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面对面:高考百天心理方略及专家答疑

2015年03月17日11:49  新浪教育 微博    收藏本文     
海淀区语文学科带头人、首师大附中高级教师、往届生家长王梅海淀区语文学科带头人、首师大附中高级教师、往届生家长[微博]王梅
心理专家周振基心理专家周振基

  很多家长都很关心考生在距离高考[微博]百天时应该怎么调整心理。《教育面对面[微博]》节目请到了心理专家周振基和海淀区语文学科带头人、首师大附中高级教师、往届生家长王梅,来给大家谈谈考生和家长的心理方略!

  1.距离高考还有不到百天高三考生两类心理状态值得关注。

  高三的同学在这个时候遇到比较普遍的问题,往往是两个。一个就是担心,“担心”在心理学方面叫做恐惧。更多的同学往往是一提到考试会出现烦燥的现象,其实这种烦燥,根源上是害怕。第二个就是焦虑,焦虑更多的是对自我的要求。譬如有的同学觉得自己就还差一点点了。家长和考生关注点在于怎么能让这一点点消失,这时就会出现焦虑的现象。

  2.家长和考生对于心理层面的关注不足。

  绝大多数的家长更关注同学的考试成绩而忽视同学的心理。而同学的心态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跟家长的是一样的,关注成绩,而另外一方面,很多考生,是为了能够满足父母的需要:“是爸妈让我考试的,在我自己看来学习是一件很苦事”。所以人们会本能的趋利避害。同学们现在的成长环境相对来说优越一些,面对学习的苦,他本能就会产生一种抗拒的心态,但是又不得不去学习。于是,同学就会用爸妈要我来做这件事,去抵自己内心当中本能的想要去躲开痛苦和困难的这样的一种状态。但这种时候同学们容易出现心理上的冲突,甚至会出现神经症性的一种表现,如一些腹泻,肚子疼等等身体病症。因为考试带来心理压力,如果没有处理好,就可能往负面方向发展了。

  3.很多紧张情绪都是家长传递给孩子的。

  学生很多不健康的心理状况,很大的成分是来自于家长。比如说高考的时候,家长送考生进考场,有些家长出于非常好的意愿会说;”你可别紧张,你也不要有压力。爱考成什么样什么样。只要咱努力了就行了!”其实听着特别好,但是考生们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反馈?他听到的是“你要紧张,你要努力完成,否则的话会就怎么怎么了……”。“别”字是家长过于看重这件事了。家长过于看重这件事情的话,考生也会把这件事情看得更重。尽管此时同学们处于青春期的高峰,处在对抗和家长对抗这个年龄段里面,但是在内在的对父母的认同,这个在两岁之前就完成了。所以在此时,考生是没有办法分辨的。考生会感受到家长的那种内在的情感,不是语言上能够把它解决的。

  4.这个时期家长该做些什么?

  一个学生在备考期间,家长对考生应该是平时怎么样这个时候还怎么样。不要因为马上高考而过多的关注,或者对待上变得不一样。比如平时同学有点错的时候,家长会说,但此时因为还要考试了,家长反而不说了。同学出现了一些情况的时候,家长应该和以往是一样,包括对同学们的一些态度。另外,家长跟同学不必讨论马上就要开始的考试,没有必要讨论。可以跟同学谈谈平时因为考试复习没时间谈的一些话题。当然,在备考期间,家长并不是就要不闻不问。一般而言,同学都是自觉的,备考期的复习功课时间、学习时间,可能比平时会多一点。晚上同学学习时,做父母在一个固定时间,端一杯牛奶,拿两片面包,或者同学喜欢吃的东西送到书桌上,转身离开,这就够了。虽然家长什么话都没说,也没有更多的表示,但同学们此时接收的信息就是我爸我妈知道我现在很辛苦。这其实就足够了。

  5.面对高考压力如果感觉同学快要放弃了怎么做才能让同学更有信心?

  面对这种情况,可以用三类情况里概括。第一是自强,同学自己应该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高考十八岁了,考生不仅具有了民事责任能力,同时也具有了这个法律的责任能力了。他是一个完整的健康的人,他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了。第二是陪伴,父母在同学高考过程当中的这种陪伴。因为现在独生子女相对多一点,同学们从小成长的过程当中,确实没有离开过父母的关注。此时在关键时刻,父母应该依然像以往一样陪伴他。第三个是鼓励。鼓励不是批评,不是刺激。鼓励应该更多地把它定义在肯定上。好孩子都是被夸出来的。在距离高考一百天左右的时间里,甚至可以夸得夸张一点。哪怕同学做的没有那么好,但家长可以夸大到百分之二百那么好。这不是虚假,夸到百分之两千那就错了。夸大到百分之二百,此时是在鼓励孩子。

  6.成绩好的同学是不是没有压力呢?

  成绩好的同学自然也有压力。往往成绩好的同学,他希望更好。这个压力,那就是自己给自己传递出来了。

  7.考生总说想放弃 家长该怎么办?

  从规律而言,考生老说想放弃,其实往往并不会成真,所以家长不要过度担心。考生如果总说,其实家长只需给予一个态度的反馈就行了。根据考生和家长本身原有的互动模式,原则上表态为不同意就可以了。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形式,比如有的家长表态为“我不理你”,是一种表态。有的家长是一种激烈的反对,也是一种表态。最可取的就是,如果家长确定考生不会放弃,那么可以去告诉考生,“我知道你不会放弃。你现在说,不过就是因为这个阶段,你感受的压力太大,希望父母能够去体会到你的这种压力。”这种沟通,其实就是考生希望传递出来内在的东西,并且让他的父母能够知道理解。作为家长可以在沟通时提出,希望考生给父母提出一些具体希望和要求,以缓解考生的压力。

  8.今年的高考政策目前还没有最终定案对于考生而言 会不会有心理影响?

  肯定会有心理变化。今年是先考后选择,和原来的先确定目标,奔着那儿去的模式相比,对于同学本身而言,他的压力相对来说会小的。反过来,原来的那种方式,确定目标,然后奔着那个目标去努力。其实从心理学定义这种行为,是叫做“皮革马林效应”,成功概率可以达到70%-80%。但问题是,这种行为是否真的利于同学们的成长,就算考得出好分数,但形成了强迫性的性格特征,对于同学的一生也未必有益!

  9.这个时期考生应该做什么来缓解压力?

  在将近百天的时间里面,对于备考的同学们,如果说自己能做什么的话,做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想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参加高考?第二件事就是考生要知道自己现在的水平和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不是有可能一致?如果确实同学本身已经出现了高考压力的话,便于操作的不外乎有三种,第一,就是在饮食上。只要身体允许,多吃一些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所谓碳水化合物,就是米饭、馒头等,因为人遇到压力,会出现神经病症,比如焦虑、恐惧等。这些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食物能够降低产生这种神经病症的五羟色胺和多巴胺的水平,达到缓解压力的作用。第二,每天可以拿出一定的时间,做半个小时到四十分钟自己特别喜欢的体育运动,做到能够出汗的程度。第三,可以采用呼吸式的放松训练,让考生的身体、心理和精神能够形成一致。

  听众提问与专家解答

  1.孩子成绩距离目标学校有差距,但还坚持,压力很大。家长该怎样为孩子减压?

  如果孩子难以接受降低目标,为了避免出现压力,只能在缓解压力方面交流:首先,增加碳水化合物食物比例,例如高淀粉含量的面食、土豆、红薯等;其次,保证7小时以上的睡眠,同时每天有30分钟左右的体力锻炼;再次,假设考试成绩不理想,在得知分数后尽快带领孩子寻找专业的心理工作者进行心理疏导。

  2.孩子学习中等,这学期开始想努力了,可能是有点过于紧张吧,晚上出现失眠,该怎么调整?

  孩子自己想努力很好,家长应多给予肯定、鼓励;其次,确认孩子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失眠,可以先带孩子到医院的神经内科就诊;如果不是,可找心理工作者疏导;如果仅仅是失眠则较易解决,在医生指导下,短期服用低效抗焦虑药物即可缓解。

  3.孩子是理科生,有些偏科,一到关键考试就出问题。平时看他晃晃悠悠老不在状态,每天学习到12点,但感觉效率不高,容易被班里闹闹腾腾的气氛影响,没定力比较浮躁,不知怎么帮。

  确认究竟是孩子自身感受,还是家长在为孩子担心!如果一到关键考试就出问题(可否理解为几乎每次都是这样?),就不是班级中“闹闹腾腾的气氛”导致,原因可能出在孩子自身。如不接受自己所学的理科,或者是家长意愿而选定的理科?或者是拖沓性格、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或方法等。对此家长不要过多督促或指责孩子,与孩子一起寻找原因,确定改进措施。同时家长考虑接受现状,在生活上多照顾孩子。

  4.孩子心态过于放松,最后100天怎么让他紧张起来?

  孩子心态过于放松有可能是内心不愿意参加高考,或者是将希望寄托在其他因素上,也可能是性格特质或生物性因素所致,所以首先要澄清针对性的原因,才有可能解决家长提出的问题。

  5.我孩子平时做习题还可以,一倒考试就紧张脑子一片空白,总想用成绩表现自己,但越来越失败。我们该怎么办?

  孩子承受的压力较大,对自己的要求过高,过于紧张。建议家长备考期间最好不要与孩子讨论他(她)现在的情况,而是在其他话题上引导思考“不是所有的愿望都能实现”的问题。也可以辅导孩子学习“呼吸式放松训练”的方法(网络上可以找到),在“脑子一片空白”时使用。如果难以实施,可以尝试带领孩子寻找专业心理工作者交流以缓解压力。

  6.考生焦虑,紧张,担心,却不知为何 ,无法集中学习!

  无数种原因可以造成备考生上述的状况,如果家长自己不清楚孩子的情况,应该首先考虑是否真正关注了孩子;另外,可以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与孩子一起分析可能的原因,只有这样才可能解决孩子无法集中精力学习的问题。

  7.考试成绩有下滑驱势,怎样调整心态?

  是现实还是趋势?希望调整谁的心态?如果需要调整孩子的心态,先要找到对应的原因,即孩子当下的心态是怎样的,然后寻找调整路径;如果是家长的担心,将自己的顾虑告诉孩子,看看孩子怎样反馈后而定。

  8.孩子到目前为止,在学什么专业上还变来变去,家长应该去坚定她的目标之一呢?还是随着她改变呢?这样目标学校总不能确定下来。

  孩子犹疑的性格特点往往是习得或模仿所致,并非短时间内能够改变。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分析其自身优势以及喜好,确定两个相近的专业方向由孩子自己决定,既可以避免孩子将来有可能出现的推卸责任的现象,也起到从现在开始调整孩子性格的作用。

  9.孩子有时总说想放弃,其实我也知道她说的不是真心的,可是就怕老说就成真了。我们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既然家长清楚孩子不会放弃,也就不必过多担心。孩子这样说,很可能是希望家长能理解自己的辛苦,也隐含自己的担心。家长可以告诉孩子知道她的辛苦,明确说出孩子有可能担心什么。提议到室外放松一小时,同时做出肢体接触的举动,例如轻抚孩子的后背或在讲话时拉着孩子的手。

  10.怎么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意志?

  这是一个从儿童时期就开始的过程,孩子如果现在还没有建立起自信心和意志力,也不是百天内能够完成的。只有通过较大挫折后,孩子真正意识到了自己缺乏上述两项,而且有希望改变的愿望,请专业的心理工作者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适当的计划和措施。同时还需要家长配合,有可能改变现状。

    播出频率:FM107.3;AM1026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城市广播播出时间:首 播 :17:30-19:00(日播)重 播 :23:00-24:00;次 日 :7:00-7:30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查询被高校录取可能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文章关键词: 教育面对面高考心理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