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中国科学院系统论文高产 清北南大浙大位列CSRankings榜单
在麻省理工学院马萨诸塞校区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教授EmeryBerger2018年最新发布的全球院校CS实力排名的项目CSRankings中,清华大学位居全球高校AI实力排名第2位,北京大学位居全球高校AI(包括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与数据采集、自然语言处理、网页信息获取五个方面)实力排名第5位, 浙江大学排名第24位,南京大学排名第51位。
具体到人工智能方面,清华大学排名第2位,北京大学排名第4位,南京大学排名第9位,浙江大学排名第10位。
以上这些排名主要依据各高校发表相关论文的数量,绝大多数院校教员在计算机领域各大顶级会议上发表的论文。
《中国人工智能报告2018》对国内高校AI论文产出的统计中,中国科学院系统最为高产,论文产出量达26176篇,清华大学以13693篇论文产出排在第二位。其余论文产出超过一万的高校有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
以论文产出数量为衡量标准的排名,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说明高校人工智能方面的实力、科研活跃度,但并不能完全代表。各高校特色不同、王牌专业不同,具体到各个研究方向,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再做分析。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在《中国大陆高校AI实力TOP60排行榜》上处于10名以后,在全球高校AI实力排名TOP20和全球高校人工智能排行前TOP20上也都不见踪影,但人大在数据处理方面实力很强;北京语言大学的语言信息处理、上海财经大学的人工智能+金融科技方向研究等也都表现突出。
人工智能发展需要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支撑,这些在人工智能关联学科方面具有代表性的院校及其王牌专业,也非常值得重视和关注。
5、国家重点实验室名校集中 教育部政策支持加快人工智能实验室建设
高校拥有的重点实验室研究领域,几乎可以等于该高校的优势学科和王牌专业。2017年12月,科技部公布《2016国家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底,正在运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共254个,试点国家实验室7个。而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国高校的数量是2879所,也就是说平均每11.3所高校才有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这样的情况下,能集中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学校,实力自然不言而喻。
从人工智能实验室建立时间来看,清华大学的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时间最早, 1987年7月就开始筹建,这是我国第一批成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其次是北京大学的视觉听觉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8年通过国家验收。
从实验室研究领域来看,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包括智能信息处理、计算机语言学、模式识别与神经网络、智能机器人、智能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图形图像处理等,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任务,一些研究已达到国际水平。北京大学的视觉听觉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生物特征识别研究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南京大学的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近15年来蝉联计算机领域第1名。
此外,北京大学还有机器感知与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创办了国内第一个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在脑与认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智能机器人和计算智能等方向的研究上很有专业特色和影响。当前,实验室也增列了智能科学与技术博士和硕士专业点,报考的同学可以直接在本校深造。
除了已经开设的这些实验室,教育部2018年4月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也明确提出要加快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各类国家级创新基地培育;鼓励高校建设新型科研组织机构,开展跨学科研究。可以预见,未来会有更多高校设立人工智能相关实验室,人工智能研究将获得更好的条件和更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