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了解了2006年和2010年新增专业的情况后,不免让人担心2011年新增专业是否同样会出现“不新”、流产的问题。
对于这些新专业具体会研究、学习什么?毕业之后又将从事哪种工作?就业前景如何?记者进行了调查。
据了解,教育部批复的2011年全国高校140个新增专业多数集中在新兴行业。其中,首都11所 “211工程”高校新增的16个专业,大都是能源类、纳米类、物联网类和新媒体类。
带着今年备考学生和家长们的疑问,记者请高校老师、职场专家对这些新专业进行分析,其中,物联网的就业前景被一致看好。
总体概况
记者走访本市11所“211工程”高校,对16个新增专业的信息进行了搜集整理。下表将目前已有课程设置或明确就业方向的新增专业进行呈现。
分析
新专业·数量
从新增专业大类上看,能源类专业成为新增专业之王,同时有六所学校开设相关新专业,其次是物联网工程类和纳米材料与技术类。
新专业·鲜度
首开能源化学工程专业
最新:能源化学工程属于一个全新的专业,之前只在化学工程与工艺这个专业里涵盖过一点,主要关注怎么利用能源、对大自然造成较少的伤害。都是偏向化石资源,主要是煤、油和天然气。
但能源化学工程在课程设置上则涉及以有效利用和低排放为目标,偏重于煤的利用和低碳经济。虽然能源类的专业已经遍布了众多理科院校,但能源化学工程和能源经济作为两个新兴专业,仍是有着较好的前景。
较新:物联网工程也已经在全国其余的高校开设过,但据目前的数据看,并没有相应的毕业生,因此,这个专业也属于较新的专业。
不新:在这几类专业中,纳米材料与技术这个专业并不是新鲜的专业,同类型的课程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开设,毕业生也早已经在全国各个研究院所里工作。
热门预测
那么在这几个新增专业里,又有哪几个专业在四年之后,仍然需要较大的人才供给,有着较好的就业前景呢?
对此,智联招聘的数据专家郝建老师进行了分析:按照目前的职位需求和人才供给情况,以及这些行业的普及程度,到2015年,也就是这些专业的第一批学生毕业那一年,人才需求量最高的会是物联网,然后是能源。
为此,记者再次找到各专业的在校教师和郝建老师一起,为这些新增专业的就业前景打分评级。
物联网
●老师预测:★★★★★(北京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系教授王志良)
评价:这是一个由温家宝总理提出,教育部推动,全国
700余所高校热情参与的新增专业。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物联网适合新型战略产业。
对物联网专业人才的需求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的必然趋势,也是我们可以期待的第三次技术浪潮。
前两次浪潮的出现,带来了微软、谷歌、苹果这样的全球化大企业,而中国则在竞争中略显落后。这次浪潮中,我们希望能以更充分的准备去面对这一时代的挑战。
家长们有理由对这个新增专业充满期待,它更像是一只原始股,虽然现在的价值是1元,但是它的前景将是100元。
●职场专家预测:★★★★★
评价:目前社会需求量很大,但是人才供给量很少,远远不成比例。且未来几年,物联网会在社会中更普及,因此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将非常好。
郝老师介绍,物联网是一个新名词,但在智联招聘网上已有235个职位,大多是盛大集团或者交通管理。
与大家生活最贴近的就是,以后大家通过互联网就可以控制自己家电器的开关,监控到家里的安全情况等。这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专业,只不过大家都还没有意识到而已。
能源类
老师预测:★★★★(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李建伟)
评价:虽然能源类专业招生已经有多年,但目前随着专业的细化,能源类所在的各院校的着眼点不同,学生的就业面也就宽了,并不会只争抢中石油、中石化或者类似企业的就业名额。
而且,目前国家越来越强调能源方面的问题,以及低碳经济,能源这个行业仍然很热,因此学生的就业完全不是问题。
职场专家预测:★★★★
评价:就业前景很好,但是美中不足在于就业机会不多。目前国家十分强调低碳、绿色GDP,因此就业前景仍然很好。
这个专业的用人单位多为垄断性国企,就业面并不广,而且多为定向培养。所以也不够市场化,跳槽几率不大。但是这个专业的好处在于,工资会比较高。
而在网上的职位,主要都是电力、石油天然气、热能,最多的是电力能源的技术人员。在今年6月份,电力能源的职位数平均每天是632个,和去年同期的474个相比,增加了20%。
而一个岗位每天有15430个人申请,也就是相当于24人申请一个岗位。这一比例远远低于会计、金融、房地产、秘书的供求比例,人才空缺比较大。
纳米类
老师预测:★★★★★(北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志刚)
评价:学校的科研能力很强,这个学科偏重于纳米器件和纳米涂层,加上学校本身的就业率摆在那里,所以就业肯定不是问题。职场专家预测:不好判断
评价:纳米并非一个新专业,从市场竞争力来说,肯定稍稍落后于物联网这些专业。而且在智联招聘网上,相关词条的搜索也很少,因此对这个专业总体评价是,并不如能源和物联网这二者。
文/记者王贺健徐天王璐实习生张昕方祎制图/肖霄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订阅高考免费短信服务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