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教育公平引公众焦虑 利益博弈改革成难题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22日 10:29   天津网-每日新报

  新华社北京6月21日电 2011年高校录取在即,高考(微博)加分之忧再起,引发部分公众对教育公平的焦虑。

  有关人士认为,随着高考录取率逐年提高,高考加分原有职能已弱化,应顺势清理加分政策,切断加分腐败链条,完善高校自主招生,保障高等教育公平。

  审批不规范 加分者钻空子

  2011年高考前后,网上出现了一个“反对高考加分联盟”,吸引了大批家长和考生。记者在广东、浙江、北京等地调查发现,对高考加分不满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地区高考加分政策不一,直接导致部分家长和考生心理失衡。目前,教育部只认定十余项加分项目,而一些地方的加分项目则有二十多项,且最高加分也高低不同。广东、浙江等省最多加20分,而内蒙古则最高加30分。

  另一方面,部分高考加分项目不规范操作,频频爆出违规加分事件,损害了高考公平。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黄友文说,近年来高考加分投诉中,大部分针对有关审核部门操作过程中的不规范,导致加分者有漏洞可钻。其中,高考体育特长生加分问题更突出:一是运动员等级证书造假或水分大;二是比赛或测试组织不规范,替赛、替考现象严重;三是个别与体能、运动技能关系不大、更多靠运用器材的赛事组织管理及评奖问题多。记者还了解到,一些考生家长与基层派出所串通造假,通过修改个人资料,认定“少数民族考生”或“三侨”子女以获加分。

  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杨建华说,每逢高考,一些公众都会“习惯性质疑”高考加分的公正性。这种心理的背后,主要是部分公众痛感教育公平缺失,对高考加分政策走样表示不满,应当引起重视。

  部门利益“深嵌”高考加分

  原本为鼓励学生发挥特长的高考加分政策,曾发挥积极作用。但近年来随着一些部门在加分政策上不断寄附各种功能,高考加分已不堪重负。而这些部门利益的博弈,也成为高考加分改革的核心难题。

  记者在北京、广东、吉林等地调查发现,高考加分政策至少涉及5个部门,其中奥数、创新大奖等学科竞赛的加分由科协评定,各种体育加分由体育部门审定,退役士兵加分由民政部门审定,少数民族考生加分由民委审定,三好学生等加分由教育部门审定,等等。事实上,加分权的背后有部门利益支撑。近年来,浙江等一些地方体育加分不断出现问题,“分区赛”“拉力赛”“通信赛”虽冠有“全国”字样,但有关机构将其拆解成区域性比赛,使加分项目变成部分人的牟利工具。一位教育界知情人士说,以无线电测向的全国分区赛为例,其赛事由全国行业协会举办,地方学校可以直接组队参加,并不需要各省体育局盖章和备案,地方职能部门监管很难。

  因为高考加分承担过多社会功能,涉及太多部门利益,导致改革难度很大。在浙江,教育部门愿意取消加分鼓励“裸考”,但体育部门则认为,高考加分有着推进素质教育的导向作用,不应废除。

  从“裸分录取”到取消加分

  针对高考加分乱象,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高校实行了“加分提档、裸分录取”的做法。该院招生就业处处长古丽娜说,在录取分配专业时,学校去掉政策性加分,而按原始分进行排队录取。西安交大招生办主任郑庆华也表示,学校在专业录取时不认加分,是为了更加真实、更公平地选拔优秀学生。

  针对这些高校的新举措,有关专家认为,在现有高考加分政策尚未取消的情况下,将是否承认加分的权限交给高校,可以逐步瓦解相关部门寄附的社会功能,是一个好的趋势。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高校录取“去加分化”,可以淘汰一些虚假加分,保障选拔人才机制的公平性。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高考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