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炒状元炒神童 炒作背后有多少黑色利益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30日 11:45   人民网-江南时报

  眼下,高考录取结果也已经陆续揭晓。然而,本该尘埃落定的高考却被三番五次地热炒。各省高考状元受到各方热捧,10岁的高考神童因为超乎同龄人的才智有可能被大学破格录取,还有近几年高考作文中越来越多的文言文式样的作文也频频拿来当做争相效仿的样本……在这个炎炎夏日,炒状元炒神童炒古文的三把火着实被整个社会热炒了一把。然而,热炒的背后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玄妙呢?

  炒状元

  炒热了某些高中的择校风

  各地高考分数刚刚“出炉”,荣登榜首的高考“状元”又被热热闹闹地炒起来了。纵观最近一段时间的报道,今年媒体不仅争相展示“状元”们的一举一动,还将报道焦点集中在产“状元”的学校和地区。可以想见,这些学生在不久的将来必会荣登其母校的招生广告,或是成为某商品的代言人。围绕着状元大做文章的学校、政府俨然将状元们当做一面“招牌”。

  预计:

  状元母校择校费将水涨船高

  众所周知,抢夺优质生源是学校每年都要下大力气的重要工作。长期以来,以盛产状元著称的某些名校则更把持着优质师资对学生设置高入学门槛。尽管各地政府出台政策抑制择校和平衡教育资源,但是在应试机制下,家长择校动作却是愈做越大。而学生考上名牌大学的数量,尤其历年来出了多少个高考状元母校,则是很多家长考虑择校的重要指标。

  南京市某名校高中部一位班主任告诉记者,某些学校之所以如此热衷于热捧本校的状元,是因为其背后有利益支撑。“一个中学培养出了一名‘状元’,学校地位马上就得以改变。学校借此宣传其师资力量与教育水平,很容易吸引生源。学校名气上去了,择校费就理所当然地水涨船高。学校所在的地方教育部门也因此贴了一层金,增加了政绩砝码。”

  该老师同时指出,有些媒体为了炒热点,也在无形中将本应没有那么热的“热点”放大、变形,热炒状元带来的择校效应、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在某种程度上为择校风的加剧起到推波助澜的影响。本应置身事外的高校,也由于担心影响在教育界的“面子”和“位子”,加入了“状元”炒作的队伍。”

  教师:

  热炒状元背离了教育本质

  南京市九中一位毕业班班主任抱怨,负面的“状元效应”已经产生联动反应,蔓延到了中学教育中。很多学校看到出状元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纷纷加大应试力度,给学生灌输“拼学业、拿高分”的应试理念。这不仅对学生个体产生不利影响,更与国家倡导的素质教育和减负精神背道而驰,教育改革更加举步维艰。

  一位初中学生的家长也表示,孩子平日学业负担已经很重,再加上人为炒作,择校风加剧又带动学校狠抓应试,孩子虽然还没上高中,就已经是精神紧张,为自己的未来感到茫然无措。

  “高考状元能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下拿到第一,我不否认他们都很优秀。但是状元头衔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而且进了高校的大门后,他们又和其他同学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面临的是全新的竞争平台和标准评判。学生需要的是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不仅仅是一套完美的应试技巧。所以高考状元不代表真正成功教育的代名词”,这位老师指出。

  在一份权威机构的调查报告显示,1977年至2008年32年间的1000余位高考“状元”中,没发现一位是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

  呼吁:

  政府该切实为状元热降温了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要给“状元热”退烧,抑制择校热,归根结底就必须要改革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设计对考生更为全面的考查办法,给高校更大的自主权。其次,要改革整个高等教育的评价体系,淡化行政部门对高校的评价,注重人才市场和社会舆论对其办学质量和声誉的反馈和评价,让高校吸收真正有学识、有能力的人,而不是一味地追逐高考状元,将其当做教育成功的典范大肆宣扬,也不该将其作为招牌成为择校的资本与筹码。

  专家同时还指出,不仅是高校,中学和各级地方政府要认识到状元热带来的负面社会效应,平静看待每年都会出现的高考状元,不再以出状元为终极目标搏高分拼政绩,努力贯彻素质教育本质,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见习记者 周瑾

  炒神童

  炒高了某些大学的

  “江湖地位”

  在今年高考中,全国年龄最小的考生苏刘溢考了566分。虽然不到一本线,但他有可能被大学破格录取。据媒体报道,苏刘溢称高考太累,拒绝再次高考。 

  每年高考不乏神童再现,可是为什么现在神童们对高考越来越抵触?这其中,更是牵涉高校、媒体以及家长各方的利益纠结。

  热炒高校的“秀”

  每年高考结束,关于高考神童的正面报道连篇累牍。高校纷纷对神童伸出橄榄枝破格录取,学校、政府大力宣扬他们的发迹史,社区也派人来慰问、嘉奖……

  在神童秀一场接一场上演之后,不少家长担心,对神童的热捧其实是对应试理念的肯定。南京一位家长问得更加直接:“媒体如此正面评价神童,高校也对神童这么感兴趣要破格录取,那不就等于鼓励家长们把孩子教育成神童吗?每个孩子资质不同,都按照神童标准去培养,孩子的压力和负担会有多重?!”

  还有的家长一针见血地指出,社会大肆宣扬低龄孩子参加高考,等于将高考这种中国的应试教育发挥到了极致。过早与过度的学业和心理负担不仅对孩子身心造成伤害,更是带坏了整个社会的教育风气。他们质疑,高校靠招揽所谓的天才儿童提高了自身知名度,但最后大都是拔苗助长,受损害的还是家长和孩子本身。

  真的赢在起跑线?

  “所谓的高考神童就是超前家教和天赋的产物,中国学生基数那么大,每年总会有那么几个天资聪颖的孩子冒出来。然后,他们就被贴上神童的标签被媒体被社会热炒。商家、高校、媒体纷纷开始利用神童大做文章。这些小考生被盛名所累,自然会越来越感到抵触。”南京市晓庄师范学院附属小学顾新佳老师告诉记者。

  顾老师表示,不少所谓的神童,在成年后未必高人一等。当年曾风靡一时的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神童们,现在仍取得突出成绩的,为数寥寥。所谓的神童到了真正应该出成就的阶段,反而集体性地消失了。其实所谓的神童们,只是家庭教育超前一些,天资聪明一些。如果在基础教育中不加以正确地引导,任其自由发展,很可能先前积累的优势会迅速消失殆尽。

  家长要摆正心态

  “神童是天才,可遇而不可求,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在某一方面有超长的天赋,作为父母,要积极地帮助孩子提升,高考神童的例子告诉我们这样的孩子是可以用非常规的手段来培养的。”顾老师表示。

  顾老师同时告诫家长们切忌模仿。很多家长看到到高考神童的报道后,就认为自己的孩子也能成为神童,给自己的孩子严酷的训练,让孩子承担过重的课业和学习负担。这样,不但不能够把自己的孩子锻炼成神童,倒有可能把孩子逼成“神经病儿童”。

  同时,他呼吁媒体能够冷静对待历年高考中出现的低龄考生,“现在有些媒体跟风现象严重,对神童的过分渲染不利于优良社会风气的建立。建议媒体用更理智的视角去观察,切不可让所谓神童成为宣扬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见习记者 周瑾

  炒文言文

  炒红了专家们的

  权威身份

  今年高考结束后,南通市如皋中学王云龙同学的一篇骈体文《绿色生活》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关注与讨论,很多学生在讨论中提出了自己的疑惑:“难道用写古体作文真的能在高考中拿高分?”甚至一些中学教师也分析称:“高考作文写古体文不是满分,就是零分,风险较大。”

  高分古体作文惹热议

  从2003年的满分作文《赤兔之死》到如今的高分作文《绿色生活》,每年高考全国都会出现少数高分几篇“古体”作文,同时惹来全社会的一阵热议。这篇《绿色生活》受到了阅卷组专家们一致推崇,这篇文章洋洋洒洒、一泻千里,非常难得!他在这方面的修养已经相当高了,不是一般的优秀可以形容。以他现在的水平完全可以被高校破格录取,如果政策允许,他甚至可以直接读研。

  针对这股热议,有教育界人士认为,虽然优秀的古体作文值得赞赏,但这种广泛的讨论容易对学生产生误导作用,让学生误认为高考写古体作文可以拿高分,从而为此“苦练”古体文写作,以此来应试高考作文。那这种讨论究竟会不会误导学生呢?记者为此致电多位阅卷组老师,均遭婉拒。

  高考作文“复古”风险大

  高考作文“复古”就能拿高分?一些教育人士认为这纯属无稽之谈。一位高考阅卷专家也在多家媒体上表示:“文言作文确实是高考作文中的稀有品,但绝对不会因其‘稀有’就会硬给它们打高分。评阅作文是根据多方面要求构成的标准给分,不可能看到文言文就给高分,考生千万不要误读。如果在高考中,文言文有语法错误,不仅不会得高考,还会被扣分。贸然去用古体写作是铤而走险的做法。”

  金陵中学吴国峰副校长也提醒学生:“学写文言文,学习成本不低,需要投入的时间、精力非常多,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深厚的文言文基础,如果有同学想靠恶补文言文应试高考,这是没有必要的。”

  南京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俞香顺教授说:“我不太提倡早高考作文中写古体文,说实话,不要说高中生,即便是大学老师,也很少有人写出正宗、雅洁的文言文了。 当然,采用一些文言文的语言元素,以弥补白话文的苍白、乏味是完全可以的。毕竟,我们传统中断这么多年,重新审视、估定、借鉴文言文是很多有识之士的共识。”

  教学中不提倡“古体”作文

  采访过程中,多位一线语文教师明确表示教学中不提倡写“古体”作文。江苏省特级语文教师喻旭初称:“现在都已经是21世纪了,当然要用现代文写文章,绝对不能提倡用文言文写作文。”据喻老师回忆,去年他曾在金陵中学国际部教过课,有位学生就喜欢用半文言文写作文,当时他就提醒该学生不要写这种文章。

  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吴国峰副校长也表示:“在课堂上不会去强调写文言文作文,如果学生本身文言文基础比较好,而且喜欢用文言文写作,那我会表扬他。但是提倡‘复古’肯定是不行的,毕竟现在还是应该使用规范的白话文。”

  见习记者 王燕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订阅高考免费短信服务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