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丹
又是一年高考(微博)招生录取时。每逢这时,头疼的不仅仅是考生与家长,还有各个高校的招生组,也不仅仅是成绩不佳为前途担忧的考生,更有为挑选哪所高校犯愁的资优生。此前复旦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招生的“暗斗”升格为“明争”,复旦大学(微博)招生网站上贴出的一则《关于部分省市考生受骗修改志愿的严正声明》,骤然将国内名校为争夺优秀生源而明枪暗箭齐施的招生大战公之于众,捅破了高校招生最后一层“窗户纸”,也让社会看到了这一领域的“潜规则”。
高校招生掐尖原本无可厚非,优质生源是决定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但是,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逐年变味。在现行的制度下,学生和学校对分数高度依赖和斤斤计较,分数线也被认为反映了学校声誉,代表了学校水平,更是一些人的工作业绩。一旦分数上升到了业绩乃至政绩的高度,招生掐尖也就不仅仅只是“招生”而已了。拼状元数,拼分数线,学校下任务、定指标、许重奖……承受巨大压力的招生工作出现无序竞争,也就在所难免。于是,本该是社会道德表率的高校、名校,在招生中却采取贬低对方、欺骗考生等斯文扫地等手段。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冯玮作为复旦湖北招生组成员之一,几天前连发16条微博,揭露了地方、学校为了“政绩”等因素,强行干预高分考生的志愿填报,将一些打算报考其他高校的高分考生“绑架”到北大、清华的情况。这不得不让人发问,当今国内大学办学以及整个教育理念到底怎么了?
一切以高分生源为先,这会导致对于教育结果的功利化评判和对于教育本质的功利化认知。其实,高分不等于优质,招收的高分考生多也不等于学校一流。大学的希望在于大学精神,大学精神寓于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传统之中。这些传统使大学在拥有朝向未来的巨大发展潜力的同时,又得以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作为向社会提供最具独创性贡献的智力权威机构立身于世。我们很难想象,如果一所高校在招生之初、在设立门槛之时,就以极端功利化的理念与不惜放下尊严的手段作为标准,那么它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如何能赢得大学之精神,又如何能延续大学之希望。
大学是一个创造社会理想的地方,大学的力行必须光明磊落、坦坦荡荡,起码不应该挖空心思玩阴招。香港大学之所以能够如此不费吹灰之力就招揽到如此多的内地优秀学生,除了外在的经济因素吸引高分学生之外,更重要的无疑是良好的教育理念、大学精神、优质师资等等内在的大学品格。他们以不断提高自身外在与内在的魅力来吸引生源。但显然,内地一些高校并没有找准提高竞争力的核心价值。高校不妨问一问自己:我们的社会,究竟需要怎样的大学?需要怎样的榜样?一个分数政绩化的机构,抑或,一个文化传薪人、社会守望者。如果是后者,那么请从最基本的“尊重”二字做起。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