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长沙6月9日电(记者袁汝婷、谢樱)2014年高考落下帷幕。今年高考因多地考试内容、模式、政策微调而更加引人关注。
记者了解到,无论从考试命题、考查模式还是评价制度,都释放出改革的信号。
北京市语文考试出现“微作文”,特别注明可写诗歌;“门与路”“穿越沙漠与自由”“谈不朽”等多地作文题具浓厚思辨色彩;数学全国卷出现“没有公式、没有运算,只考推理”的命题,并要求考生应用统计与概率方法预测空气质量……
湖南省湘钢一中教科室主任、高三语文教师罗辑认为,将诗歌文体纳入语文高考值得肯定。“长期以来,我们的中学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以实用性、工具性为主,而文学性相对单薄,将诗歌写作纳入高考,是语文教育文学性回归的体现。”
“高考命题是教育的指挥棒之一,无论是考查思辨的作文,还是考查逻辑推理的数学,都是可喜的改变。这是引导中学教育向着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多元思维方式的目标发展。”长沙同升湖学校高中教研组组长邓伟说。
高考命题“微改革”,动作虽小,含义深远。
异地高考大范围迅速铺开,多地探索推行多元选拔、录取模式;教育部宣布双轨制将施行;各省高考特长、竞赛加分“大瘦身”,一系列方案出台,部分措施起步。
2014年,异地高考大军人数庞大。2013年,异地高考政策破冰,全国12个省份安排4440名随迁子女当地参考。今年,这一数据增至28个省份,涉及5.6万人。
此外,多地开始尝试打破“一锤定音”考试模式。
在浙江,30多所高校在录取时不仅看高考成绩,还要参考面试及平时成绩,被称为“三位一体”选拔;在广东,南方科技大学实行高考成绩60%、学校笔试30%、平时成绩10%的“六三一”录取。
作为国家人才选拔、打通社会向上流动通道的重要途径,高考改革意义深远。2014年,多地高考探索建立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被业内人士视为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先行。
“多地高考政策的改变,是针对现有高考方案中一些有碍于公平的突出问题,在某些环节上进行的有益补救,引来社会期待。但高考改革不能仅止步于此,有待进一步推进。”中国教育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
储朝晖指出,尽管部分措施已见成效,但仍存在政策各异、门槛各异等问题。“目前,高考最大的问题是招生主体存在政府、学校不分的现象,这让学校‘带着镣铐跳舞’,选择权有限。高考改革的最终目的,无疑是让学校、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权,而政府只是担任监督者。”
“高考怎么改?人才选拔去向何处?答案不一而足,但教育改革应指向同一个方向:教育公平是教育改革的关键与底线,给予平等竞争以更多机会,给予资源均等以更大可能。”储朝晖说。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查询被高校录取可能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