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子弟刚开始坐马车上学 西迁中竟有这新鲜事

2018年02月04日 16:19 华商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西迁往事”征集两天来,华商报记者又听到了很多关于西迁的新鲜事。昨日有读者来电称,交大兴庆校区当时是西安市第三建筑公司所建,他们可以讲述“交大建设”的故事。

  “交大校报老师辅导我7年”

  有“陕西儿歌大王”之称的鲁迁老先生,多次著文出书,成就斐然。昨日,78岁的鲁老先生打来电话说,他如今的成就,要感谢几十年前的交大校报的老师和冯伟人老师。

  鲁老先生说,1956年交大西迁过来后,有一位教授带着夫人也来了。当时20岁的鲁迁在交大对面的古迹岭小学教语文,恰好教授的夫人冯伟人被安排在了古迹岭小学教数学。

  冯伟人老师对热爱文学的鲁迁帮助很大。她带着鲁迁去交大报编辑室,请校报老师对鲁迁进行辅导,校报老师极为耐心,这样的辅导一直持续了七年,直到鲁迁被调走。

  鲁老先生说,“冯大姐是个典型的时尚上海女性,当时为了教孩子们,努力地学了普通话,对整个学校学生们的数学都做了很大贡献,对我帮助也非常大,非常感谢她。”

  交大子弟刚开始坐马车上学

  西安交大二附院的龚均教授看到华商报“西迁往事”征集报道后,昨日联系到记者,说自己家也有一个樟木箱,不过体积比报道中的要大很多。龚均教授说,“我在高二的时候,跟随在交大图书馆工作的父亲西迁到了西安。当时,没有随父亲一批来。为赶上9月1日开学,我8月份和一个同样从上海西迁的同学,就先随他们家一起到了西安,当时暂时借住他家。我家是1957年10月迁来的。”

  讲到在西安的生活时,龚教授告诉记者,“西安当时环境艰苦一点,我住在交大二村,当时周围都是农田,包括兴庆公园都是种的小麦。我和那个上海同学一起转学到西安市二中读高三,每天步行穿过农田去上学,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在上海时,学校条件好离家也比较近,虽然也是步行上下学,但街道很干净,没有灰尘。到了西安,在课余时间,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义务劳动,为建设兴庆公园挖土抬土,这些活在上海都没有做过。”

  交大卢烈英教授告诉华商报记者,西迁时,附属的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已配套建成,但附属中学在1959年才建成投用。因此,当时西迁子女中的中学生,要步行或搭顺道的马车到城里去上学。

  昨日有热心读者致电华商报,据他所知,当年陕西省和西安市对交大西迁是鼎力支持,对交大师生也有好多优待政策。其中,西安市第三建筑公司参加了西安交大兴庆校区建设,想听一听他们讲述“交大建设”的故事,我们一起期待。

高考微信号

高考志愿通(收录2595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47029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100142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5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