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 呼唤高校勇担“良性引领”使命

2018年01月12日 11:07 新浪综合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经过在上海和浙江完整一轮的试点,新高考对高中教育的影响已经逐步清晰。不过,新高考将给高等教育带来什么样的变化,还有很多答案待解。

  新高考实施的这三年,试点重心一直在高中教育。但真正能引领和“指挥”高中教育的,是高校对新高考的适应情况和变革可能。毕竟,高中教育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为高校输送优质生源。究竟在高校的眼中,何为“优质生源”?学生就读后,高校又将如何培养优质生源?其实,这才是新高考改革能安顿下来的根本保障。

  高校招生标准的“精准引领”,胜过高考赋分的保底举措

  经过一轮新高考试点,目前高中教育碰到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学生选科不均衡。特别是作为自然科学基础的物理,在高中受到一定的“冷遇”。

  在改革试点的浙江省,为扭转这种选科不均衡的现象,今年将采用学科“选科保底”的方法,即通过综合评估确定每个学科不同的保底基数,当选择这个学科的学生人数少于这个保底基数时,在对学生进行等第赋分时,就不再参考实际学生选考人数,而是采用这个学科的保底基数自上而下地对考生进行赋分。

  也就是说,假如浙江省物理学科的保底基数是6.5万,等底赋分时给予前百分之一的学生满分,当考生只有5万时,赋予满分的人数就不再是500人,而是按照保底基数6.5万的百分之一,也就是650人。浙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保证每个学科选考人数的相对均衡,不至于出现学科“遇冷”现象。

  把不同学科置于同等地位,看起来实现了“学科平等”,但实际上,不同学科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在支撑大学不同专业学习的力度不同。可是,要是我们非得在高考选科上,或者在高考分数上,对某个特定学科给予特殊的照顾,似乎又没有足够的说服力。所以,尽管大家都知道浙江这个方案是在“保护”物理学科,但政策出台时仍会附加一条:这对所有高考备选学科都适用。

  其实,学科间的重要程度还真没有一个科学的标准,只有在不同专业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够发现基础教育中特定学科的重要意义。高考备选学科重要还是不重要,并不是就这个学科自身来决定的,也不是与其他学科相对比来决定的,而是由高校不同专业的招生需求决定的。比如物理学科重要还是不重要,就不是由高中教育来证明,也并不必然用高考分数来印证,但可以通过高校专业招生标准来体现。

  高考备选学科重要不重要,主要是看有多少好大学和好专业,尤其是有多少好大学的好专业,会指定这个学科或者特别看重这个学科。换句话说,即使在高考学科赋分上给予特定学科更高的高分比例,如果这个学科和这个学科的高考分数并不被好大学、好专业、好大学的好专业看重,这个高考学科再高的分数也失去了意义。

  因此,从眼前来看,要破解物理学科在一些高中生中“遇冷”的现实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让高校理直气壮地根据自己学科需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提出高考学科需求,让选考这个学科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入这所学校,就读这个专业。这既是高校专业招生的内在需要,也是对高中教育进行良性引领的使命与担当,高等学校在这个问题上的退缩,就会给高中教育带来难以破解的难题。

  高校办学信息提供得越全面,高中教育改革越有方向

  新高考最希望破解的问题,是希望高中教育不要陷入“选拔教育”之中,而是给予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不断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

  要让高中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和专业,新高考带来的重大变化之一,正是在大学和专业之间,更加强调了专业选择的重要性。如果只看重大学的重要性,那么高考就是一条“独木桥”,重点大学就是剧场中的名角,众多学生就是那群垫着脚甚至站起来看戏的观众。不过,有了专业选择,并不能消除教育中强大的“剧场效应”。正因为有了专业分化,大家就不再聚到一个剧场看戏,而是分散到不同的剧场看戏,舞台上的名角也并不来自于少数几所重点高校,每个专业剧场的竞争还是激烈的,但整个教育系统的“剧场效应”却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可是,要让更多高中生做出正确的选择,需要高校为高中学校和高中学生提供足够的信息。除了提供历年的录取分数线和录取比例之外,还需要提供更丰富的信息。比如,不同院校的办学特色是什么,学校的特色专业是什么,学校的育人理念和教育模式是什么,学校的教育资源丰富程度如何。

  总之,高校为高中学校和高中学生提供的信息越全面,高中学校才不至于为了几张高考试卷而循环往复地操练和训练,会更主动地为学生进入高校就读打下全面而又扎实的基础;高中生在选择备考学科,以及在整个高中学习期间,会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准备。

  现在的不少高校,处于一种矛盾之中:希望有更多高中生来选报,从而增大学校的选择面,但却又没有主动向高中学校和高中学生提供更多精准的选择信息。毕竟,信息提供得越是充分,高中学校和高中学生对学校知道得越全面,可能反而会缩小自己的选择面,或许最终还会导致学校招生分数线下滑———这是高校“难以承受之重”。于是,在新高考要求高校提供更精准的招生要求和办学信息的时候,我们发现,有的高校反而对招生要求,比如对高考选考学科的限制更模糊,有的学校开始推出“大类招生”。其实,现在大家最希望看到的,并不是高校的“大类招生”,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度重视通识教育的“大类培养”。

  高校适应试点新生心有多大,决定新高考改革路能走多远

  随着上海和浙江第一轮新高考在高中学校试点结束,第一批试点高中学校毕业的学生已经进入高等学校就读。很明显,这一批学生带着很明显的“新高考特征”:他们的知识结构是有选择性的,而不像传统高考过来的学生那样,只是在理科或者文科上整齐划一。

  高校面对这批极具个性色彩的新生,是采用一种新的模式去延续他们的个性成长,还是用传统的教育模式把他们再次纳入已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不但涉及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也关系到新高考改革能否持续下去。

  如果新高考改革止步于高校的人才选拔,无法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那么由新高考试点培养出来的学生,进入高校就读后,他们的“劣势”或许会暴露出来。比如,在高中追求文理全面发展的学生进入高校理科专业学习后,会发现他们的理科知识基础不如其他同学,需要不断“补课”。事实上,对于这些进入高校就读后的学生,估计他们对高考备考学科的选择,又会有全新的认识,而这些全新的认识将深受他们进入高校后遭遇到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期待的影响,而这又会对目前在高中就读的学生对备考学科的选择产生影响。

  新高考改革在高中教育中已经生根发芽,目前处于进一步优化和大面积推广的阶段,但它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才刚刚开始,高等学校是顺应新高考改革带来的招生体制和育人模式的变化,让高校招生信息更精准,让高校育人模式更个性,还是让新高考改革的学生汇入高等学校传统育人体系之中,这就成了新高考改革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的决定力量,期待高等教育能够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入而持续跟进,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彻底转型。(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教师教育学院教授、院长)

  来源:文汇报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高考官方微信公众号高考家长圈(Id:sinagkjzq)。获取往届优秀家长经验、志愿填报技巧、考生心理辅导方法、考前营养搭配等诸多优质内容!

高考微信号

高考志愿通(收录2595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47029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100141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5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