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416分!查到高考(微博)成绩那一刻,理科考生陈伟(小名陈帮伟)的心一阵剧痛。如果这个分数不能上二本,那他必将又面对煎熬的一年。这是陈伟参加高考后的第10个年头,但他不愿意提及这是第几次高考,他说:“大概是第6次。”
按他说的从2002年高中毕业后,2006、2008、2009三年没参加高考计算,今年应该是第八次。幸运的是,今年他上了“二本线”。
这几乎是他一个人与高考的“马拉松比赛”,这场比赛持续了整整十年。面对记者,陈伟讲述了这些年来“秘密”复读的屈辱和心酸。
“最靠谱”的成绩
六月,是黑色的,对于陈伟来说。
每年临近这个时期,他会焦虑、烦躁,甚至莫名地忧伤,有时候还会生病。
今年的5月底,陈伟病了。高考前的半个月,他感觉头晕、身体软绵绵的,像是患上重感冒。
考期的临近,他感觉压力越来越大。这种压力像空气一样,无色无形地包围着他,让他浑身不自在,甚至喘不过气来。
好不容易走进考场,看到试卷有点难,他的大脑就像被谁扔了颗闪光弹,一片空白。他知道,这将影响考试的发挥。
他堂哥陈帮能家有3个孩子也参加高考,其中一对双胞胎上了一本线。这让陈伟查到分数的那一刻,感觉“真丢人”。
他查到分数是416分时,几乎绝望了,按照以往的经验,或许今年也将差几分上二本线。
陈伟的父亲陈兴荣已经78岁,看到儿子查到分数伤心欲绝,心里十分难过。
他劝陈伟:“别人没读书还不是一样地过,考不上就考不上,娶个媳妇过日子,没必要这样折磨自己。”
陈伟觉得父母年事已高,无法理解自己的想法。因此,每次最伤心的时候,他都不想在家里待下去。
他家住在毕节市七星关区撒拉溪镇双龙村联欢村民组,这里离毕节市区有三十多公里。他花一个多小时走路到达镇上,乘车前往毕节市区,在自己租住的那狭窄的房屋里,独自伤心难过。
往年,他这种伤心要持续几个月,直到看着别人高高兴兴上大学去了,自己彻底绝望后,才得以解脱。这期间,他会格外发愤读书。
“但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时间一长我就淡忘了高考失败的伤痛。临近高考的那半学期,就会放松学习。”
他认为,自己失败的原因除了压力过大外,就是学习无规律,自制力不强。
今年,他的伤心没持续几天,就知道自己上了“二本线”,这破了他历年来的高考纪录。
虽然,这与理想中的“重点大学”有一定差距,但这个成绩已经是“最靠谱”的。他在报考志愿上填报了贵州民族大学(微博)、毕节学院等比较“靠谱”的高校。
“最隐忍”的复读
陈伟的梦想是考一本,残忍的是,他每次的考试成绩都在二本线下徘徊。
2002年,陈伟第一次参加高考,他的分数是能上大专的。亲友们也劝他上,可他拒绝了。
他认为,至少要考个“二本”才算考上大学,老家人包括他自己并不认可“三本”和专科。因此,他选择了复读。第二年,没考上;第三年,没考上;第四年,没考上……
他每次回家,最尴尬的事情就是熟人问:“帮伟,今年考上了吗?”
“今年没考上!”起初,陈伟坦然地告诉大家。
但考试失败的次数多了,他感觉到难为情。“有的亲友不客气地说我,复读这么多年都没考上,真没出息!”陈伟说。
后来,他也不好意思给别人说自己在复读。他感觉人们问他的考试情况,并不是关心他,而是一种奚落。尤其是有的人当着大家的面说他是“书呆子”、“范进”时,他心里非常难过。
从此,他的复读和高考就成了一个不能说的“秘密”。
他大多数时间呆在毕节市区复读,假期回家碰见熟人问起,他就说:“打工好几年,早就没有读了。”
嘴上给别人撒着谎,可内心却是一种抗争和不甘。
“我坚持自己的追求,为了高考已经赔上了青春,如果放弃了,我一无所有,很不甘心。”
此时,陈伟面临着的艰难局面是,父亲已经78岁,母亲76岁。他除了读书,还得考虑来自经济方面的压力。“我已经不像那些应届考生们,可以只考虑学习。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得考虑经济、爱情等方面的问题。我已经很难静下心来学习,这带来的结果是:一次次复读。”陈伟说。
陈伟是个有梦想的人,可摆在面前的是巨大的经济压力。
无论如何节约,复读一年都要花几千元钱:几百元的学费,上千元的房租,每月至少三四百元的生活费。
他说,2006年、2008年、2009这三年里,因为没钱外出到浙江、上海、深圳等地打工,没能参加高考。这样眼睁睁看着别人考试,他心里十分难过。打工期间他带去了复习资料,但怕别人知道自己要参加高考,因此,他往往是偷偷摸摸地学习,这样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挣了几千元钱后,他立即回到毕节城里复读。不断地复读、失败,让陈伟很难面对年迈的父母。父母都已经到了该享福年纪,可是由于陈伟的复读,他们每天还起早贪黑地劳作。
“这是非常不应该的!”陈伟说。他认为自己的复读简直是“忍辱负重”。
“最执著”的追逐
陈伟说,父亲先前是支持他读书的,但后来多次考试失败后,父亲就不再支持了。
陈兴荣老人的勤劳在当地是出了名的,有时在月亮明亮的夜晚,他也会去地里干活。
6月30日,我们到达联欢的时候,老人正在地里割猪草。他赤着脚站在地里,对儿子带着陌生人突然来访,感到不解。他的耳朵和眼睛都不好使,毕竟已是快80岁的人了。
此时,陈伟知道上二本线已经近10天,可由于没回家,在这位老父亲眼里,儿子还是刚查到分数时的悲伤模样。直到我们告诉老人,陈伟考上了,他才勉强挤出一丝笑容,不停用手擦着眼睛。他说:“考上了好,但考不上对我们来说也无所谓,我并不希望(儿子)一定要读大学,他应该早点娶媳妇成家。”
十年间,不少和他一起高中毕业的人都走上了工作岗位。“如果我读个大专,已经工作四五年了。”陈伟说。
在毕节,陈伟并不是唯一复读多年的考生,还有一人,追逐高考也是十年。
志成补习班负责人周家明证实,学校里确实还有一名像陈伟这样复读十年的考生。他曾经在2002年考上二本,但理想是一本,选择了复读;后来他考上了一本时,家里供不起,于是,他只能借希望于能免学费的师范类的大学。
“像陈伟这样的学生,要面对学习和生活的双重压力,甚至半工半读,要面对高考题型的变化,考试必然要受到一定的影响。”周家明说。目前,随着大家观念的改变,七星关区的“复读大军”也渐渐减少。前几年招生规模为1500人左右的志成高考补习班,今年压缩到300人左右。
对话陈伟
希望走出大山
记者:你复读期间总共花了多少钱?听说你复读借了钱,亲友们乐意借钱给你吗?
陈伟:总共花了七八万元,我和朋友一起租一间小房子,这样房租少一些。我现在欠亲戚的债有四万左右。刚复读时,还是有人乐意借的,但是后来有的亲友不但不借钱给我,还说我是书呆子,教训一通,我心里很难受。现在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大学的学费。我父母在家种地只能维持自己的生计,没钱。得知上二本线后,我在毕节一家食品公司搞推销,可是跑了六七天,没销出产品,没挣到一分钱。
记者:你现在30岁左右,如果上大学,你会让同学知道你的真实年龄和复读的情况吗?
陈伟:不会。
记者:你考虑过自己的婚姻问题吗?
陈伟:先挣钱再结婚,现在我还养不活家庭。再说,复读期间,没心思找女朋友。
记者:不少人没考上就会选择放弃,你为什么一直坚持复读?
陈伟:父母一直很勤奋地在农村生活着,近80岁还在劳作,他们的愿望就是希望我走出大山。我不断复读,想通过高考来圆父母和我自己的梦想。我的愿望是将来当律师、记者或建筑工程师,有丰厚的收入,让父母出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如果将来能在大城市工作了,我会第一时间接父母到我身边享福。
记者:如果今年没上二本线,你还会复读吗?
陈伟:会。明年考不上,还会。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