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频考点测试卷(2)

2014年05月15日10:52  学大教育     收藏本文     

  【思路方法】先分清题型,明确是表达技巧类。答题时先准确判断是何角度,是何手法,然后结合有关诗句进行具体分析。

  【易错点】 不知写景的角度是什么,表达技巧判断不准确。

  【得分点】第一问3分,答出一个方面给2分,答出两个方面给3分。第二问3分,答出“手法”给1分,具体分析各1分;如答“象征”“双关”“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等“手法”,分析合理也可给3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答案:(1)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2)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解析:

  【知识点】识记常见名篇名句

  【考查能力】识记A

  【思路方法】重视诵读,尤其是对重点文、诗、词的诵读;领悟含义,圈点强记;突破生僻难写字;注意同音异义字;同义异形字;留意具体环境,留心语句顺序;注意语句出处。

  【易错点】 跳句现象,同音错字。

  【得分点】6分。每句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1)答案:B C

  解析: 

  【知识点】分析概括小说有关内容

  【考查能力】分析综合C

  【思路方法】A项说九公的性格具有“反封建性”拔得过高;D项“说明九公求雨还是有一定效果”错;E项对小说这样描写的意图理解错误。一般前三四个选项是对小说局部内容的分析概括,后一两个选项是对全文内容的分析概括。一般要求选出最恰当的两项。

  【易错点】比较选肢和原文信息时容易似是而非。

  【得分点】答B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D、E不给分。

  (2)答案:①不爱读书,不尊重知识。九公不仅学习时“拜会周公,呼呼大睡”,而且在课堂上刁难老师。②封建迷信,愚昧无知。九公带领四个帮手煞有介事地求雨表现了他迷信、无知的一面。③天真率直,知错能改。面对求雨的失败、人工降雨的成功,九公幡然悔悟,告诫小学生要好好学习。④热心公益,不计得失。九公偌大年纪,求雨时在地上爬来爬去也表现了他热心公益的形象。

  解析: 

  【知识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考查能力】鉴赏评价D

  【思路方法】应先根据人物的言行,在文中划出相应的句子,然后加以分析概括。答题时要尽量采用演绎法,以要点加分析的形式。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方法是“听其言,观其行”,要有理有据,力求全面。

  【易错点】 人物形象概括不全,答题不规范。

  【得分点】共6分;答出一点给2分,每点只要答出任意一个方面即可。其中形象1分,分析1分。

  (3)答案:①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九公煞有介事地求雨充分表现了他的愚昧迷信、荒唐可笑,含有讽刺效果。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人物的思想转变更合理可信。③突出了小说的主题。求雨失败、人工降雨成功使九公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突出了小说批判迷信、倡导科学知识的主题。

  解析: 

  【知识点】故事情节的作用

  【考查能力】分析综合C

  【思路方法】故事情节的作用,一般从人物形象、小说主题、和其它情节的关联等角度分析。答题时先概括,后分析。

  【易错点】 思路不清晰,要点答不全。

  【得分点】总计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4)答案:

  观点一:我认为是画蛇添足。理由:①该结尾使人物形象前后反差太大,不够真实。九公是一个思想顽固、没有知识的老人,即使因为求雨事件思想有所转变,也很难做出这样的行动,说出这样的话。②使主题显得过于直白,没有韵味。如果去掉这一段,以“雨过天晴,天空升起一道美丽的彩虹”这一句环境描写结尾,反而能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引起人们深思的艺术效果。③从情节上来说,写到求雨失败、人工降雨成功,已经足以说明科学知识战胜愚昧迷信这一主题,故事在这里结束,戛然而止,结构完整;添上这一段反给人画蛇添足、节外生枝之感。

  观点二:我认为是画龙点睛。理由:①该结尾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九公的思想经历了从顽固不化到悔悟改过的巨大转变,前后的思想行为形成鲜明对照,结尾使九公的形象变得可亲可爱、立体饱满。②使主题思想更加鲜明突出。愚昧顽固的九公最终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并教导孩子从小就要好好读书,结尾突出了知识的强大作用,突出了小说的主旨。③使情节结构更加完整。小说围绕九公这一人物展开,情节始于九公自己从小不肯读书,终于他热心督促小学生读书。这样写小说的情节结构比较完整,更好地表现了人物和主题。

  解析: 

  【知识点】小说中故事情节的设置

  【考查能力】探究应用F

  【思路方法】本题的难点在思路的转换上,答题时先选择一个观点,选择时一般应承认文中的现有观点——我认为结尾画龙点睛。然后就要答出最后一段的作用。而最后一段又是小说的结局,当然属于小说的最后一个情节了,这样该题就转化成情节的作用了。本题型角度灵活,人物、主题、情节、标题等均可成为探究对象。先明确观点,然后结合文本分析,并联系社会。

  【易错点】 审题不清,要点答不全

  【得分点】共8分。有明确的观点给2分,“理由”答出一个给2分,意思对即可。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1)答案:AE 

  解析: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中的重要信息

  【考查能力】分析综合C

  【思路方法】A项中“有看清国内外政局的眼光”错误;E项中“详细记述”及“语言精炼传神,高雅飘逸”错误,本文只是概括介绍,语言朴实自然。题干多为选出最恰当的两项,且为梯级赋分,对能力的考查更为细致,区分度更加明显。一般前四个选项是对文章局部内容的分析概括,后一个选项是对全文内容的分析概括。

  【易错点】比较选肢和原文信息时容易似是而非。

  【得分点】选A项得3分,选E项得2分,选C得1分,选其它项不得分。

上一页123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查询被高校录取可能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