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名校在湖北争夺高分考生调查:疑因考生信息外泄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05日 14:48   汉网-长江日报

  名校招生持续“互掐” 源头疑因考生信息外泄

  本报讯(记者朱建华)本报披露的名校凭借高分段考生名册“掐尖”的调查报道,引发网友持续热议。昨日的调查显示,网友认为名校占有高分段考生信息,只会进一步加剧生源大战,而复旦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的“口水仗”源头疑因考生信息外泄所致。

  某大学湖北招生组负责人向本报记者透露,因手上有高分段考生名册,所以对考生去向了解得非常清楚。“即使他(她)不填报我们学校,通过几次联络也能了解到他(她)最后的去向,并对其去向在名册上标注”。

  在今年的“掐尖”战中,同城的复旦大学(微博)与上海交大打起“口水仗”。1日,复旦大学招办发声明称,遭遇有人冒充该校老师致电考生,称“此前与复旦所签协议取消”。上海交大招办随后通过声明回应称,“本校招生老师无人冒充其他院校老师通知考生取消其与他校所签协议”。

  “复旦大学与上海交大之间的‘暗战’之所以能够上演,一个重要原因是考生的信息既被复旦大学掌握了,也被上海交大掌握了。而且,连考生报考哪个学校的志愿都被一些大学掌握了。”网友王传涛在中国青年网撰文说,“在无法避免抢夺生源的现状之下,只有从规范信息保护制度入手,才可能减缓大学之间的‘状元崇拜’及争夺行为。”

  据记者了解,在湖北招生的名校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6所高校都有高分段考生名册。

  “高校最重要的是把不是最高分的考生培养成杰出人才,而不是抢高分考生”、“高校自己都不明白教育的价值所在,这是教育的悲哀”、“一面喊要打破唯分数论,一面拼命抢高分考生,难道不是自相矛盾吗”……多家门户网站网友展开热议。

  高校招生竞争是教育改革的进步

  □ 本报评论员 王亚欣

  日前正值高校招生的关键时期,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冯玮在网上连发数十条微博,披露名校招生期间相互“掐尖”、“绑架”考生,引发了复旦与上海交大的生源争夺“口水战”。

  先是复旦方声称有人骗录取考生改志愿,后上海交大发表声明,斥责其诬陷,真相如何、孰对孰错,一时难以辨别。而在目前考生填报自愿之时,各校对优质生源的争夺战确实存在,甚至已到白热化的程度。

  高校之间抢夺生源并不是坏事。高校对优质生源的重视,是教育规律使然,优秀学生进入优质大学,正是教育公平的体现。在生源竞争中,考生可通过比较权衡选择心仪的大学,考生与高校间的双向选择得到充分实现。对于高校而言,优质生源是一校办学质量的体现,在争抢优秀学生中形成的竞争关系,能督促各高校在激烈的博弈中不断寻求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在一些国外大学招生中,高校对优质生源的抢夺也很常见,学生可以拿着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来选择一所心仪的学校。高校竞争丰富了考生的选择面,所以招生时学校会极力向考生展示学校的办学质量,以丰厚的奖学金吸引优秀学生,甚至承诺在求学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根据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重新选择,这迫使学校不敢怠慢学生,不断提升办学质量。

  近些年来,北大、清华等高校“远交近攻”,组建“北约”、“华约”联盟;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微博)实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拥有5%招生自主权的近80所高校选拔特长生、保送生,严格来说都是在尽其所能地吸引优质生源,无论采用哪种招生形式,只要规则制定时合情合理、录取过程中透明公开,都值得鼓励和提倡。

  随着高校自主招生权限的扩大,对高考(微博)生源的争抢势必更为激烈,各校制定的招录方法也会更为多样性,社会舆论应该允许竞争的多样性存在,甚至接受高校招生中的一些特殊规则。只要这类规则并非“萝卜招聘”一样为特殊人量身定做,就应当宽容各高校在选择人才标准上的不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在争夺生源的过程中,高校不能不讲规则、暗箱操作、没有底线。若是冒充其他学校招生人员、欺骗考生,或者捏造事实诋毁其他高校,则属于招生过程中的欺诈行为,这不但对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无益,也会损害高校声誉,侵害考生自由选择的权利。

  高校招录时,还要注重对高分考生的保护,避免优秀考生因填报志愿失误、对各校招生情况不了解,而无法获得优质的教育。目前,高校相互“掐尖”引起的一些混乱现象,并不应妨碍高校招生的自由竞争的推进,让考生获得充分选择的权利,这也是教育改革的一大步。

  报道回顾

  名校在湖北争夺高分段考生

  签一个考生至少联络8次 最后关头都可能“改嫁”

  记者朱建华

  因连发数十条揭露名校“招生内幕”的重磅微博,复旦大学湖北招生组组长、该校历史系教授冯玮最近成了网络红人。面对热议,冯玮对本报记者表示,披露的情况“都是事实”。

  少数几所名校在湖北是如何争夺高分考生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本报记者调查获悉,查分当日名校已获得高分考生信息;之后便开始多次与考生的联络;在填报志愿结束前时刻都处于“争夺”状态。

  查分当日即获高分考生信息

  6月25日,湖北高考成绩公布,几所名校在鄂的招生组对高分段考生的“围追堵截”便接踵而至。

  据悉,这些名校招生组手里的名册上,考生姓名、高考成绩、全省排名、毕业中学、联系电话等一应俱全。

  “为了能让我们在湖北多招学生,在湖北省公布成绩当日,我们就拿到了高考考生的信息”,某招生组负责人透露。

  据悉几所名校手里的高分段考生不完全相同,有的是前200名考生的信息,有的则是前300名。

  签一个学生要联络8次以上

  武汉考生小骆,查分当日就收到中国人民大学的短信,希望她报考该校。

  另一考生小刘当日也先后收到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微博)等高校的联络短信。

  为了争夺时间,有的名校直接通过“飞信”与高分考生联系,而且注意控制字数,尽量让考生看短信时手机不翻页。

  复旦大学湖北招生组冯玮告诉记者,高分考生可能同时有好几所高校都在联系。“一次联系就搞定的考生几乎没有,签约的考生中平均每人都要联络8次。”

  但有的考生留的联系电话是班主任的,有的名校提出要与考生联系时却吃了“闭门羹”,“这意味着该考生已被别的名校圈定了”,某知情人士称。

  签约后也会“改嫁”其他名校

  1日,是湖北今年高考志愿填报的最后一天,但几大名校湖北招生组驻地,仍旧十分忙碌。

  签预录协议是名校圈定高分考生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不到最后一刻,即便事先签了协议也会“改嫁”到其他高校。

  有考生之前签了复旦大学,但最终却选择了“毁约”。复旦湖北招生组的冯玮表示,签预录协议本身就不公平,“预录协议约束了高校,却约束不了考生”。

  中国科技大学湖北招生组负责人披露,此前入围该校自主招生且签订了录取协议的考生,因高考中发挥较好,最后也改嫁到了其他高校。

  入围自主招生考生“脚踏两只船”的做法,同时遭名校反感。某高校湖北招生组负责人希望能有措施遏制这种现象,否则将会影响对湖北考生诚信度的评价。

  生源竞争白热化 复旦发声明谴责同行不道德

  本报讯(记者朱建华)复旦遭遇有人冒充该校老师致电考生,称“此前与复旦所签协议取消!”1日,复旦大学发表声明称某高校的行为“性质恶劣,行为严重,道德败坏,无异于诈骗”。复旦大学湖北招生组昨日透露,他们在湖北招生就曾遭遇类似情况。

  复旦招办在声明中称,对于涉案人员,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受害学生可随时与招生组老师取得联系。复旦表示,尊重考生的选择,“对于有意报考其他兄弟院校的同学,我们也积极介绍其优势专业和特色”。

  上海交通大学就业中心主任钱静峰在微博上表示:“招生宣传的目的,是大学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学校,了解自己选择后的环境,让学生自己选择。”

  湖北今年的一位考生认为,高分受青睐很正常,“被抢也是应该,不抢才有问题”,但是在方式、手段上有待商榷。“如果一个寒窗苦读的学生,因为某些私欲而与喜欢的学校失之交臂,太不公平!”

  名校拿高分名册“掐尖”

  有关人士:有违公平 涉嫌违法

  本报讯(记者朱建华)高考成绩公布当日,名校拿到高分段考生名册后便开始了“掐尖大战”。昨日,本报关于名校在湖北争夺高分段考生的调查被全国140余家网站转载。有律师称,名校占有高分段考生信息,既有违法的嫌疑,也有违公平。

  某大学湖北招生组负责人介绍,能获得湖北高分段考生信息的高校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等。在考生能查询成绩的同时,这些高校就能获得高分段考生的信息。

  通过电话或短信的方式与考生联系,通常是名校“掐尖大战”的第一步。南京大学(微博)湖北招生组负责人说,因为没有高分段考生信息,该校联系考生多是通过走访中学的方式进行,一天下来能联系到的有效考生不超过10名,与有高分段考生名册的高校相比“效率相对较低”。

  武汉某部属高校招办负责人称,该校从未拿到过高分段考生名册。他对少数几所名校在湖北高考成绩公布当日就能拿到高分段考生信息感到不解:“这些信息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的?又是通过什么手段获得的?”

  武汉某律师事务所一位律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没有经过考生同意能获得考生信息,这首先侵犯了考生的隐私权;其次,少数几所名校有高分段考生信息,这对其他高校而言是一种不公平;三是考生信息到了高校手中,存在再次被泄露的风险。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