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记者走高校:北京中医药大学解读及报考指南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1日 11:47   《北京考试报》

  中医医术又称为“岐黄之术”,中医药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北京中医药大学以继承和弘扬祖国医学为己任,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高级中医药专业人才。

  “青衿之岁入医门勤求博采、饱学之时施仁术厚德济生”。一代代有志于将中医药发扬光大的热血青年,汇聚于首都岐黄学府,阅览浩如烟海的各家经典,体味奥妙无穷的辩证论治理论,聆听形象生动的脏腑经络学说,探究独具特色的诊疗方法……

  大师云集岐黄学府

  位于北京北三环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其地不广,其楼不高,但是每年都有不少高分考生慕名而来。在前些天举办的校园开放日活动中,一位北京四中考生的家长就属于这种情况。她的孩子从小就热爱中医,上初中时就阅读《本草纲目》,翻看书中的药物及药用价值。孩子一模考了630分,想报考北京中医药大学。

  该校招生就业处处长刘雯华介绍,这些孩子从小就对中医药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看重的是学校的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很多考生和家长被中医药大学所吸引的原因是“大师云集”。

  北京中医药大学是一所以中医药学为主干学科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唯一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高等中医药院校,直属教育部管理,由教育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

  这里,中医学界大师云集。半个多世纪以来,任应秋、秦伯未、陈慎吾、刘渡舟、董建华、王绵之、王玉川、颜正华、程正德、刘弼臣等著名中医学家都曾在这里执教、生活;王永炎、肖培根院士在此长期执教。这些名医大家继承和丰富了中医学术思想,形成了学校浓厚的中医底蕴和研究中医的理想氛围。

  漫步校园,“名师大讲堂”、“岐黄讲坛”系列讲座的海报比比皆是。校园西门旁一张基础医学院副院长贺娟教授主讲“道家思想影响下的《黄帝内经》”的海报前,一位正在记录讲座时间和地点的同学说,自己为能在这样的中医药最高学府里聆听大师教诲而自豪。

  诵读经典是种习惯

  博物馆前的小花园里,教学楼旁的空地上、操场上……每天清晨,中医学专业学生在上课前大声诵读经典,成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一道独特的风景。中西医结合七年制专业的大一学生袁伟畅说,《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书中篇目是他们经常诵读的内容。

  除了晨读,学校“仲景协会”的同学们还有晚读。他们在每天晚饭后坐在食堂里大声朗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琅琅书声声声入耳,篇篇经典字字关心。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研习古圣先贤的睿智思想,研习博大精深的医术药理和中医文化。阵阵读书声在校园中回荡,铿锵有力的名篇经典启迪着同学们求学求知的心灵。

  《医古文》一直是中医药院校学生的基础必修课程。同学们学习医学文献,不仅能够提高阅读古医书籍的能力,还能提升自身文化素养。一位教师告诉记者,学习中医经典著作中的一些医学知识,只有经过一遍遍阅读、背诵,才能真正入脑入心。

  学校不只开中医课程

  上中医药大学,是不是只学中医药知识,将来都要做中医呢?其实,这是一些考生和家长的误解。翻开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招生专业目录,除了中医、中药、制药工程等中医药类专业,还包括公共事业(卫生事业)管理、工商管理(医药企业)、英语(医药)、法学(医药卫生)、护理学等专业。

  由于医疗卫生行业需要的人才并不仅仅是医生,一些相关专业的复合型毕业生也是用人单位亟需的人才。因此,学校根据对人才的培养要求,既培养中医药行业专业人才,又培养为医药行业服务的人才。例如,英语(医学)专业培养的学生既具有扎实英语功底,又具备一定的医学基本理论知识,能够在医疗卫生行业从事信息咨询和对外交流等方面的工作。

  该校培养的法学(医药卫生)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坚实的法学理论基础和必要的医药卫生知识,能应用有关法律知识办理医药卫生领域相关法律事务,解决医药卫生领域法律纠纷等。

  学校招办老师李玮介绍,中医学专业的学生也不是只学习中医,他们还要学习西医。《正常人体解剖学》等西医学课程也是中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因为只有了解了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才能为学习其他中西医学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跟门诊学习望闻问切

  学习中医,只靠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总结学习。例如,书上讲的“涩脉如轻刀刮竹”,而到底什么样的脉象才是涩脉,如何分辨还需要同学们在实践中去自己体会。

  “把手伸过来”、“伸出舌头看看”、“最近是不是经常熬夜”……在和几个学生座谈的时候,一位同学边聊边给记者号起脉来,中医里的望、闻、问、切四诊被她用了一个遍。尺脉有些弱,舌头上有红点,说明睡觉少而有热象……这位同学诊断得还真是头头是道儿。

  中医五年制(实验班)的学生从入学之初就有各自的课外导师。通过“师带徒”的形式,学生可以尽早地进入实践环节。老师要带着学生出门诊,一边给病人看病,一边给学生讲解知识。

  老北京人常说,买药到“同仁堂”,看病到“国医堂”。这里说的国医堂中医门诊部,就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专家对外医疗服务的基地。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名师们在那里展示精湛医术、服务大众,而同学们也在那里跟门诊、抄方子,见习、实习,体悟老师心法、传承中医学术。

  现在,学校还拥有3所直属附属医院、6所非直属附属医院、24所教学实习医院。近年来,学校与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302医院、解放军空军总医院、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开辟了军地合作的新领域。学生在这里学习,能享受较好的实习实践条件。

  博物馆像部教科书

  来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是一处不得不去的地方。每年入学报到后,大一新生都要先到博物馆感受浓厚的中医药氛围。

  在博物馆三楼的中药综合展厅,灵芝、知母、人参、红景天……近600种常用中药、1500多份中药标本、近300种药用动物剥制与药用植物浸制标本以及数百幅药用植物彩色照片在此陈列。

  四层的中国医学史展厅,收藏了历代医药文物1000余件、善本医籍200种。它以中华文化为大背景,以中国医药发展史为主线,通过各个时期的医药文物,再现了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祖国医学的主要成就。

  除了供学生参观外,博物馆还向全校开设了“中华医学与文物”“药用动物学”“常用中药饮片辨识”等选修课程,并进行科普讲座,利用馆藏资源全方位为学校和社会服务。

  同学们觉得,博物馆就像一本生动形象的中医药“教科书”。他们在这里能了解中国医学史的走向,能通过标本和图片形象地认识中药从原动植物到饮片形成的过程。

  吃饭也可学养生

  在这里,养生在校园里处处可见。位于学生二食堂三层的药膳餐厅可谓最具养生特色的一个亮点。记者来到药膳餐厅时,师傅们正在准备午餐。吧台旁边的柜子上,一格一格的小抽屉给人感觉像个中药店。芦荟、百合、天麻……抽屉里装着制作药膳的食材。

  服务员推荐了一道菜品———苁蓉四宝坛,据说是这里的招牌菜。服务员说,每一道药膳菜品都会配上一张养生功效的小说明。苁蓉四宝坛的功效便是:苁蓉甘而性温,咸而质润,补阳不燥,温通肾阳补肾虚。

  除了药膳餐厅,其他的学生食堂也带有浓厚的养生氛围。午饭时间,记者在学生餐饮服务中心看到,每个打菜的窗口上面都写着一种食物的养生功效。比如,一层的一个窗口上面的灯箱中就写“海带,中药名:昆布。味咸、性寒、无毒。功效:泻水去湿,破积软坚。———《玉楸药解》”。

  可见,同学们在这样的校园里,随时随处都能学到养生的知识。

  今年招生两亮点

  北京中医药大学今年将首次开办中医学专业“岐黄国医实验班”,计划在全国招收30人。进入实验班的学生如果第四年末考核合格,可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岐黄国医实验班”培养中医药临床类精英人才。学生通过九年的学习,系统掌握中医药知识,精通中医经典理论,掌握必要的西医学知识,并能运用中医临床思维方法与技能,毕业后能达到“主治医师水平”。

  实验班以九年直博为特色,将本科教育与直接攻读博士教育相结合。从入校起,学校将在本科与研究生两个阶段为每位学生配备知名教授作为导师,进行一对一培养。

  另外,该校今年在原有中医学专业七年制的基础上,还推出“卓越医学人才培养计划”,学制七年,将中医基础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学位教育融为一体。该计划今年招收的专业方向包括理科基地班、中医临床班、中西医结合A班、中西医结合B班、中西医结合骨伤班和针灸推拿对外交流班。

  学校招办李玮老师认为,学习中医学专业,学生先要有这方面的兴趣、爱好,还要有踏踏实实做学问的心境、较好的忍耐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稳定能力。此外,还应具有良好的悟性。

  学生心里话———

  袁伟畅,中西医结合七年制专业 大一年级学生:我从小喜欢医学。上高二那年,奶奶因得了重病去世。这件事让我最终下决心学习中医,希望通过学习医学知识为家人和其他患者看病。

  最喜欢张仲景说的那句话———“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生”,希望以此为座右铭,献身祖国医学,传承中华文化。

  曾庆洁,卫生事业管理专业 研二学生:学校里的学习气氛、养生氛围都很浓厚。同学们在课余时间会情不自禁地聊一些养生话题。在这里能够学到实实在在的知识。这些知识在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中都可能用到。学习一些中医学知识,还能培养自己沉静、踏实的性格。(北京考试报记者:郝娜)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点击查看新浪网考试频道与《北京考试报》共建专栏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高校 高考 报考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