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讯(实习记者 邓 菡) 经过近三个月学习,随着期中考[微博]试的结束,高三生已经度过了全学年三分之一的时间。现阶段,随着各类考试的密集进行,不少考生的父母发现孩子有些疲惫,成绩也出现了停滞不前或是倒退的迹象。相关老师提醒高三生父母,每次考试结束后,除了分数情况需要留心外,还要留意孩子的精神和心理状态,如果发现孩子由于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疲惫感、厌倦态度时,要及时与孩子沟通,必要时可与老师取得联系,多方携手找出问题所在,帮孩子尽快走出“困境”,顺利完成接下来的学习任务。
“期中考试前,我和父母对那次考试都抱有很大的期望。一个多月后,我要参加艺术特长生统测,所以期中考试成绩会成为我衡量自己所处位置、选择目标院校的一个重要指标。”现就读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微博]大一的小蔡回忆着自己的高三期中考试。“可能是由于太在意结果了,那次考试我发挥得并不理想。”一向处于班级前10名的她,考试成绩只排在班级中游。“成绩出来后,我的情绪非常低落,有些不知所措。感觉自己已经非常尽力了,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在成绩公布后的一周内,小蔡用“昏昏噩噩”来形容自己。看到女儿的状态如此萎靡,母亲找她谈了一次话。在得知孩子的心结在于感觉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后,母亲以过来人的身份和小蔡谈了自己的人生经历。“记得那天和妈妈聊了3个多小时,没谈什么学习、高考[微博]之类的话题。我说说我的委屈,妈妈谈了她的所见所闻。聊过后,我觉得一次没考好并不能说明我没尽力、没希望了。所以,我决定重新振作,相信付出必有回报。”
“高三学生由于学业紧张可能会变得比较敏感、脆弱。父母要在关心孩子饮食起居、成绩进退的同时,更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北京市东直门中学心理教师张依雯表示,对于高三考生而言,争气的心理、竞争的心理、表现的心理、紧张的心理、恐惧的心理、患得患失的心理、侥幸的心理、自卑的心理可能都会在不同阶段出现在同一个孩子身上。当孩子由于某次考试状态有所改变时,父母要及时发现,并尽快了解其产生这种心理状态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帮孩子及时疏解不良情绪,力争用最短时间让孩子回到正常备考状态中。在学习节奏日趋紧张的现阶段,对于敏感的孩子,父母要更加“关照”:在家要淡化“高考”一词,不要把家庭气氛弄得那么紧张;在孩子面前尽量少主动谈考试,相信孩子有能力自己处理学习上遇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