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7月4日讯(记者文胜)目前高考提前批和本科各批次已开始录取。每年高考录取期间,一些不法分子往往利用考生求学心切的心理进行诈骗,为此,记者根据以往出现的高招骗局采访了招生部门有关人士,提醒家长、考生莫轻信。
骗局一:招办有熟人、高校有“关系”
高考录取期间,骗子四处散布消息,称在招办有熟人,考生分数不够,可花钱上大学;或假称高等院校有“硬关系”,能弄来上大学的机动指标或补招名额,家长可花钱买到。
骗局二:自称某高校招生人员
骗子自称是某高校招生人员,携带招生宣传资料,先向考生及家长吹嘘,然后强调录取有难度,暗示家长用钱“疏通”。
骗局三:混淆教育形式
目前,很多普通高校包括一些重点大学,举办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助学辅导。一些骗子声称只要交钱就能上大学,家长花钱拿到录取通知书后,不到招考部门核对录取通知书的有效性,入学后才知不是普通高校招生。
骗局四:专本连读
骗子称,分数不够的考生只要交些钱,就能上“专本连读”的大学,或者选择有名气的高校,或者调整学历层次。假称能“低分高录”。一些中介假称自己是某院校、某地招生办、某地政府或北京某领导的亲戚、熟人,有办法“专科录本科”、“调热门专业”,一些家长为让孩子进入理想学校而不惜重金,结果失望而归。
骗局五:计划外招生指标
有的高招骗子拿出伪造的材料,骗取学生及家长的信任;有的则称有军事、公安类院校计划外招生指标,企图向考生及家长骗取钱财。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订阅高考免费短信服务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