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走进清华:建设高水平本科专业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23日 20:45   新浪教育 官方微博

  2006年金秋,以美国工程院院士、密西根大学教授Don B.Chaffin为组长、6名国际工业工程领域的权威学者组成的评估专家组对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进行了国际学科评估。评估报告认为,以美国近150所高校工业工程领域的教育研究水平为参照,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的本科教育达到了全美前20名的水平。该系的本科生教育给专家组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专家组用“superb”(出色的)一词来评价该系本科生水平。

  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是在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机械工程系和经管学院等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起步的相关学科和专业的基础上,于2001年成立。美国工程院院士、普渡大学工业工程系教授萨文迪担任首任系主任。该系的建设目标就是高起点、高水平,建设国际一流的工业工程学科和教育体系。2008年在英国诺丁汉召开的工效学学会年会上,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获得英国工效学学会主席奖(The Presidents Medal)

  在不长的时间内,工业工程系取得如此跨越式的发展,正是清华大学本科专业建设的一个缩影。

  一、服从国家建设需要,建设多科性工业大学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清华大学是按照英美通才教育体制举办的综合性大学,有文、法、理、工、农五个学院、26个学系,为当时“全国大学之冠”(复旦大学蒋天枢教授给中央领导的信中所说)。各系下不分专业,但部分学系内分为若干学科组。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学习前苏联教育经验,把清华大学调整为多科性的工业大学,仿照其教育模式,学校按系设置专业,形成有计划、分专业培养专门人才的高等教育体制。清华大学的文、理、法学院、航空工程学院及一些院系的部分学科组先后调出,参与组建其他高等院校和研究单位。高校院系调整后的清华大学取消学院建制,设有机械制造、动力机械、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建筑、电机工程、无线电工程等七个系,下设22个专业,系成为一级办学管理实体。清华大学为加强基础,成立了师资力量很强的包含数学、物理、化学、力学、外语、政治等教研组的基础课教学研究部。

  新中国成立,开展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尖端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清华大学经中央政府批准,在时任校长、著名教育家蒋南翔的领导下,高瞻远瞩,以非常有力的手段,适当调整系和专业设置,并相继建立了一批新兴的系和专业。如,金属学及金属材料、光学仪器、燃气轮机、热物理、高电压工程、电子计算机、无线电物理、工程物理等专业。有一部分新兴专业独立成系,另外抽调相关系和专业教师筹建新系,相继成立了自动控制系、工程物理系、工程化学系、工程力学和数学系等,无线电工程系调整为无线电电子学系。由于清华大学基础雄厚、各系科发展能力强,学校又调集了优秀的教师、学生,全力办好这些新兴的系和专业,在不长的时间内建立了专业的优势,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急需的人才。这些专业的成长和人才培养,为打破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封锁垄断,建立我国自己的高科技和国防工业体系,为国家的“两弹一星”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无线电电子学、工程物理、工程化学、工程力学和数学等这些体现理工渗透的技术科学类的系和其它一些系新兴专业的发展,为后来清华大学理科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有利、有力的基础。到1966年,全校共设有土木建筑工程、水利工程、动力机械、农业机械、精密仪器及机械制造、冶金、电机工程、无线电电子学、自动控制、工程物理、工程化学、工程力学数学等12个系、40个专业。

  “文革”十年,尽管国家陷入动乱,极左思潮盛行,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的冲击和破坏,广大教师和基层干部处于地位低下、被改造的状况,但他们仍然心系国家的建设和需要,心系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调整系和专业设置。学校相继建立了计算机系、工业自动化系等系和有关专业,为国家高科技的发展培养人才。

  二、恢复和增设文理经管院系,实现综合性大学布局

  十年动乱结束,全国拨乱反正,清华大学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清华大学审时度势,在时任校长、党委书记刘达同志领导下,着手学校的发展建设和学科布局,在广泛听取教师和干部的建议后,决定了院系结构调整的方向,即以工科为主,建立理学院,增设经管和某些文史学科。校党委做出了“把清华大学从多科性工业大学逐步转变为以工科为主,兼有理科、文科和经管学科的综合大学”的初步规划,这是清华大学在新时期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从1978年开始,学校按照“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的发展战略,开始了院系和专业设置的调整。

  1979年下半年,以政治经济学教研组和电机系工业企业管理教研组部分教师为主体,成立了经济管理工程系,是清华大学在解放后首设的管理学科。同年,还成立了应用数学系。1980年,清华校友、曾任清华物理系教授的著名物理学家、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研究中心顾问任之恭,心系母校理科发展,写信建言,肯定清华恢复数学系的做法,提出清华应“铺奠理科的基础,以其达到理工并行和结合的地步”,建立物理系以及化学系、生物系等。在邓小平的关心下,清华大学于1982年恢复物理系。1984年物理系更名现代应用物理系,聘请周光召任主任。1980年原化学工程系改建为化学与化学工程系,1985年化学系独立分出。1984年,成立生物科学与技术系。1983年恢复成立外语系,设立英语专业。同年又由艾知生副校长领衔筹备,并于1984年正式成立社会科学系。1985年,在原文史教研组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语言文学系。这些文理和经管院系及专业的成立,文革前清华大学保留、加强的基础课教研组以及解放后新建的技术科学类的系在其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们一成立,很快开始招收和培养本科生、研究生,进入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主渠道。

  1984年,学校召开“清华大学第十七次教学讨论会”,提出“为满足今后建设的需要,同时有利于学校在整体知识结构和人才成长上把教学搞活,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学校要在近期内完成专业调整和新学科的设置,把我校建设成以工科为主,包括理科、管理学科和文科的综合大学”。学校加快了综合大学的建设步伐。1984年,在经济管理工程系基础上成立经济管理学院,聘请朱镕基为院长。学院设管理工程系、管理信息系统系、经济系、国际贸易与金融系等。1985年,在理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系基础上,清华大学成立理学院,聘请周光召任院长。清华大学初步实现了学校性质和结构上的重大变革,本科教学和大学生培养成长的学科环境随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十七次教学讨论会后,根据“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基本上立足于国内”的精神,学校提出“着重提高,在提高中发展”的方针,适时提出了“要争取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的奋斗目标。

  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清华大学也逐步明晰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阶段性目标,并且提出了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的办学定位。清华大学的系和专业的布局更趋完善。1994年,学校提出恢复法律学系,1995年正式复建,并于1999年进一步复建法学院,设法学专业。1998年成立传播系,2002年中文系的编辑学专业和传播系共同组建了新闻与传播学院,设新闻学专业。1998年成立公共管理系,于2000年建立公共管理学院。2008年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2008年,在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原教育研究所及其心理学研究室的基础上,复建心理学系。经管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外语系所设专业也根据人才培养的需求,进行调整和增设。

  1999年,原属文化部、享有“艺术院校中的清华”声誉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整体并入清华大学,目前设有10个系,25个专业方向。2001年,成立清华大学医学院,原电机系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专业调入医学院,成立生物医学工程系。2002年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与清华大学紧密合作办学,成为“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本科招生纳入清华大学,前二年半在清华大学本部培养。至此,清华大学初步实现综合性大学的布局。

  三、调整工科专业,实现宽口径培养

  工科院系是清华大学的强项和优势,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世界上享有声誉,在清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清华大学在实施综合性大学建设进程中,工科专业主动适应科学技术和国家建设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知识结构,加强基础、拓宽口径、注重实践、优化培养、提高能力。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