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考最牛钉子户” 第15次还是没考上(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27日 14:11   大洋网-广州日报
梁实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梁实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高考最牛钉子户” 梁实高考(微博)最牛钉子户” 梁实

  总成绩352分距理科三本录取分数线还差64分 虽已44岁仍信自己考得上

  “我纯粹就是梦想,与找工作、改变命运已经没什么关系了。”

  “不管大学变成什么样子,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没变。” 

  1 1983年第1次高考:预选未通过,复读 

  2 1984年第2次高考:预选未通过,复读 

  3 1985年第3次高考:预选未通过,去读技校 

  4 1986年第4次高考:预选未通过,去打工,自己复习 

  5 1987年第5次高考:考了400多分,回校复读 

  6 1988年第6次高考:400多分,去打工

  7 1989年第7次高考:400多分,继续打工 

  8 1990年第8次高考:预选取消。400多分,继续打工 

  9 1991年第9次高考:单位开特许证明,考了400多分  

  10 1992年第10次高考:参加成人高考,后放弃

  11 2002年第11次高考:考了370多分

  12 2003年第12次高考:临时生病没上考场

  13 2006年第13次高考:考了380多分

  14 2010年第14次高考:考了330多分

  15 2011年第15次高考:考了352分 

  44岁的成都人梁实因为15次高考的经历在这个夏天“一炮走红”,梁实说,这个名出得很丑,很心酸。对于“高考最牛钉子户”、“中国第一铁脑壳”、“现代范进”等一堆称号,梁实并不在乎。

  或许看过梁实的故事,上个世纪60年代出生而未上过大学的人会看到自己曾经的影子和梦想。

  泡茶馆的大龄考生

  昨日下午,电话那头传来了梁实第15次高考的成绩:352分,距理科三本录取分数线还差64分。“惨不忍睹啊”,依然是爽朗的笑声,这一结果早在他的预料之中,“比较郁闷,但过几天就会忘了”,至于明年是否会参加他的第16次高考,梁实说,现在很矛盾,“有时想想干脆打麻将算了,有时又觉得不甘心”,“有点纠结”。 

  梁实说,他不是一个偏执狂想的人,而是一个普通又现实的人,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会有这种梦想,只不过,他坚持了这个梦想。梁实车的后排座位上总是堆放着杂乱的复习参考资料,有的翻得已经比较破旧。

  梁实说,高考让他出了名,周围的人都认得他,也没什么不好意思,还是照样天天去茶馆摆龙门阵(方言,吹水的意思)。 

  梁实复习的方式也很具有成都特色,他不喜欢呆在家里看书复习,“连续三天关在屋里自己都要逼疯”,他必须要到茶馆里,一边喝茶,一边看,即使茶馆里再吵,他也喜欢在茶馆里看书,有空就来,“要生活,也要考试”。 

  前十次为改变命运

  1967年出生的梁实第一次参加高考是1983年,因为小学只读了5年,高中读了2年,他16岁就参加了高考。当时与现在不同,在正式的高考之前,还有预选考试。他当时读的是理科,要考七门课:语数外,物化生,还有政治。梁实的第一次高考倒在了预选关,回家后“郁闷了个把月,然后就耍去了。” 

  此后连续两年,梁实始终没有迈过第一道门槛,当第三次预选未通过时,18岁的梁实开始感觉“有点悲哀”。1986年,本来已经去技校读了快一年,他感觉做技术工人不是他想要的目标,又跑回学校参加考试,结果依然未能通过预选。

  这次之后,他告别了学校,但打了半年工,他又跑回学校复读,在连续五次努力后,他终于在1987年通过了预选,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参加了高考。那次他考了400多分,“只差10多分就可上大专了。” 

  1988~1989年,在一边打工一边自己复习的状态下,梁实又连续尝试了两次,但还是只考了400多分。“当时没工作,一心想通过考大学来改变命运。” 

  在抱定“肯定考得上”的想法下,梁实接着又进行了第八次、第九次尝试。“怕吃苦,具体行动时偷奸耍滑”,梁实很清楚自己的问题所在,又无法改变自己,加上从1992年开始,高考报名受到年龄婚姻限制,已经25岁的梁实前十次高考暂时画上了句号。 

  十年后再考为圆梦

  放下高考,梁实的全部精力开始投入到“找钱”中,1993年,梁实所在的单位倒闭,他成了下岗工人。这时,上大学已不再是唯一的出路,梁实干过个体户、卖过服装、做过销售。“那页翻过去就翻过去了”,喝茶时也很少跟别人提起高考的经历。 

  2001年的一天,高考已经放开年龄和婚姻限制,在跟一位老师聊到高考时,梁实放言,“现在的高考不难,这么多年没摸书,也觉得不难。”老师认为他在吹牛,跟他打赌:“如果你现在去参加高考,顶多考100多分。”梁实不服气,他决定再次报名参加高考。 

  2002年7月,已经35岁的梁实事隔十年后再次走进考场,这是他的第11次高考。他的目标不光是尝试一下,而是要考上。 

  成绩出来后,梁实考了370多分,他意识到光吹是不行的,做题时明显感觉速度很慢,离结束只有十几分钟才开始写作文。

  如果说从1983年到1992年这十年参加高考是为了生计所迫,那么从2002年到2011年这十年,梁实只是为了圆一个梦。 

  “没上过大学是一种悲哀”,尽管此时大学已开始扩招,大学生找工作难,大学文凭含金量大大缩水,但这些都未影响到梁实的大学梦,“我纯粹就是梦想,与找工作、改变命运已经没什么关系了”,“不管大学变成什么样子,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没变。” 

  考第16次?很纠结

  “起码不用再担心打麻将输钱了”,他妻子出于这个现实的理由支持他的高考梦。梁实自嘲道,一开始周围的人都认为他“脑壳坏了”、“吃撑了”,但他照样“你说你的,我做我的”,至于有人怀疑是炒作,他笑道,通过其他方式更容易。

  但他的老毛病还是改不了,“只看书,不做题”,但高考一直都挂在心上。2011年,这种“放不下”的心态促使他第15次走进考场,依旧是失利的结果。“这简直是一种折磨”,梁实说,他既不想放弃,又不能打败自己,他有一个简单的梦想,但一直在现实地生活。“你看那些上过大学和没上过大学的摆龙门阵都不一样,我的人生就缺这么一个经历。”梁实对自己的能力深信不疑,年龄、记忆力、反应力都不是问题,“我比那些娃娃理解力要强。” 

  去年他曾夸下海口,“今年一定能上”,现在面对分数,梁实又陷入矛盾的心态中:干脆打麻将算了,但又放不下,不甘心。至于明年是否还会第16次走上考场,梁实没有明确回答。“假如再过个两三年还克服不了,也许就彻底放弃了,也有可能随着年龄的改变,性格也变了。” 

  对话:

  有缺憾,很正常

  记者:文凭有意义吗? 

  梁实:这一辈子没拿到那个牌牌,就是好想。 

  记者:你知道自己为什么一直考不上吗? 

  梁实:晓得啊,从小读书就不喜欢动笔。 

  记者:有可能克服吗? 

  梁实:有可能,但很难。 

  记者:对15次高考失败的经历后悔吗? 

  梁实:路是自己一步一步走的,有啥子后悔的。 

  记者:你会把自己未了的心愿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吗? 

  梁实:不会,让他(儿子)顺其自然。 

  记者:假如你考上了,会改变你目前的生活吗? 

  梁实:不会造成任何影响,还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记者:如果一直考不上呢? 梁实:人生有缺憾很正常。

  文/本报特派成都记者李栋 

  图/记者顾展旭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高考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