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史贞军:填报志愿常见选择性问题(2)

2013年05月06日14:06  新浪教育 微博   

  选择专业、选择学校,我刚才其实说学校目标定位大概说了一下,有一个长远规划的情况下,特别是对专业方面、对职业方面有一个规划,我们会更多建议学生考虑专业,这个专业领域哪个学校更强,即使清华[微博]、北大也不是所有的专业都是绝对拔尖的,也可以在别的学校找到比清华、北大更好的专业,保险系数大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其他学校。

  现在我们感觉多数学生可能专业兴趣未来规划没有那么突出、没有那么明显,我们觉得可以综合的考虑,其中这里面会倾向于可以优先考虑一下学校的志愿,毕竟相对比较强的学校会给学生更大的舞台、更广的视野、更好的师资,让他们有更好的机会去发展。

  还有外地高校和北京高校选择的问题,通常一点,可能北京学生愿意出京的情况下会考虑的地方相对比较少,也导致了相对北京市所在地的一些高校,不管是部属或者市属的学校要高一点,是有家长[微博]不愿意让孩子走太远的情况,还有一些,可能学生在北京的学校所接触的面、所掌握知识的渠道来源更好一点。当然有很多外地高校也不错,特别是当学生选择北京高校的时候可能会受到一些约束,觉得分数可能到这个学校还不太担心,可能到外地学校会到一个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作为有可能在国际上,其实在国际上有些影响力方面,很多外地高校不在北京的中层次高校之下,不会像前面影响因素那么大,可能会更好一点。也和学生个人游关系,如果自制能力比较强、适应能力比较强,也许送到外地高校去锻炼一下也是非常好的选择,我们因为在学校里面也会经常接触到,北京的学生有的时候上了大学以后,开始还可以,过一段时间经常不住宿舍,回到家里,毕竟太近了,也许对学生们慢慢会产生惰性,这种情况送到外地锻炼锻炼让他独立也可能是更好的选择,自己分析学生的规划和特点。

  还有,选择什么样的专业。特别是现在大家都愿意选一些热门的专业,我觉得这个确实要客观的分析,简单一句话,传统说,就是“行行出状元”,哪个专业如果适合这个学生了,他学好了,在这个专业、在这个行业都会有很好的发展,特别是国家现在发展日新月异的情况下,确实从各个领域都需要人才。所以大家有的时候会觉得这两年老说就业压力大、就业困难,好多学生会考虑就业,其实考虑就业如果对于学生来讲,他是专业学的好,有本事,实际上就业根本不会难,难在什么呢?到大学还是像高中那样的需要家长、老师去看着、管着,去学,学技术,学知识,自己没有一个规划去提高,就业自然就缺乏竞争力,这个也许更关键一点,大家会考虑一些就业问题,但是我觉得不要特别盲目追求热门专业,也许多拿点时间去分析分析学生适合学什么,将来可能在哪个行业会更有发展。在北京很多学生愿意本科毕业之后出国,在国外可能觉得更愿意接收这个专业领域的国内的学生,到国外会有更好的发展,这都是更应该优先考虑的问题,不要去追分数。我甚至遇到一些家长说,高考[微博]想报你们学校,我考630分我就得报你们最高分最热门的专业,否则就觉得亏了,我觉得这种想法光考虑这个是太单一了。我这几天还遇到了就业方面的问题,我们最希望的学生还是进大学以后有一个新的起点能够去对自己有更长远的规划,而家长更多的从选择高考志愿的时候就开始酝酿、去指导这往来的方向会更好一点。

  还有遇到很多的问题,说女生适合学什么专业,当然很难回答,因为实际上这也是我刚才前面说的,最适合的实际上应该是最好的,我们一直是这样的感觉,当然不正经回答又觉得回避问题,觉得偏文一点、经管一点的专业可能女生比较多,女生多还有面临女生之间的竞争,如果确实适合学工科专业,我自己是工科专业的,我们同学就会有比较明显的感觉,有几个他确实动手能力很强,学的非常好,结果应该是最适合他的性格和未来职业规划的是最好的。

  一志愿能否冲一下?我前面说风险的时候解释了一下,确实一志愿的目标对这个学校,这种情况像北京交通大学[微博]冲刺清华、北大的学生比较多,大家如果觉得不报一下不甘心,这种情况下可能梦想负责不实现的话会遗憾终身,可能考虑冲一下,但是完全要考虑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有的学生确实跟清华、北大差不多的情况下,像我们学校、北邮[微博]、化工会留下二志愿会接一下,虽然跟清华、北大有密切的区别,但是对学生长远发展未来不能帮助学生很好的成才,这样也可以接收,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接收一下。也有非清华、北大不上,前年就有一个考不上清华,第二次又考清华,成功了,他当年差3分上清华,这个过程磨炼了他的性格,这种也可以选择,但是这种完全是因人而宜的。

  刚才说的第二个方面,了解政策。我简单从我们高校的角度讲,大家知识普及性的,我相信可能家长大多数了解了,这是说我们的感受,我这里是从公布的计划,公布的计划是大家报志愿的计划,因为我们多数都已经有提前认定,学生有备选名单的,他是不参与的。

  高扩录取、高考政策,是我们学校公布我们学校今年在某个地区的招生计划,北京考试院负责来确定志愿的形式,比如咱们现在北京的本科是1+3,学生参加高考就有高考成绩了,然后填报志愿,根据计划填报志愿。

  高考录取,真正高校录取之前会有现在写的第二个过程,就是考试院会根据他所设置的专业形式,在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比如现在要录取本科一志愿,这个时候结合学生的两项,一个是高考分数,一个是他所报的志愿,报哪个学校,结合高的招生计划和投档比例,比如我们学校招100人,比如按102%提档,就会给我们按照102个投志愿排序规则给我们进行投档。高校要提档,实际上主导是由投档来定的,这四个原则定下来以后理论上已经确定了,我们高校唯一的权利就是在提档比例,我可以百分之百提档,但是不会让我们90%提档的,可以最少100%提档,如果觉得今年分数很高可以120%提档,这是最后可以决定的录取时候的范围。我确定提档比例并不针对人,就是有这四项的情况,根据他志愿的规则给我们投过来,我们提档看到这些学生。提完档之后再去考虑录与不取,录到什么专业,并且录取的时候一定会给学生安排在一个专业名下。

  为什么我把这个事又说了一下?确实有学生和家长在我们咨询的时候会问,问多少分,我跟他说一下,比如去年我们北京理科575,他说我要把人文这个专业是不是希望更大了,不到575,我报冷门专业也可以上。实际他把这个混了,能不能到提档线这是基本的规则,有可能录的情况下一定是能够投档过来才有可能,再说你报什么专业,达到最低线才能考虑报什么专业、能进什么专业,有可能这个学生报的专业挺高的,最后没有被录,他不服从专业调剂,这是有可能的,就是在提档的时候有不被录的情况,但是前提不是专业,前提是被提档。

  这里边我们在录取的时候会经常遇到一些学生志愿填报的时候最后填的不服从,有个别的学生,像我们学校时间允许的话还会打电话问一下,这里面是选择性的问题。我在这个地方会讲一个什么问题,我们今年特殊一点,有可能提档之后会退档,头几年我们都会说服从专业调剂、身体体检没有问题我们不退档,大家都会觉得这个政策很好,其实从我们自己感觉这个政策是无所谓的。我们现在其实少提档,我今年基本上北京理科就百分之百提档。大家大家会觉得我如果120%提档,最后把一些学生退了是不是不好?其实往往客观情况下不是这样,我们如果把学生提档了至少还有可能会录取,看学生各方面情况不错,有可能比如说我120%提档,多提了20个,也可能靠了不错也会录取,我不提档百分之百提档,第101到120个就零机会、零可能。我觉得以前大家都比较在意到底会不会提档退档的问题,我倒觉得其实这个担心只有一个必要,如果你不相信我们高校,说有猫腻,120%提档,你把120个人录了,我排名80、90你看我不顺眼退掉了,大家会往这方面想,有可能是这个样子去理解,但是作为我们要重视学校的名誉、重视学校的声誉,并且对考生负责的学校不会这样做的。我们录取的时候,会保证非常严密的规则,我们给北京市招办提交分专业规则的时候,两个学生高考分数相同,专业志愿也相同的情况下,谁先去哪?比如我们工科专业一定是考虑数学高的学生,我们不是随便调剂的,不是随便安排说看谁顺眼就把谁安排进去了。我们后面因为可能会说到的提档理科被退档的问题,不服从调剂的或者报高的学生,还有可能是其他的原因,一会儿会说,这个事只是这么一个选择。

  我说选择性问题先不强调,我会跟下面了解情况以后一起说。

上一页123下一页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查询被高校录取可能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