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发布2012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实施方案,规定被校长推荐的学生只要通过北大面试,高考(微博)时只需通过当地一本线就能被录取。据统计,往年北大在各地的录取线都要高出当地一本线的100分以上。
只需过一本即被录取,相比于以前必须高出一本100分以上才被录取,如此“跳跃”,显然是很大进步。因为以往推荐的往往是全才,凭他们自身的实力也是能够考上北大的。让“全才”成为推荐对象,固然没有非议,但却会“扼杀”偏才怪才,而现在录取分线数大幅度缩水,也就给了偏才怪才一个脱颖而出的机会。
北大曾经表示,希望招收综合素质全面、学科成绩突出、具备发展潜能的优秀学生,不鼓励招收“偏才”、“怪才”。但清华却在偏才怪才方面有所“动作”。该校曾推出了自主招生“AB计划”的组合拳,其中A计划专门强调了对偏才怪才的倾向性。或许北大是对以往的纠错。
由于受录取线的限制,许多中学校长不敢推荐偏才怪才。而现在的自主招生本就应该给偏才怪才一个机会。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清华大学也曾自主招生。吴晗的数学是零分,但因为文史、英文均是满分,被清华录取;钱钟书的数学只考了15分,但英文考了满分,同样被清华录取。据报道,巴蜀中学2008级曾有一名组织活动能力非常强的学生,但在高考中只考了620多分,也就与北大清华失之交臂。
偏才怪才是极其难得的,其实,对于我们国家,这样的人才恰恰是稀缺人才,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我们都该给他们进入名校学习的机会。当然,我们更需要一个透明的推荐制度,使之成为校长敢推荐且不会受到权力干涉的制度,否则,很有可能成为另一种特权通道,那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记者:王军荣)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