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里的菅庆英,穿着一身红黑格子外套,戴着金色细边眼镜,普通话有些蹩脚,一字一顿,“孩子,你离开爸爸妈妈17年了,孩子,你回来吧。”
这是菅庆英自行录制,在民间公益平台“中国失踪人口档案库”上播放的视频。1999年,菅庆英时年18岁的儿子张来玉,以山东省济阳县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被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材料科学系录取。不到一年,2000年4月20日,菅庆英接到学校打来的电话称,儿子于一天前的上午突然走失,遍寻学校及周边地区,均没有线索。
自那一天起,退休纪委干部菅庆英,走上了漫漫寻子路。17年来,一家人辗转国内多地,始终未能找到儿子的痕迹。菅庆英告诉新京报记者,自己现在“只想知道孩子下落”,“哪怕不在身边,哪怕成了残疾,也要找到儿子。”
![张来玉高中时在家中拍摄的照片。 家属供图](http://n.sinaimg.cn/edu/crawl/20170531/-H3C-fyfquxv4175517.jpg)
县状元曾是母亲的骄傲
2017年5月29日上午,菅庆英接到一条线索,称上海浦东机场附近有一名流浪汉,跟照片上的张来玉有一点像。她马上托了在上海的老乡前去辨认,却再一次失望。
“习惯了,都有点麻木了。”菅庆英苦笑两声,告诉新京报记者,自己“挺得过去”。菅庆英今年65岁,家住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县济北开发区,退休前曾是一名纪委干部。儿子张来玉,一直是菅庆英的骄傲。
如今,张来玉已经失踪17年。
时间倒回1999年的那个夏天,高考放榜,18岁的张来玉以济阳县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被南京大学材料科学系录取。
“他学习很努力,一直很要强,本来的志愿是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菅庆英说,从小到大,儿子学习成绩一直很好,高中三年,多次获得全校第一,家人和学校老师,都对他寄予厚望。菅庆英把儿子从小到大获得的三好学生证书、奥林匹克竞赛奖状按照年份,一张一张捋好、抚平,然后展示给记者看。
尽管未能进入理想中的学校,但在菅庆英看来,儿子已经发挥出了应有的水平。1999年夏天,从未离开过山东的张来玉,在父亲张立新的陪同下,乘坐火车来到南京大学浦口校区报到。
尽管离家千里,菅庆英说,张来玉每隔两三天,都会给家里打一个电话“报平安”,从未间断。2000年4月17日晚间,菅庆英再次接到儿子电话。
“那天跟以前一样,他的话不多,跟我说一切都好,我叮嘱他多吃一点饭。”菅庆英没有想到,这个“并没有什么异常”的电话,竟是自己最后一次听见儿子的声音。
2000年4月20日,南京大学浦口校区一名负责人致电菅庆英,说张来玉“不见了”,学校组织了师生在周边地区寻找,但是没有下落。
菅庆英说,接到电话后,自己“吓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