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关于高考 家长说其实我们都是高考生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29日 14:38   大河网-大河报

  □记者 端子

  曾经是我梦想,如今是噩梦

  受访人:秋雨 某单位职员

  高考(微博)曾是我和我的家庭全部的梦想,可我落榜了,我的同学有许多做官的,他们都为我感到遗憾,就是因为那一点差别,人与人之间的生活差距就此拉开。所以,我只能将希望寄予我的儿子,可这一代的孩子似乎没了追求没了梦想,我根本就是白费力气。

  他们不理解家人的心思,现在的社会压力这么大,谁都想家里有个在政府有职务的,希望他出人头地也是出于对他的关心,孩子未必领情。我看不到孩子的追求,不像我那个时候,上学是唯一的出路,所以会勤奋些,家里人寄予了无限的期望。这些期望与自己的渴望结合的结果是特别看重这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可是我却落榜了。我给儿子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他对高考却没有那么强烈的追求,当一家人围绕着这孩子忙碌、把心思用于督促孩子学习、为了高考全家总动员时,这高考就是一场噩梦。可人人又都无法从梦中醒来。因为这个社会现在就是唯高考为准绳,虽然你明知它忽略了太多,忽略了一个人内在的东西,忽略综合的素质,简单地以分数论高低,甚至做人的标准都不要了,偏离了育人的轨道,可你还是要和所有的父母一起奔跑在同一条路上,矛盾却无奈。

  他们不再有我们当年的动力

  受访人:梨园的父亲 一位高三老师

  作为考生的家长,同时我也是一位高三语文教师,我多么希望儿子更优秀,能考上较好的一本院校,但愿望必须与现实结合起来,否则便是幻想。

  我很清楚,现在很多学生没有了当年我们决战高考的强烈动力,那种“跳龙门”的愿望时时地引领着我们不懈怠、不放弃,但当时由于录取率问题,很多人圆不了大学梦。现在,即使不怎么努力,也能上大学,大学的普及时代已经到来,就业困难正在加剧,这一切都使大学失去它原有的吸引力。但不考大学,更是时代的落伍者。努力上大学,上好大学,仍是首选。 

  那时的学生是把高考当成唯一出路的,可现在的学生接触的信息更多,看似选择更多,事实却是加剧了他们的迷茫感,现在城市家庭的生活条件都不错,所以缺乏改变的动力。不努力照样上大学,很多孩子都这么想。作为一个老师,在课堂上我几乎为此磨破嘴皮,可学生都不买账。他们觉得是在为父母为老师学习,似乎没有把学习与自身联系起来。

  儿子当初没听我的建议,执意选择文科,如今不得不承认文科的竞争更激烈。我并不想要他后悔,但是我也明白,很多事必须经历过才能转化成自己的智慧。作为父亲,比孩子多走过一些路,能做的只能是提醒。我希望他优秀,希望他成长,想要达到这一目标,只能是我的希望成为他对自己的期望时。

  成绩已经下来,够二本,不够一本,在意料之中,所以心里比较平静,是心理可承受范围内,与他平时的成绩相当,不算胜利,也不算失败,所以孩子感觉很平常,平静着面对结果,微笑着筹划未来,志愿能被录取很好,不被录取就再来一次。

  扔掉心头的幻想,拂去心中的埋怨。掀开崭新的一页,重新描绘蓝图。

  想对孩子说:你已经很好了

  受访人:鱼禾  著名作家

  女儿今年参加高考,高考中间还在打游戏,足见她有多放松。高考之所以成为考生和家长眼中的大事,倍感压力重重,不是高考本身的问题,是因为就业的压力转嫁到了升学之上,原本孩子不会想那么远,可老师、家长的焦虑却在平时一点点、一天天传递给了他们,尤其很多老师的收入与升学率挂钩,论功行赏之下,自然会给学生施加更多的压力。

  一些家长尤其是本身文化程度不高、个人生活境况较差的家长会尤其看重高考,是因为将自己的个人期待寄予高考,以期通过孩子来修补个人的遗憾,无形中转嫁了太多的压力给孩子,当然全家都将高考看成重中之重。

  当然我们都要在社会上生存,教育体制或者说高考的影响是存在的,没有一个父母能完全置之度外,我们需要适度妥协,但不能彻底妥协,不然对孩子的要求和期待就会变形。毕竟,每个人的情况是不同的,有些孩子就是不擅长考试,从人才的角度说,单科非常卓越就能成才,但高考要的是平均分。所以,作为家长,我还是会给孩子基本的提醒,让她明白上大学是个基础,也是一个台阶,考大学本身不是目的,关键是能否遇到好的导师和好的教育,坦白讲,重点大学里也有很多平庸的老师,而普通校园里也会深藏着一些优秀的老师。

  平时,我对孩子更多的是生活上的关心,对于学习只是适当关注,然后给予必要的提醒,多鼓励。

  考学是为了不给自己留遗憾,而不是为家长挣面子,何况,现有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上极度不平衡,区域分配的差距,高校与高校之间的投入差距已经人为地给考生们增加了很多额外的负担,作为家长,还要给孩子施以更大的压力吗?无论孩子最终考出什么样的成绩,我们都需要一如既往地爱他,而不是责难。

  下转A35版

  上接A34版

  受访人:桐桐父亲 某高校老师

  对于高考,我有着既爱又恨的矛盾心情。我是从农村出来的,是高考改变了我的命运,因为一个人跳出农门,带动了全家生活的改观,我的弟弟妹妹们因为我最终都成了城市人。所以,至今,我都相信高考依然是农村孩子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但同时,我也清楚高考存在着怎样的不公平。

  女儿今年参加高考,虽然我没有给孩子更多的压力,但我心里还是忐忑的,因为我知道高考存在太多的偶然性,尤其对于文科生来说,从考试到阅卷,都存在很多不可控的偶然性,这令我担心,也对孩子的考试成绩更宽容。

  女儿中考时成绩并不理想,没有考上重点高中,当时我也可以托关系把她送到重点高中,但我没这么做,女儿自己也不同意。她就读的高中虽然普通,但离家近,关键是她自己的选择,这也让她的压力小一些。从高一到高三,她的成绩一直稳步提升,这让我颇感欣慰,作为父亲,我只是细细地观察她的变化,我发现她是个善于总结的孩子,既总结自己的失误,更归纳进步的经验,然后认真地记在她的小本本上。靠着这份用心,她终于从一个中等生成为全校的第一,这足以令我欣喜。高考来临,她很自信,不要我们接送,整个状态和平常没什么两样,甚至可以说更好。高考结束后,她反而表现得不太快乐。看到她不快乐,我也高兴不起来,我猜是她对自己的期望值定得比较高,希望自己更好,这本来是好事,可我不希望因为高考影响了她的信心,我挺想对她说:无论成绩如何,爸爸都欣然接受,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这就够了。

  成绩下来了,超过了一本线,一家人都很开心,揪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她说读完本科,就继续深造,最好到国外。我欣赏女儿自己说的话:高考是我的成人礼。是的,我的女儿经过高考这道关,已经长大成人,即将飞离父母的视线,我很欣慰,她未来要由她自己创造和把握了,我们能给的只有支持和祝福。

  记者手记

  高考之外的“考试”

  采访的过程并不顺利,考生并不太愿意暴露心声。无论平时学习就不错,还是考试中自我感觉不错的考生,在高考结束后,都没有我们想象中的放松。起初表现的拒绝似乎是因为成绩没下来的缘故,就像一个人在等待判决,心情总是忐忑的,但随着交流的深入,你会发现,这种想封闭自己的拒绝不单是对成绩的忐忑,更多是对未来的惶恐。因为这些90后的孩子已经习惯于被照顾,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父母过度的关注已经让他们形成依赖,不单单在生活上,也包括心理的依赖。高考就像一把无形的刀,要来切开孩子对于父母的这种依赖。参与高考的孩子基本上大多过了18岁,高考在某种意义上,确实像一场隆重而又残酷的成人礼。十二年的苦读,虽然考试一级比一级艰苦,一次比一次重要,但终究不过是学生身份的升级,高考却是质的变化,进入大学,至少已经有一只脚跨入了社会,大学毕业与就业紧密相连。他们将不再只是单纯地应对考试,还要思考自己所学是否可以在社会上安身立命,四年的大学生活不再是过去十二年的学生生涯的延伸,而是升华,需要他们以成人的心态去观察、思考、应对。

  高考成绩已经下来,一切看似尘埃落定,成绩理想的可以放心地在家等通知书,高考失利者要谋划以后的路怎么走,但事实上,对于所有的家长和考生来说,高考虽然结束了,但人生一场真正的考试其实才刚刚拉开序幕。准大学生要面对别离,面对陌生的新的校园生活,面对完成心理的二次成长;而一直以孩子为生活重心的父母要面对即将到来的空巢生活,这些问题都将清晰地写在考卷上,等待每位考生与家长用心作答。而失利者如何才能失利而不失志,如何调整自己的人生方向,作为父母怎样做才能维护孩子的尊严,让他们有勇气有力量继续前行,这些问题同样需要认真对待。

  也许通过这场高考之外考试,家长可以看看,这些年对孩子的要求是基于爱还是面子?考生可以想想,对父母良苦用心的理解,是不是非要经历失败和教训之后才能获得?

  “悲喜交集”四个字最能表达每个考生和家长的心情吧,尤其是成绩公布之后,它既能传达分数公布后的两重境况:考上者的欢欣与落榜者的悲伤,也体现出每个个体的复杂心态:人生从此推开另一扇完全不同的大门,是坦途还是坎坷的路,无法预知,也只能一步一步走。

  未来就是一连串的不确定,而自己能把握的就是以更坚定的心踏出每一步。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高考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