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评判高考作文 要有传播观念

2012年05月23日10:57  金羊网-羊城晚报    

  龙眼睩睩

  □何 龙

  高考[微博]临近,有关高考的话题必然受到关注,尤其是富有弹性的语文。教育部最近出台了《2012年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务工作规定》,明确高考要用“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答卷。

  教育人士注意到,之前的规定要求用汉语文授课、学习的考生,参加全国统考(除外语科外),笔试一律用“汉文字”答卷,但并未明确不得使用繁体字。今年规定要用“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意味着高考答卷中不能出现繁体字。

  去年,江苏有位考生的作文就通篇使用古文,其中的多个生僻古字,连老师都要查字典。这位“古文奇才”最后获得了高分。今年这一规定,基本上封堵了“古文奇才”的出路。在争分夺秒的高考评分过程中,考生过多使用生僻字,可能是吃力不讨好的卖弄。

  在我们的教育观念中,高考作文越来越成为一种特殊的写作模式。这种被固化的写作模式,大都要求作文的主题要“积极向上”,描述要“诗情画意”,文字要“端庄典雅”……因此我们所看到的学生作文,常常是典故数个,名言几句,丽词一堆,光明一片。一些走极端的学生,干脆以繁体字生僻字来炫耀卖弄,全然不顾文章的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

  其实写作文本来就是写文章,老师应该要求学生要像给媒体写文章那样来写作文,而不仅仅是写给老师看的。如果写给媒体发表,就必须有传播意识,要考虑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这样,写作者就要面对现实,面对文化程度不同的受众,或者有真情实感,或者有思想深度,或者有风趣幽默,或者有独到之处……

  但学生们深知自己的作文只有一个至高无上的读者———老师。老师对作文的评判基本上是终极评判,一般不能仲裁,无可争辩,并且能以给出的分数,决定自己能进什么学校,读什么专业,直到做什么工作。因而学生只要讨好老师就行了,无需旁顾其他。总而言之,老师手上的打分笔就是作文思路的指挥棒。正是因为许多不需要现实受众检验的僵化“指挥”,带出一批批千篇一律的僵化“乐队”。

  什么是“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像“拼爹”、“坑爹”等众所周知并且形象生动的网络语言,算不算“现行规范”?这对教育部来说,应该难以逐一界定。能不能用网络语言?能用哪些语言?评分的笔不在教育部官员手里,而在评卷老师手里。因此,我们只能要求老师们,不要把作文仅仅看作堂上作文;在评价作文时,要具备起码的传播观念。只有这样,才能破解僵化固化的作文模式。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查询被高校录取可能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