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热门专业随时代变迁 文史哲曾最火(图)

2015年08月17日14:06  新华网     收藏本文     
从高考热门专业更迭看时代变迁从高考[微博]热门专业更迭看时代变迁

  今年参加高考的文科生张翔早早就想好了要报的专业——新闻。可在高考后报考志愿时,却遭到在一家主流财经媒体供职的叔叔强烈制止:“这两年,很多媒体人都选择离开这个行业,新闻学知识更新极快,还是学些扎实的基础学科吧。”

  从没接触社会,也不了解各个专业情形的张翔这下傻眼了,那该填报什么专业?

  国务院学位办公室2011年的数据显示,我国高校现在有12个学科共506个专业。相比依据已确定的分数选择就读相应层级的学校,专业的可选择性更为广泛。对很多人来说就业是高考专业选择的指挥棒。在恢复高考后的30多年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高考生在填志愿选专业时也在发生有趣的变化。一些专业在某个时间段抢手、热门,随后又逐渐变冷;而一些昔日无人问津的专业,却成了今天的“香饽饽”。

  在中国人民大学[微博]社会学系教授周孝正看来,大学专业冷热变迁,与国家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有关。“大学专业的冷与热,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的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人才需求在跳跃式变化。”

  “财经学校最后一批进去拿档案”

  ——1978年参加高考的证监会主席肖钢曾透露,他的高考志愿是中文,但当时文史哲专业优先录取,而“财经学校是最后一批进去拿档案的”,自己被调到金融专业时,“都搞不清什么叫金融。”

  对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大学生而言,最热门的专业是文史哲等基础学科专业。在中央某部委工作的郑林1982年参加高考,被南京大学[微博]历史系录取。“当时文史哲是大热门,光我们班就有几个省的文科状元。”郑林说。

  北京大学[微博]法学院院长朱苏力在其博客中也写道:“70年代末80年代初进入大学文史哲院系的学生,总体而言都是当时最优秀的文科考生。”

  1978年参加高考的证监会主席肖钢在接受凤凰卫视一档栏目采访时透露,他的高考志愿是中文,原因是“那个时候中文比较吃香而且自己也喜欢”。但当时哲学、历史、文学专业优先录取,而“财经学校是最后一批进去拿档案的”,自己因数学拖后腿被调到金融专业时,“都搞不清什么叫金融。”

  “不上北大上外[微博]经贸”

  ——很多财经类的专科学校都高出本科分数段招生,不少考生冲着毕业后的工作去向,宁可放弃其他专业的本科学历也要选择财经专科

  率先热起来的是财经专业。80年代中期,我国的“四化建设”方兴未艾,但经济人才极缺。那时财经专业的毕业生分配去向非常好,大都去了银行、审计等待遇优厚的部门。

  有个“倒挂”现象可以说明财经专业当时到底有多火。很多财经类的专科学校都高出本科分数段招生,不少考生冲着毕业后的工作去向,宁可放弃其他专业的本科学历也要选择财经专科。

  而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对外贸易、国际贸易等名字和“国际”沾边的专业又取代了财经专业,成了最热门的专业。这与当时我国实行一系列的外贸体制改革、外汇体制改革和启动入世谈判的时代大背景密不可分。

  说起当年对外经贸专业的热度,有教育专家用“不上北大上外经贸”来形容,“高考成绩全省前几名的学生不上北大上外经贸不足为奇”。国际贸易、国际关系等专业被看作皇冠上的明珠。

  这些和“国际”沾边的热门专业录取分数屡创新高,分配去向也让人“眼红”。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大都进入与涉外经济有关的领域,如国有大型的经贸企业,外资银行或大的跨国公司。

  法律和计算机,从热门到“红牌专业”

  ——法学专业已连续6年被列为“红牌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也曾连续4年被挂红牌,计算机专业也在2009年至2011年连续被列为“红牌专业”

  随着中国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法律专业又成了文科专业的大热门,律师事务所、公检法等单位都需要大量的法律人才。社会需求反向刺激了法律专业的热度,很多高校开设了法律专业,并且法律专业的录取分数也比最低投档线要高很多。

  由于热度持续走高,几乎所有的文科大学都开设了法律专业,法律专业毕业生数量持续飙升,这直接导致就业困难。以中国政法大学[微博]2006级法学专业毕业生为例,毕业后从事本行的只有13%。而北京交通大学[微博]2006级法学专业104名毕业生中,只有3人从事政法工作。

  与之类似的还有随后兴起的计算机专业。第一次互联网浪潮在国内兴起,计算机专业又广受追捧的热门专业,高峰时信息技术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数量占全国所有理工科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但随着IT行业从业人员的饱和,高考时的“热门”却成了就业时的“冷门”。

  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连续数年发布了就业蓝皮书,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做了详尽的跟踪调查。该机构发布的“2013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调查”显示:法学专业已连续6年被列为“红牌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也曾连续4年被挂红牌,计算机专业也在2009年至2011年连续被列为“红牌专业”。所谓“红牌专业”是指,“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比较低的高失业风险专业”。

  热门专业有时候是个陷阱

  ——考生和家长[微博]热衷于选择金融、法学、工商管理这类听上去很好的专业,加之高校迎合“社会需求”,纷纷增设这类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导致报考热而就业冷

  鄂南高中是湖北省知名的省重点中学,在该校教务处工作了16年的李凯长期关注考生填志愿选专业过程,是当地考生、家长心目中的“专家”,每年到了填报志愿的时候,很多考生和家长都来找李凯把脉“批条子”。

  谈起填志愿选专业,李凯说:“十几年来,我看到太多家长意志始终占据学生上风。家长往往按照自己的人生经验功利地选择所谓好就业、薪资高的热门专业,有些直接给孩子填报自己所从事工作的相关专业,希望以后能依靠自己的社会资源帮孩子找到工作。他们很少思考孩子是否合适从事这个专业。”

  麦可思发布的另一项关于高考志愿填报调查也显示,考生和家长选择专业的首要原因是“该专业找工作容易”,其次考虑因素才是“兴趣爱好”“该专业收入”“根据职业选择规划”“学术名声”和“学习难易程度”。

  就张翔想选择的新闻专业而言,在世纪之交,以都市报和门户网站为代表的传媒业蓬勃发展,新闻行业人才需求巨大且待遇优厚,新闻专业红极一时。一位在杭州某媒体供职的资深媒体人士介绍,2005年之前,阿里巴巴[微博]经常在媒体挖人都挖不到,“很多记者都不愿意去,因为当时媒体的收入比在公司要好”。

  但时过境迁,这一两年很多媒体人却主动投简历给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求职,新闻专业的报考热度也在随之消退。比如江苏省去年的高考理科“状元”吴呈杰原本对北大新闻专业很感兴趣,但所有采访他的记者都不建议他选新闻,最终吴呈杰转而选择读金融。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微博]副院长熊丙奇[微博]也注意到了“好专业陷阱”现象:所谓的“热门”,在就业时却遭遇冷遇。

  他撰文指出,我国有三分之一的“状元”选择北大或清华[微博]的经管专业,可问他们为何选择,主要原因却是周围人都说这个专业好、今后赚钱多诸如此类。我国考[微博]生和家长热衷于选择金融、法学、工商管理这类听上去很好的专业,加之高校迎合“社会需求”,纷纷增设这类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导致这类专业报考热而就业冷。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吉玲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往年录取数据 专家帮你报志愿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文章关键词: 文史哲热门专业高考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