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高三以后,同学们学习的目标会更加明确:一部分会参加高考(微博),在国内读大学;还有一部分会选择本科留学(微博)。那么,高中生应该怎样在两者之间做出抉择?两者兼顾是否可行?学生又该提前做哪些方面的准备?
据北京教育考试院统计,今年北京有接近2000名高考生放弃了高考。市教委新闻发言人对此表示,高考生弃考和保送生增加、高中毕业生留学人数上涨等多个因素有关。
如今,本科留学对许多学生来说已不再是遥不可及,高考和留学成为很多高三学生必须做的一道选择题。新东方英联邦部资深教师、规划师陈好表示,并不是所有高中生都适合在本科出国留学。“出国留学应具备资金实力,虽然现在很多工薪家庭都可以资助孩子留学,但一般在国外读大学每年需要25万至30万元的花销,而能得到奖学金的人很少;此外,适合留学的学生应该热爱学习,自觉和独立性强,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性格最好外向、积极,敢闯敢干。”陈好指出,很多孩子出国留学是为了实现父母心中的梦想,但最先应考虑的是孩子自己愿不愿意。
很多高中生在准备出国的同时,也准备高考,尤其是一些优秀的学生。但这样两者兼顾,学生的负担会很重。陈好认为,学生的精力有限,高考和留学很难兼顾。“如果去加拿大读书,一些名校要求高考过一本分数线,当然要兼顾。但是如果去英国、澳洲,不需要高考成绩,只需要雅思(微博)成绩。要尽早定好目标,特别是对于英语不是特别好的学生来说,所投入的精力,不亚于高考。”
而北京新东方北美精英计划项目主管于浩洋认为能否两者兼顾也要视个人情况而定,有的学生就很好地做到了。于浩洋建议学生可以在高一时将精力多集中在留学准备上,到高中会考越来越多的时候再将精力回归到高中课程的学习上,到了高三寒假所有申请递交之后,可以再多花些精力来准备高考。这样侧重点不断转换,可以使两种准备达到一个平衡状态。
专家指出,无论是高考还是留学,学生在高一就应该开始思考,搜集资料,做出抉择。高二开始实施学习计划。选择留学的同学要提前一年准备申请学校,提前半年拿到语言成绩。对于准高中生们,这个暑假也可以想想这个问题了。
■ 学长经验
两手准备因人而异
学生档案
钱莹睿,北京市第十九中学毕业生
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曾去英国游学,对那里的印象非常好,可以说从那时起我就有出国留学的梦想了。
升入高中后,我做了高考和出国两手准备,平时在学校读书,周末就去学习语言和上一些国外课程。甚至到高二的时候,我还是偏重于高考。因为我在学校成绩还算好,觉得在国内上个211或985的大学也不错。然后等到大一再出去,这样不用读预科,可以直接在国外读大一,就省了一年的钱。但是高三英国学校申请下来之后,我还是决定毕业后就出国。
我觉得能否两者兼顾还是因人而异,我的英语还不错,所以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比较少。如果英语不太好,准备留学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做两手准备的话压力会很大。
坚定地走一条路
学生档案
黄婧妍,人大附中国际班高二学生
我是初三决定大学时出国留学的。首先是因为我的母亲很向往西方的教育,她很支持我出国留学;其次是我了解到国外大学和国内大学的培养方向不太一样,他们培养出的学生会更适应社会。
最初,我很犹豫是去英国还是美国。高一我去英国旅游了一次,感觉那边的气氛很压抑。而我很喜欢美国人的开朗、热情,觉得美国比较适合我。所以说出国留学前最好可以出去看一看。
由于我是一个比较坚定的出国留学者,所以就没有准备高考。我的同学有的做了两手准备,有个同学每天写作业写到九十点,之后还要为准备留学熬到凌晨一点,我觉得他的精神状态不是很好,课外活动也很少,实在是很累。所以我认为最好能坚定地走一条路,没有必要受两份罪。
■ 专家建议
考试过关不代表英语合格
●江学勤,北大附中国际部主任
我认为,是选择参加高考在国内读大学,还是选择高中毕业后出国留学,最好在高一就定下来。出国留学到欧美等地,一定要有较好的英文基础,像美国的大学课程是很难的,如果英语不过关的话,学习起来就会非常沮丧和辛苦。这里的英语过关,不单是指能和外国人进行简单的交流,还要能看懂英文书。需要指出的是,有些学生通过培训,知道了很多应付托福等英语考试的技巧,这些小聪明可以让他们通过考试,但他们很可能还是英语不合格的留学生。
出国留学并非一劳永逸
●陈好,新东方英联邦部资深教师、规划师
高中生在选择留学时的误区有很多,需要学生和家长引起注意。
误区一是很多家长认为出国留学就解决了一切问题,包括学习成绩不好等。有些家长还认为出国留学就意味着有了稳定的工作,等于给孩子找到了金饭碗。须知出国留学并不是逃避学习,也不能一劳永逸。
误区二是一些学生和家长非名校不上,非热门专业不去。专业排名比综合排名重要,但也不是说选择了热门专业就注定能够轻松找到工作。专业的热度没有一成不变的,选择适合学生的才是硬道理。误区三是从选择留学地点到专业,家长完全包办,学生的任务就是执行,学生没有主动性,不利于适应今后的留学生活。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