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是许多高考生解开高考的紧箍咒,正式开始大学生活的月份,可是军训还没结束,全中国就迎来了一则重量级的大新闻。随着部委的一纸通知,“双一流”的坊间传言终于结了果落了地,几家欢喜几家愁。
有的人拍手称快,为自己的母校跻身“一流”而叫好;有的人为自己的母校“不入流”而慷慨陈词,据理力争;更多的人则是在这份名单中云里雾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想,“双一流”于我们而言不应该是一场辩论或演讲,如何在新政策下读懂这份崭新的高考报考指南,才是高中生的题中之义。
什么是双一流?
“双一流”的概念并不复杂,其全称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有42所,包括A类36所,B类6所;原39所“985工程”高校全部入列,另新增郑州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云南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新疆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3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原“211工程”高校基本入列,新增25所非“211工程”院校。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双一流”指的不是已经是世界一流大学或者世界一流学科了,而是国家需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 “派出”这些学校去争夺世界前几的位置。能夺下桂冠固然好,若是攻不下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剖析双一流
乍看之下,双一流似乎和原有的“985工程”“211工程”并无二致,只不过新添了若干所大学,果真如此吗?
当然不是!如果真如传言所说“双一流”是“985工程”“211工程”的翻版,国家还绞尽脑汁评选出来干嘛!诚然,“985工程”“211工程”的建设为国家的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也应该看到它的缺陷——固化。只进不出的评选标准造成了中国高等教育的“马太效应”,选上的大学得到支持,锦上添花;落选的大学处境艰难,每况愈下。“双一流”作为两大工程的继承者,正是为了打破这一僵局而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双一流”不是不是升级版,更不是山寨版。它是一个全新的计划。
“985工程”“211工程”的继承者
“双一流”继承了“985工程”“211工程”的良好基础,但是它是一个全新的起点。今后,“985工程”“211工程”的内容会逐步淡出视野,原先的优惠政策与补贴也会逐渐减少,它们都会同等到“双一流”建设的计划当中去。
非终身制,有进也有出
优胜劣汰。“双一流”制度其实是高校参与了一场国家命题的考试,在五年的时间里,若是做出了成绩,则国家会继续支持你;若是表现平平,那么将被剔出名单,让表现好的学校增补进来,成为新的“双一流”。五年之后,这个名单一定会有所变化,这是不争的事实。动态的“双一流”机制让入选高校迎来了机遇,也面临着压力和挑战。
学科,学科,学科!
还记得我们以前是怎么评判一所大学的优劣的吗?“你是985工程毕业的?好学校!”“我考上211了!”对,坊间粗暴地把高校划成“985工程”“211工程”“其他”三等次,殊不知哪怕是名不见经传的“其他”高校里,也有着实力强劲的一级学科,却因为巷子太深,难以让世人领略它的香气。
“双一流”的出现则把学科带到了人们面前。许多学校既不是985,又不是211,也从来不是重点大学,结果这次一举逆袭,成为“双一流”中的黑马高校。比如,上海海洋大学带着它的水产学走进人们视野,天津工业大学则是带着纺织科学与工程款款而来。它俩的知名度和不少全国重点大学相比,并不占优势。然而,这次它们都纷纷带着唯独的学科跻身“双一流”,可想而知,这门学科必定是学校中王牌中的王牌,而且,在学科涉及领域内,它也拥有长期的历史积累和不凡的实力。
想要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整体水平必定是超、高、强的,那么,它必定是由多个高水平学科支撑起来的,每一门学科的整体水平都十分强劲,人才培养、科研成就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客观地说,中国高校除了清北等少数高校组成的“第一纵队”,尚未有其他高校能够能达到这一要求。“双一流”的名单确立了465个一流学科,就是为中国各所大学埋下第一颗种子,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科的名气,而不是名校的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