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微博]结束后,考生普遍反映语文难度不大。今年,北京高考语文卷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平稳中有所突破,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关注社会生活。作文题目的﹃铁路巡逻员﹄也贴近生活,考生均能﹃有话可说﹄。本报特邀专家分别从基础知识、古诗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四个板块逐一解读,供考生参考。
>>基础题:文学常识题有难度
北京卷基础知识每年五道题,包括六个题型:字音字形、病句、成语、近义词辨析、语义衔接和文学常识。学大[微博]高考研[微博]究中心语文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高春兰表示,按照前两年的规律,命题时会将近义词辨析和语义衔接糅合在一起成为一道题,但今年两题拆开,分别保持了各自的原汁原味。另外,今年取消了每年都出现的成语题,由近义词辨析取代。
高春兰称,今年文学常识题“抛弃”了作家朝代、国籍和代表作品这种设置选项的方式,命题内容进行了更新,四个选项都是针对作品本身内容、文字风格和写作手法的描述。选项从先秦《诗经》《楚辞》到唐宋诗词,再到明清诗文,作品的句式呈现出了诸多特点:多用对偶、错落有致。“如果对文学体裁的形式不够熟悉,很容易在考场上失分。”高春兰说。
>>古诗文:古诗鉴赏题有超越
今年,北京卷高考语文古诗文板块命题均出自明朝作品,诗歌鉴赏题选了诗歌史上公认的低谷明诗,而且是一位非著名诗人金銮的作品《柳堤》;文言文阅读是明初宋濂的《文宪集·李疑传》。高春兰表示,命题上,文言文虚词多年来都是“意义和用法相同”,今年问的则是“不相同”,爱马虎没注意审题的考生可能会出错。
按照惯例,诗歌鉴赏部分是一道主观简答题,但今年却连考了两道选择题。在古诗阅读延伸一题,首次将关注点正式转向了原始文本的写作思路上,延伸重点从文本内容向文本手法迁移。
>>现代文:社科小阅读有变化
在语文阅读理解的社科小阅读部分,今年出现了一道新颖的归纳题,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拎出小标题。高春兰表示,这样的考试形式以前没有出现过,一些考生可能会失分。
散文阅读题中,没有选择独立成篇的散文,而是选择了张海迪长篇小说《绝顶》的前言《心灵的篝火》。不论是行文、命题还是题干都没有和“绝顶”扯上关系,这可能也会对考生的解题带来一定干扰。但在命题上,今年基本延续了往年的风格。如第18题,作者为自己的小说取名“绝顶”,结合这篇前言,说说作者所理解的“绝顶”包含了哪几层内涵?高春兰表示,本题应该算是内容概括和重要词语含义两个题型的融合。
>>作文题:平凡人故事有色彩
“老计一个人工作在大山深处,负责巡视铁路,防止落石、滑坡、倒树危及行车安全,每天要独自行走20多公里。每当列车经过,老计都会庄重地向疾驰而过的列车举手敬礼,此时列车也鸣响汽笛,汽笛声在深山中久久回响……大山深处的独自巡视、庄重的敬礼,久久回响的汽笛……这一个个场景,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在材料含义范围之内自立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春兰表示,今年高考作文题唯一的小变动在于材料后面没有附上观点。从审题来说,不像去年明确给学生以角度,难度有所增加,但这段人物材料和最近社会上经常发生的感人故事有很大关联,考生有较大的发挥空间。这种贴近生活的作文题目,优势就在于可以让不同层次的考生都有话说。
【例题分析】
《柳堤》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鹤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任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其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不少于150字)(10分)。
解析人:学大高考研究中心语文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高春兰
解析:题目非但不要求结合原文,甚至特地告诉我们要脱离原始文本,直接去分析在题干前半截提到的那些“其他同类诗歌”。这个命题方式强化了对外部材料的“延伸”。
150字的字数限制比往年的200字降低,考生须答全两个层次:一是任选上文一首诗或自选另一首诗,归纳概括出诗中的“景”和“理”分别是什么内容;二是在此基础上分析“景”与“理”之间的逻辑联系,为什么从这部分内容可以过渡到下一层意思。
本报记者李琦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查询被高校录取可能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