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分数与实际分数悬殊,建议考生申请查分,谨防试卷被调包
□高考分数超出志愿填报院校录取分数却未收到录取通知书,建议考生直接联系该校招办核实录取情况
□对录取学校不满意、不接受的考生,建议联系被录取学校招办,明确拒绝录取并申请退档,并确认档案被退回
两次“冒名顶替上学”事件采访的幕后故事
目前,高考招生工作正在紧张的进行之中,也是各类招生骗子活动猖獗之时。笔者想起了曾经采访过的两起“冒名顶替上学”事件。
一起就是轰动一时的“罗彩霞被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2009年3月,即将从天津师范大学毕业的罗彩霞正在四处找工作,却意外得 知,2004年高考后,高中同班同学王佳俊冒用她的名字和高考成绩,进入了贵州师范大学学习,并于2008年毕业,而她则面临着身份证被盗用后教师资格证 书被取消等一系列问题。原来,冒名顶替者王佳俊的父亲王峥嵘从女儿班主任张文迪处获取了罗彩霞的高考信息,然后伪造罗彩霞的户口迁移证等证件。王佳俊冒名 罗彩霞被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录取。
2009年5月,罗彩霞以侵害姓名权、受教育权为由向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法院起诉王佳俊、贵州师大等7个单位和个人。2009年5月, 笔者 被报社派遣,采访湖南邵东一中(罗彩霞和王佳俊曾经就读的中学)、邵东招考办、贵州师范大学等相关单位,中国青年报5月7日刊出笔者的调查报道《公安局政 委女儿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内幕调查》。
由于该事件被中国青年报等媒体持续关注并曝光,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王佳俊的父亲王峥嵘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
相比这起因为媒体广泛关注,得到较好处理的“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17年前,笔者调查采访的另一起冒名顶替上学事件,性质更为恶劣,但结果却让人遗憾不已。
1999年1月28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刊载了笔者的调查报道《4个班出了20个假学生》。报道起源是报社接到一封学校老师的举报信:称自己 是江西国防科技工业学校(现已经改名,并升格为高职院校——笔者注)的一名职工,校方在1996年中专招生中,公然违反国家政策,把20多个不符合录取条 件的学生以“冒名顶替”的方式招进了学校。这些学生大多数家在农村,统考成绩没有达到录取分数线,但通过关系多交钱,就顶替了别人的名字上了学。
笔者来到这个学校,对照着举报老师提供的名单,把这些孩子一个个喊出来询问情况,孩子们都很配合调查,没有隐瞒情况。而学校的领导面对事实 却矢口否认,并称:学校10多年来仅发现两三例冒名顶替的事,学校这方面做得比较好,招生政策很严格……笔者的采访见诸报端后,学校到处找人“灭火”,找 到笔者采访的那些学生,要求他们写检查,并清退他们,却不退还他们交的钱。学生的班主任在电话中哭着告诉笔者:不能把责任全推给孩子。把学生清退,钱却不 退,有关责任人还逍遥做着官……
这起新闻并没有在社会上激起多少波澜。那些冒名的孩子和被冒名的孩子,人生已然改变,但最后没有谁为这种改变承担责任。
已经被偷窃的未来再也回不来了
事情过去了这么久,总以为“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太奇葩,是小概率事件。而今年年初,“王娜娜被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又进入了笔者的视线。
王娜娜,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新安集镇新西行政村人。2003年高考后,因未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以为落榜的她便外出打工,之后结婚生子。 2015年,她发现自己当年并非落榜,而是考上了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却被人冒名顶替了。当年,冒名者张莹莹的家里花了5000块钱买指标,然后张莹莹冒用 王娜娜的身份证号、姓名和出生年月等信息,持王娜娜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入读周口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张莹莹毕业,获得大专学历,如今已结婚,并成为河南 省淮阳县一公办学校的正式教师。
笔者好奇,顺便梳理了已经被媒体披露的“被冒名顶替上大学”的真实案例。
最早进入公众视野的冒名顶替上大学的案例要追溯到30多年前了。河南新安县的张虎群,1976年高中毕业。1981年,张虎群无意中听说, 有人通过冒名顶替上了大学,他怀疑自己也被人顶替了。于是,他开始上访。直到2001年,洛阳农专接到省纪委驻教育厅纪检组的来函,进行了调查,终于承认 张虎群被人冒名顶替没能到校学习的情况基本属实。张虎群提起上诉,但因为找不到顶替者,无法证明学校存在过错,而且法院认为“受教育权”是宪法赋予的权 利,不能以受教育权被侵犯为由提起民事诉讼,驳回了张虎群的上诉。
对罗彩霞、王娜娜、张虎群他们而言,10年寒窗苦读,也许就为了一朝走过高考“独木桥”,改变自己的命运。可就在苦等录取通知书而未至,黯 然神伤,人生失败者的阴霾如影随形之时,却不知道有人拿着他们的录取通知书,用他们的名字走进了大学的殿堂。冒名者的人生从此改变,而他们的人生也因此改 写。
冒名顶替上大学,不亚于偷窃了别人的一生:之前漫长的努力和之后可能改变的未来。这种行为,怎么谴责处罚也不为过。
虽然很多冒名顶替者多年后才被发现,并受到相应的处罚,例如:“罗彩霞被冒名顶替上大学”的事件中,冒名顶替者王佳俊的父亲王峥嵘最终被判 处有期徒刑4年;而今年曝光的“王娜娜被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中,最终的调查处理结果是:13名相关责任人受到严肃处理,3人涉嫌违法已移交司法机关。但 对当事人而言,无疑是人生的悲剧,因为已经被偷窃的未来,再也回不来了。
如何防范被冒名顶替
随着国家高考制度的改革,从估分填报志愿到知分知位填报志愿,从手工投档到阳光高考、网上报名、网上填报志愿、网上投档,权力可以插手的空间越来越小。笔者相信,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让“冒名顶替上大学”的事件不可能再大面积发生了。
但依然有阳光普照不到的阴暗角落。尤其是信息不发达的边远地区和农村,极有可能是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的高发地区。在此,笔者想给这些地区的高考生和家长们提个醒儿,防患于未然:
一、评估分数与实际分数悬殊,谨防试卷被调包。一般而言,正常情况下的估分与实际分数相差不会太大,如果悬殊太大,考生可以申请查分。查分 仅限于查核答卷是否漏改、漏统,如有误,予以更正并将查核有误科目的查卷费退回考生。申请查分的考生须到报考地的县(区)招考办办理申请手续。查分申请时 间为6月24日~25日,6月26日~27日进行查分。6月27日后不再受理考生查分申请,未申请查分的考生视为自动放弃查分。
二、高考分数超出志愿填报院校录取分数却未收到录取通知书。如果超出分数较多,建议直接联系该校招办核实录取情况。
三、对录取学校不满意、不接受的考生,有的会选择复读,明年再考,而小部分会申请退档,期待再次被录取。无论哪种情况,谨慎做法是联系被录取学校招办,明确拒绝录取并申请退档,然后再确认档案退回。
四、一旦发现自己被冒名顶替,要像罗彩霞、王娜娜那样坚决地维权。一方面寻求媒体的帮助,调查曝光此类事件;另一方面,请求法律的帮助,可 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注销冒名者身份、恢复真正身份,以及赔偿损失等。冒名者所获得各种国家许可,譬如公务员资格、教师资格等,是欺诈取得,都应予以撤 销。
笔者真心希望国家的招生制度越来越公开透明、公平公正,让阳关高考真正惠及每一位考生和他们的家庭;希望国家的法律严明完善,让冒名顶替者和相关的责任部门,受到严惩,为他们的行为付出更高的代价。
但愿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和悲剧成为历史,离每一个人都越来越远!
(作者为媒体从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