条件不太具备就千万别勉强。“勉强”的特招,也只会“误人子弟”。

  毕晓哲

  泡沫吹而又破

  无非错位竞争

  我们对神童一向崇拜,但历来只关心“神童”,却从不在意告别“童年”之后,这群人是否依旧“神奇”。

  一个神童辈出的民族,固然可以自诩民智优良;一个神童得到明星般热捧的国度,诚然可说尊才惜才、不拘一格。但是,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短视而焦躁的心态。若国民教育体系运作良好,各层次人才接连涌现。很难想象,所谓神童还有多少市场。时下,神童之论甚嚣尘上,恰反证了常态教育之失败。现实是,不仅大师无存,即便服务产经的高端人也极度匮乏。

  有鉴于此,神童被赋予了更多期待。宛若今日之神童,必是明日之良才。基于此逻辑,具备超常禀赋的儿童,理应得到破格深造机会。但是,请不要忽略一个尴尬现实——神童多是常态教育体制外的产物——苏刘溢概莫能外。那么,让体制之外培养的神童,回归体制之内是否明智?诚可三思!一条或可称成功的蹊径,最终通向一条已被证明失败的路口,难道不荒谬?

  事实上,中国所谓神童普遍成色不够。非有惊天禀赋、耀眼成就,而只是徒有高考高分。甚至,有时连高分都不尽然。苏刘溢虽离一本线尚远,却无妨贴上“神童”之标签。拼的就是低龄!在固有语境中,“10岁与566分”的组合已然够格鼓吹。然而,这又有什么呢?无非是“错位竞争”的小小伎俩。然玉

  ■提醒

  录取要有严格复试

  要论培养神童,中国科技大学从1978年就开办少年班,应该说有相当经验了。而学校对少年天才的学习、生活进行研究后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只有在自然学习负荷下成长起来的“小大学生”,才有可能正常发展。

  据悉,在“快乐的童年决定成功的大学生活”的信条下,每一个进入中国科大少年班学习的学生,都要经过复试,以便判断孩子的童年时代是否属于自由发展。即便如此,也不能说该种天才培养模式就取得成功,按照该校领导所说,依旧在“探索阶段”。所以,山大如果有录取意向,必须进行严格复试,一起让“神童”拥有一个“成功的大学生活”。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订阅高考免费短信服务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破格录取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