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讯(记者 马玉轩) 还记得松原市那位文科优秀考生么?她最喜欢的电视剧是《纸牌屋》,她学习成绩优异,她性格开朗乐观……而在她的背后却有着太多心酸,只不过她更喜欢用笑容去抑制眼泪,眼睛通红,嘴角却笑着。
她的家人
父母相差20多岁
1997年前后,原本在黑龙江工作的张父(张富媛的父亲),因工作原因来到吉林省松原市,在这里他偶遇了她(张富媛的母亲,以下简称张母)。在女儿张富媛(以下简称媛媛)看来,父母是因为单纯的爱情走到了一起,可这一年张父50岁左右,张母27岁左右。
相识时,张父便知张母天生残疾,一颗肾脏缺失导致身体虚弱。血糖平均值在70左右,让张母经常晕倒,搬动两床被褥便已是她体力的极限。
1999年的一天,张母意外怀孕了,这个消息对于他们二人及身后的家庭来说,并不算一件好事。“以我当时的身体状况,生孩子会有生命危险的。”张母说,身边的亲戚有不少人都反对此事,但也有人劝她生下来。
“我觉得是命运让这个孩子选择了我们这样的家庭,我们应该给她一次生活的机会。”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再加上医生的认可,媛媛来到了这个差点与之擦肩而过的世界。父亲姓张,母亲姓富,生在松原,于是起名为张富媛。
她的家庭
4口人住50平方米的房子
张家的经济来源基本依靠张父的工资,十年前张父退休后家庭收入就只剩2600元/月的退休金。张父年龄较大,身体不太好,一年至少住院一次,光夫妻二人的药钱每个月就需要800元左右。
“我们这是上有老下有小,我上面有一个父亲,妻子上面有一个父亲两个母亲。”张父说,他每个月需要给老父亲320元的生活费,妻子这边虽然不用月月给,但逢年过节还是需要给老人生活费的。“我妻子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她父亲又找了一个,母亲则跟我们生活在一起。”
在50平方米左右、两室一厅的房子里,住着4口人,媛媛高考回到家中只能跟父母或者姥姥睡在一个屋里。她的衣物、书籍等物品被装在一个个纸壳箱中堆放在客厅里,家中早已没有她的地方。
她的小气
早饭2块钱 午饭炒鸡蛋
高中三年,为了媛媛上学方便,张父以年租金一万元的价格在松原市租了一个房子陪读,这笔费用占据了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由于张父、张母身体均不好,经常需要到医院检查,只能轮流陪着媛媛。
媛媛的饮食多为一个素菜,若是父母都有事离开松原,媛媛就只能自己做饭。“早上是肯定来不及的,我会去楼下的包子铺买两个包子、一杯豆浆,一个包子才5毛钱,一顿早餐2块钱就够了。”说起5毛钱一个的包子,媛媛心中充满了感激而且特别兴奋。“才5毛钱,你吃过5毛钱的包子嘛,真是太便宜了。”
中午的时候,媛媛可以赶回家自己做饭,两个鸡蛋就是两顿饭。“炒鸡蛋时间短,还便宜,我本来吃的就不多,只要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就不觉得饿了。”
她的大气
为白血病同学捐款一千块
张母自幼便兴趣广泛,因此媛媛3岁时便跟着母亲一起学习各种技能。乐器、书法、绘画、表演、主持、声乐、舞蹈……如此成长过程,也让她在18年间获得了6个奖杯、96本荣誉证书。自高中起,媛媛在课余时间,就喜欢写一些歌词,她希望有一天,自己的歌能被录制下来,让她以后可以听一听,找找当年的回忆。
媛媛高中时从没有把学习当做一种磨难,她享受学习的过程和挑战自己的过程,作为文科生她更喜欢琢磨理科数学的压轴题。除了学习成绩优异外,媛媛还是一个善良的女孩。高中时,媛媛的一名同学不幸患上白血病,她号召其他人一起捐款。“我原来以为也就捐一百多元,撑死二百,结果女儿张口就是一千块,我这心里咯噔一下。”张母小心翼翼地劝女儿想想,毕竟一千元相当于家里半个月的生活费,但媛媛说那是她的同学,那是一个生命。
圆梦大学反馈
杨智涵获捐四年学费生活费
昨日,本报推出圆梦大学第一期,报道了延边二中高考生杨智涵身患轻度脑瘫,坚持锻炼,勤奋学习,最终考上清华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的励志故事后,很多爱心读者来电表示要资助杨智涵。
“这个孩子太不容易了,看的我太心酸了,我一定要帮助他!”其中,常年资助本报报道的贫困学子的翟女士第一时间和杨智涵取得联系,邀请他加入她企业的爱心资助群,和20多个贫困学子聊了起来,翟女士多年来资助了近30名贫困学生,他们有的已经毕业走向工作岗位,成为国家栋梁。翟女士决定资助他读完四年大学,每年提供1.4万元资助金。另外还有几位爱心人士决定以不同方式帮助杨智涵。
杨智涵说:“我非常感谢新文化报,感谢翟阿姨和几位好心人,我一定努力学习,用成绩来回报大家的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