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向媒体开放了高考录取现场,记者详细探访了高考录取的每个环节。
录取现场全封闭
上午8时50分,记者签到领取采访证,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进入高考录取的核心区。
根据录取需要,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设立了6个组,分别是计划管理组、录取联络组、录取监督组、系统管理组、资料组和咨询服务组。
28日上午,高考录取正在进行第二批本科A类的第二次模拟投档。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高考处处长王跃介绍,在高考录取招生中,首先进行录取系统初始化,原始数据进行准备,然后按照批次科类、招生计划、投档比例、招生规定等设置投档控制条件。之后,分别按照平行志愿、非平行志愿进行投档。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模式的批次和科类,将进行两次模拟投档,按照院校提交、省招办审核通过的投档比例,一次性正式投档。而实行非平行志愿投档模式的批次和科类,则按照志愿顺序投档。
高考录取工作,整个录取过程全部在电脑上操作,室内也有电子眼监控全过程。高考录取工作中,每个房间都是全方位监控,记者观察发现仅在四层的一个房间内,就有6个监控探头。工作人员表示,所有的数据平时都要封存,使用时也要在监控下开封并签字确认,任何一道程序都要“留痕”,保证录取过程的公平公正,杜绝人为操作的可能性。
考生档案如何被投到高校?
王跃介绍,今年高考招生录取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就是改变了填报志愿的时间和个数,针对往年安排的不合理处,这种调整从整体效果说,提高了考生和院校的满意度。往年考生在报完第一批志愿不确定录取的情况下,还需要填报第二批志愿。今年对录取时间进行重新安排,保证第一批录完之后,第二批志愿才开始填报,为考生省去了不必要的麻烦。此外,平行志愿增加至8个,也让考生有了更多选择,对高分考生更是增加了一重保护。
那么,从填报志愿到被高校录取,考生的档案究竟会经历哪几步呢?对此,王跃解释道,从考生填报志愿,到最终收到录取通知书,要经历六个步骤。
首先,是第一次模拟投档,按照一定比例向招生院校投档。学校根据学生档案,确定哪些学生可以录取,并对投档比例进行调整。
之后,会进行第二次模拟投档,此次确定的投档比例就是正式投档的比例。之所以进行模拟投档,一是为了减少学生的退档,二是便于高校及时调整计划。最大限度保证更多考生能被高校顺利录取,避免高分考生因退档而落榜。
第三步,就开始正式投档了。经过两次模拟投档,高校的投档比例已经确定。此时,省招办将根据最后一次模拟投档确定的投档比例和投档人数进行整体式投档。在正式投档录取结束后,省招办还将公布征集志愿信息,未被录取的考生还有机会再次选择。
第四步,是招生高校阅档。高校对考生的电子档案数据进行审阅,包括专业志愿、是否服从调剂、体检情况等内容。
第五步,录取监督组监督高校录取行为,审查院校退档理由是否合理,为考生争取更多机会。如果发现院校退档不合理,工作人员会与院校联系,让对方重新审核。
第六步,院校确定录取,考生此时就会收到心仪大学寄来的录取通知书啦!
维护每个考生的利益
“维护每个考生的利益。”这是高考录取工作中,所有工作人员最大的心愿。
投档之前,工作人员首先要把考生所有信息录入电脑,然后把各院校的招生计划、投档比例等信息录入电脑,最后按照我省规定的录取原则由电脑完成投档。考生的报名信息、体检成绩、志愿信息、诚信记录、高考成绩等情况,在填报志愿之后都会在电脑内进行封存,在录取工作开始之后才会打开。投档使用专业软件系统进行管理,由严格程序控制,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
为保证录取的公正、透明,投档、录取等工作全部在电脑上操作,同时启动的还有廉政风险防控软件。王跃表示,高考录取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密码在内的数据全部都是分段管理,必须相关负责人全部在场,才能使用。而廉政风险防控软件具有异常报警及督办功能,有助于对异常操作的监控。一旦出现计划调整异常、高分考生拟被退、低分考生拟录取等异常情况,都会实施进行监督报警。
无论是超计划投档违规操作,还是考生信息有变动,都躲不过防控系统的“眼睛”。只要有违规或者不当操作,都会留下记录,监察人员会立即进行核查。
此外,为防止电脑操作可能出现的风险,考生最终录取之后,省招考中心还会出具一份纸质版的录检表。由省招考中心、招生高校签字盖章,最后作为永久记录进行保留。
王跃向广大考生和家长承诺,“不在计划外招一个学生,也绝不允许任何一个考生无缘无故被退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