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月,一到高考(微博)结束,各科试题在网上公布,高考语文试卷及作文题目立刻成为各类媒体热议的对象,一时众声喧腾,好不热闹。这种情形,在全世界大概都独一无二。
在笔者看来,要使讨论有效果,也许要回到根本性的问题——高中阶段的培养目标。
在世界各国高中阶段培养目标中,最为一致,也最重要的一条是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所谓批判性思维,很容易让人望文生义,以为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否定性思维。倘如此,未免肤浅化。
批判性思维能力有两层涵义:首先,它是一种基于充分的理性和客观事实来进行理论评估与客观评价的能力,其中包含着质疑、比较、鉴别、判断的过程,亦即通常所说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此意义上,批判性思维能力也是独立人格的基础。其次,它具有创造性和建设性的能力——能对一件事情给出更多可选择的解释,并能运用所获得的新知识来解决社会和个人问题。因此,批判性思维能力也是创造力的基础。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事实上,离开了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力便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网络时代的我们每天都处于被动地接受海量信息的状态。这些信息瞬息万变,真假莫辨,很难——且也无从去求证。生活在这样一个自媒体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容易迷失自我,以致丧失判断力,被泛滥的信息所“绑架”,变成网络“围观者”。最近微博上流传一句“语录”:“听一半,理解四分之一;零思考,双倍反应。”这句话生动地说明了网络时代一个人失去思考能力之后的可怕状态。不妨想象,一旦这种思维方式成了全民无意识反应,后果又会如何。
在今天,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基于充分的理性和客观事实来进行思考与评价的能力,比任何时代都显得重要,并且也是个人素养的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教育。相比于小学和初中,高中阶段是人的逻辑思维的发展时期,也是思维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故不难理解世界各国将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作为教育目标。
国外如何考查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事实上,在国外小学教育中,已开始重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美国小学三年级学生会以“你最感兴趣的地方及其理由”为题展开辩论。这里的“理由”即强调基于事实,包含着感性背后的理性思考。而在美国中学阅读理解能力训练中,也常会出现类似的习题设计:
《这就是纽约》表现了怀特对纽约和它所象征的现代世界的什么态度?用证据支持你的观点。
故事传达了哪些关于生命的信息?用证据支持你的观点。
这类题目清晰地表达了一个意向:当你对问题作出判断时,必须基于文本中的事实,而不是主观臆断。
而在写作能力的训练中,更重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训练。笔者在网上看到一位中国留美学生发布的春季选修课中的中级英语写作课的作文题目:
1.在Fredrick Douglass的文章中,教育是一个重要主题。对你而言,教育为何重要?写一写你为何来美国学习。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做了这样一个决定?为了你能够来此,你或你的家人做了哪些牺牲?
2.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多种家庭模式。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家庭正经历着一场巨大的变化。写一篇文章,比较一下美国family patterns和你们国家的异同。
3.在当今社会,技术令交流更便捷,因此许多人选择在家通过电脑工作。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这种依赖电脑联络而不是面对面的工作方式会给人际交流带来一些什么问题?
这些题目紧扣社会变化的脉搏,有质量,有深度。其中包含着不同观点的碰撞,也包含着多种可能的解释。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变化,思考这些变化与自我的联系,并结合自身经历、知识视野进行分析、比较、判断,形成自己的观点,对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大有助益。
台湾考题倡导开放多元思维
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台湾也开始注重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请看台湾2011年联考国文试卷作文题目:
引导写作(占27分)
司法院大法官会议做出第六八四号解释,认定大学生如不满学校的处分, 有权可提起诉愿和行政诉讼。台湾大学李校长表示,依据《大学法》的规定,学校在法律的范围内有自治权,学生也有很多申诉管道;大法官做出这项解释,可能造成学校和学生之间关系的紧张。学校是教学的地方,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应如何维持和谐,避免陷于紧张,而影响教学活动,是学校和学生双方面都应关心的问题。对大法官的这项解释和李校长的反应,以你在学校的亲身体验或所见所闻,请以《学校和学生的关系》为题,写一篇完整的文章。文体不拘,文长不限。
题目评分标准这样说明:
由于考生必须针对试题画底线的文字作答,因此文章内容不可仅有自身经验或所见所闻,必须略事提及《大学法》或学生拥有申诉权,否则至多给A-(18~21分)。此外,试题并未要求考生站在学校或学生的角度说理,因此只要论述言之成理即可,无须预设立场。由于题干特别说明“以你在学校的亲身体验或所见所闻”,因此文中必须具体举例,否则至多给A-(18~21分)。
显而易见,题目倡导开放、多元、理性的思维,没有非此即彼,也不存在观点正误,强调的是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其核心是公民素质的训练。
我们应该出什么样的作文题
可见,通过阅读写作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已是当今教育的世界性趋向。但对比我们当下的教育,情况似乎并不乐观。2011年年底,学术英语机构杜克教育发布《2011中国SAT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以SAT考试(俗称美国高考)作为学术英语的测量工具。在对2011年大陆六城市参加SAT考试学生为主的2500份SAT模考有效样本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全面描述了中国学生学术英语的现实状况。报告提到,中国学生SAT的平均分数仅为1213分,与美国学生的平均分数1509分差距高达近300分。这近300分的差距主要来自考查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阅读和写作,充分说明了中国学生整体欠缺有效的思维能力训练,这也是目前限制中国学生学术能力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究其原因,高考语文难脱干系。众所周知,高考一向在当下中国教育中起着不容忽视的导向作用。今年的高考作文固然以材料作文为主,但这些材料不是褒扬品德高尚的好人好事,便是一些包含某种人生哲理(出题者认为)的小故事,缺乏能扣紧社会变化脉搏、有质量、有深度的题目,很难考查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往年相比,没什么突破。并且,从这些试题背后,也看出出题者的思维方式。
有道是:批评容易建设难。为了避免“站着说话不腰疼”之嫌,笔者不揣浅陋,试拟几道作文题供读者批评:
1.“与时俱进”已是当今社会共识,但是否在所有的方面?请发表你的观点,并以例证支持你的观点。
2.今天,手机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拥有一款最新的苹果iPhone4手机是许多年轻人的梦想,有人为此节衣缩食,甚至不惜举债。在你看来,拥有苹果iPhone 4手机是否能提高幸福感?请以例子支持你的观点。
3.每到暑假,国内一些名校便成了旅游团的热门“景点”,成群游客涌入校园,给学校秩序带来困扰。有些学校只好采取“限游”的方式来控制人数。但此举也遭致一些网友的反对,认为高校是社会的公共资源,国民也有权利参观。请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笔者为语文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微博)研究员、北师大(微博)版高中语文实验教材副主编,近年致力于中国传统教育研究,并出版著作《追寻失落的中国教育传统》,现任北京新学校研究院策划研发室主任)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新浪高考官方微博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