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高考人数缘何连年递减?

2012年06月07日09:07  解放日报    

  杨红兵

  中国教育在线日前发布 《2012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近4年全国高考[微博]人数下降140万,高考中“三放弃”,即放弃报名或考试、放弃志愿填报、放弃报到现象日趋增加。与之相对,近年来出国留学[微博]人员保持了年均20%的增长——

  国外高校热、国内高校冷,一冷一热倒逼高校教育必须兴利除弊、扬长避短。唯有善于借鉴他山之石,才能在国内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去年高考结束后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各省市都存在没有完成录取计划的现象,二本一志愿缺额近2万个,近千所院校生源不满,几十所院校遭遇零投档,最后高职出现了4.2万生源缺口。

  对高校来说,唯有改革育人模式、调整高教整体结构,才是可持续发展之路。从育人模式看,大学生就业难是不可回避的社会话题,但现在缺的不仅是岗位,更缺专业性人才。这就涉及教育体制转变,要求一部分高校根据当前产业结构调整课程设置,培育出更多企业需要的实用性人才。从这个角度说,也就是要求大力发展高职类教育,为企业输送优秀的蓝领。

  这方面不妨借鉴国外一些好的做法,在德国16-19岁年龄组的青少年中,60%-70%的人接受相当于中国高中层次的职业教育。反观国内,我们的选人机制往往呈单线型,整体结构就如一座独木桥,好像只有考本科才行,考名牌重点大学才有前途,高职类专科就低人一等。于是就造成千军万马一起挤独木桥的“盛况”,这种空前紧张的国考[微博]在国外是罕见的。

  这还是教育结构不合理,少了一个“转换器”。譬如在美国,中学生毕业之后可以直接上大学,也可以先进入社区学院。这种学院相当于我们的大专,但又有很大的不同,它的学科不很专,学生两年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长处,重新选择上普通大学三四年级还是接受职业教育。而我国缺少这样的“转换器”,进而导致成绩不理想的人名落孙山,与大学“绝缘”,这样的模式不利于培养创新人才。

  穷则变,变则通。高教只有始终不渝坚持体制改革,才能打通关节,摆脱困境。如果高校能在转变育人机制、调整教育结构方面,多做些积极努力与探索,高考也就容易改了,高校的魅力自然会提升,弃学热、留学热也会降温。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查询被高校录取可能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