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遭遇暑期旅游热:在校学生怎么看?(2)

2017年08月30日 16:44 澎湃新闻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这些家长们的期望能否变成现实还未可知,那么清华北大的学生是否也有过作为游客前来参观的经历呢?这种经历是否真的对他们日后的学习产生了激励作用?他们和他们的父母也有“名校情结”吗?在名校求学的经历为他们带了什么?我向7名清华北大的在校生提出了这些问题,以下是他们的回答:

  Q1:上大学之前来学校参观过吗?如果来过,印象怎样?

  清华大学马同学:来过。中考考了县里前100名,录取进入当地最好中学的实验班,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夏令营,来参观清华北大。对清华印象最深的是园林气息,给人一种深入自然,融入自然的感觉。就像在深山老林似的,山丘,高大的树木,还有些曲折的小路。虽然是夏天,感觉还是很舒适的,至少比钢铁混凝土城市舒服得多。

  清华大学吕同学:来过。中考完报了来北京玩的旅游团,和几位同学一起来参观过,当时巧的是也只参观过这一所学校。觉得学校很神圣很美,园子里的人很厉害,要是能来上学就好了,还在很有名的荷塘边拍过照片。

  北京大学刘同学:初一暑假来清华北大参观过,当时是来旅游的。

  清华大学侯同学:没有来参观过,但考研择校第一反应就是报考清华,也当是圆高考梦,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清华。

  清华大学项同学:上大学之前并没有来参观过。本科毕业当时准备出国,后来报名来清华保研面试,意外地被录取了。觉得在清华也不错,就放弃出国了。

  北京大学朱同学:高三时去清华参加过特长生考试,之前还去过中科大、南大等。

  北京大学吉同学:高考之前没有参观过任何一所学校。

  Q2:如何看待当年来参观学校的影响与作用?

  马同学:当年参观学校的作用不能说没有,也没有太大。我是一个竞争意识很强的人,所以别人来了都是拍照,我除了要求的合照,一张个人照片都没拍。我相信,三年之后来不了,这些照片就是笑话,谁都可以拍这样的照片。而我一定可以来到这里,在这里学习。

  吕同学:当时不敢想一定能考来,但很向往很憧憬,成为一个梦想,激励自己好好学习,小小初中生的心灵受到震动。高三时来清华参加自主招生考试,那是第二次来,看到眼前的一切觉得很亲切,像三年前结了缘分一样。

  刘同学:把这里当景点参观,所以感觉对后来自己高考包括考研影响不大。考研时第一选择就是北大,为了圆北大梦,希望自己能够获得更好地发展,把握还挺大的。

  朱同学:感觉参观名校对自己还是有一定激励作用的。但当时并没有抱很大希望,感觉自己的水平很大可能上不了,也就没太激励自己,尽力而为吧。

  Q3:当年所在高中以及当地考上清北的学生大概有多少?

  马同学:我在农村,那里出个一本都不得了了。

  吕同学:我家是安徽的一个地级市,所在高中当年有两个考上清北,总共1400人,市里一共有五个,全市不知道有多少人高考。

  刘同学:家在河北一个城市,后来去石家庄上的高中,班上大概60个人,有两个上了清北,初中班上60多人,两个上了清华。

  项同学:家在广东一个地级市,当时高考学校里能考上清华的大概只有两三个吧,占比其实是非常低的。

  吉同学:我是北京的,当时高考我们班发挥的不是很好,只有十分之一就是三个人上了清北,我们班一共三十个人。拿到结果的时候当然会很羡慕他们,但后来发现四年后不一定上了清北就一定很好,这里可能有专业的原因,可能有个人选择。我本科读的是自己喜欢的专业,现在想想,走过四年,不一定去了清北就过得更好。

  Q4:父母对你上名校的期待大吗?考上名校的学生在家那边会很风光吗?

  马同学:至于父母,基本不管我吧,主要为我提供经济基础,和生活基础。父母也不过小学毕业,所以知识学习方面,主要是姐姐有些帮助,妈妈在作息习惯上帮助很大。我一直成绩很好,其他大部分有关学习的事情都是我自己做主。父母并没有什么要求。

  吕同学:父母期待大,很风光。

  刘同学:父母对我上名校期待很大,关于风不风光,感觉一般吧,亲戚朋友里或多或少都有学校不错、工作不错的。

  侯同学:父母对于我上名校的期望很大,能考上十大名校甚至清北,会觉得很有面子,是光宗耀祖的一件事,同时意味着可以离开农村,可以在同村人中挺直腰杆说话,当然更看重的还是我的未来。

  项同学:父母当然是希望自己能考上名校啦,然后考上名校的确是能让家里增光不少。

  朱同学:当地每年都有挺多上清北的,会有羡慕,但是他们谈不上风光。父母对我也没有太多期望,更不会和我说起别人家孩子上名校的事。

  吉同学:我父母也不会经常和我提别人家上了名校的孩子,但他们很喜欢在我上了北大之后向别人提。

  Q5:上大学之前对学校的设想是怎样的?现在感受到的符合之前的期许吗?有没有与想象不太一样的地方?

  刘同学:在来上学之前,对北大的设想是,大家都非常学霸,每天谈论的都是一些专业词汇。现在觉得大家很学霸,每天讨论很多专业相关的东西,但是生活也还是非常丰富,看剧看电影追星健身,吃喝玩乐和非名校的同学一样。学校的环境符合我的期许,但自己还是不够符合我对一名北大学生的期许,希望自己能够能力更强,效率更高,更加勤奋。

  侯同学:来学校后发觉优秀的人更多了,包含着各种思想的交流碰撞,原先设想的就是,清华是一群学神云集的地方,自己来到清华之后一定要多结交朋友,多学习不同人的闪光点,多向老师同学请教,不太一样的地方是,发现这儿也会有意志消沉、无所事事的同学。研究生班上同学的感情比不上本科同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超乎预期的是自己的成长速度很快,很快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结交了一大批优秀同学,比本科要多,慢慢地把自己身上浮躁的地方洗刷掉了。

  项同学:我觉得学校方面的不同好像没有多少,可能身边优秀的同学会更多一点。还有就是更大的不同体现是本科时候的学习习惯,和研究生学生的学习习惯不一样。本科的时候我们比较注重动手实践,然后理论方面并没有那么注重,然后到研究生阶段发现在实验思路,理论基础,还有写论文的能力这方面还是有欠缺的。另外一点,觉得与之前想象不一样的,就是当时觉得清华都是优秀的学生,现在看看其实也有很多人,嗯,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的优秀。

  吉同学:之前对北大的设想,就是中国最高学府,各方面条件都是最好的,国家拨款多,但是校园环境没有很舒服,路修得不是很好,食堂也不是很好吃,这方面和我预想的不太一样,不过来这里的人都很厉害,确实是这样,现在很多人让我有竞争感觉,就同学这一块来讲,收获还是很多的。

  Q6:感觉自己有名校情结吗?如果有,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对你的影响是动力大还是压力大?

  马同学:在中考完去参观之前就树立了以后上清华北大的目标。我有很多激励自己的话。例如:天道酬勤;成果=有效工作时间x效率;不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既然事实已经如此,抱怨没有任何帮助,那就省点力气想想怎么做吧。

  吕同学:有名校情结,初中开始,因为成绩好,老师期待高。动力大,激励自己,但是也有压力,特别是清华自主招生过了之后,想要努把力考清华。

  刘同学:承认自己有名校情结,从小被灌输的吧。我妈常跟我说“你是最棒的”,于是我总觉得自己是最棒的,不服输,很久很久以后才意识到自己往往不是最棒的。对名校的向往,给自己的动力更大。为什么要上名校,因为我要做最棒的呀哈哈。备考过程中会这样激励自己:1、不着急,来得及,没问题,应该能考上;2、不好好抓紧就要失学失业了;3、同学们都保送或者考上了,你不能比他们差。

  侯同学:高中就有名校情结,表现在历次考试必争第一,过高估计自己,对名校的渴望很强烈。当然,动力大于压力。

  项同学:我还是有点名校情结的,大概从高中就有吧,可能这就是环境,耳濡目染形成的。我觉得名校情结对我影响是有积极作用的,就是更能促进我向更优秀的人看齐。

  朱同学:自己没有什么名校情结。

  吉同学:我自己还是有名校情结的,从中学就开始了,当时非常想上北京四中,后来想上清北,不过名校不限于清北,还有港大、美国和英国的top school(高等学府),在我心目中和清北高一级或同一级的学校,所以说名校是一个很广的概念。动力大。

  Q7:感觉自己在学校里有哪些收获?相比较而言,上名校给自己带来了什么?

  吕同学:有很多收获啦,总的来说,自己变成熟了,对人生的理解更深入了,遇到事情变得从容淡定了,在优秀同龄人的压力下会自觉地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收获了很多难得经历,比如交换、访学、会议等,让自己眼界开阔、见识丰富起来,也让自己觉得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去努力、去拓展;收获了很多珍贵的朋友,包括老师、同窗、共事的同学,在他人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收获了学业上的进步、为人处世上的进步等。上名校最重要的是学校提供的氛围、资源非常好,同龄人非常优秀,有更大的动力和压力去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或者说优秀已经成为这个学校里每个人的习惯了。

  刘同学:现在所在的学院是一个特别温暖的集体,同学和老师之间关系非常有爱,同学们都很优秀,而且常常交流、互相帮助,老师们特别好,会尽可能地为同学们提供各种帮助。

  侯同学:名校意味着更高的平台,更聪颖的同学,更多的选择机会,以及更广的人脉圈和更宽阔的视野。

  项同学:名校给我们的肯定是更广阔的平台吧,更优秀的师资。在一些普通的学校,可能身边的同学并不是那么努力。还有就是一些资源肯定是向更优秀的学校倾斜的,这些都是客观的现实。

  朱同学:感觉学校是个学术殿堂,校风自由,大师云集,学生很优秀,而且是全面优秀。上了名校能带来更开阔的视野吧,接触到不一样的世界和更有趣的人和物。

  吉同学:收获就是认识了很多比自己厉害的人。

  Q8:如何看待一些家长从小带孩子来名校参观、送孩子去海外名校游学的现象?

  吕同学:从小带小孩参观,有条件的话来看看是挺好的体验,但要注意教导的方式,最重要的是让小孩油然而生向往之情,而不是给予太多压力。

  侯同学:很多家长带孩子来参观学校,我个人觉得这种做法值得提倡,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名校情结,并自觉转化为求学动力,另一方面通过近距离感受学校氛围,引起孩子更多的思考,对于后天成长很有帮助。

  项同学:我觉得光带小朋友来看一下学校的景物啊建筑啊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因为学校最重要的是文化内涵和学校的文化氛围,这些都不是一两天参观人感受得到的。我觉得暑期培训最好的方式还是让孩子们去做一些喜欢的事情,开拓一下知识面,然后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

  朱同学:总体上还是支持家长带孩子参观一下名校,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有助于世界观的形成和人生目标的确立,但是一定要注意实质效果,切忌走马观花或者旅游景点式的参观,那样的话还不如在家多读书。

  吉同学:我个人很支持家长带孩子来学校参观,在很多城市,大学都是一个好的景点,来这里玩以及看一看,也没啥坏处,感受一下呗。

  原标题:清华北大遭遇暑期旅游热:游客观感如何?在校学生怎么看?

  责任编辑:戴全英

高考微信号

高考志愿通(收录2595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47028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100138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5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