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新生感谢贫穷错了吗?接纳是走出贫困的第一步(3)

北大新生感谢贫穷错了吗?接纳是走出贫困的第一步(3)
2018年08月06日 18:26 新浪教育

  打开自己的心扉,让阳光洒进来

  新浪会客厅:还有一点,我们听了之前的洪战辉到现在的王心仪、崔庆涛这么多励志孩子的故事,也让我们非常感动,但是也有一些贫困大学生,他们进入到大学之后会出现很多不适应的情况,没有很高的逆商、抗压能力去打破这些困难的。对于这个问题两位老师有什么建议?他们应该如何来面对或者是解决这些问题的?

  宋振韶:能够支持和帮助一个人战胜困难的最深刻的动力,最源发的动力,我觉得是关系。我在硕士做的论文就是中学生学业不良,发现排除智商,比如说这个人确实大脑有器质性病变,对普通正常人来讲,真正影响一个人在学校的发展,是三种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同样我觉得一个人要想更好地去超越现实的困难,他内在就需要有社会支持,这个社会支持或者情感支持来自于关系。如果这个贫困大学生有良好的家庭关系,其次他待人接物又有比较好的礼仪,有比较好的三五知己,到学校里面,这样的大学生通常适应性比较强,因为他内心是有力量的。我觉得社会关系就像人给你充电一样,有很多人给你充电,但是如果一个人因为自己的贫穷,觉得这是羞耻的,他自己把自己封闭起来,他战胜困难的力气就很小了,因为他没有来自于别人给他充电,所以他内心的电量仅供维持他基础的生理代谢或者是简单的学习,复杂的学习都很难完成。

  所以,我建议如果是贫困生,你要敞开心扉,跟别人真诚地互动,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一个是跟家庭的关系,一个是到学校里面跟舍友、同学的关系,同时你也可以多去主动地向老师请教或者说向老师求助。当然如果仍然觉得困难重重,心理上有很多焦虑或者压力,痛苦,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可以帮你很好地缓解你心理疏导,参加一些资助贫困大学生的团体,当然也可以进行个体的咨询和支持。所以,都有很多方法去克服眼前的困难。

  新浪会客厅:对,应该是打开自己让阳光洒进来,这是非常文艺的一句话。

  宋振韶:郁闷的“闷”就是“门”和“心”,如果把自己关进门里就会觉得很闷。如果把你的心打开了,阳光才能进来,需要别人的关怀、别人的爱、别人的滋养能打开心门。所以,打开心门是个非常有趣的说法。

  贫穷限制不了我们的想象力

  新浪会客厅:崔老师怎么看?

  崔向升:我觉得宋老师说得特别好,他一直提到一个词叫“加强关系”。我深有感触,因为我想到一个伟人说过一句话“家庭是一个好东西”,这个人是邓小平。邓小平当年在江西,我们知道他的处境非常艰难的,但是他是怎么从那种处境走出来呢?是从家庭积蓄养分,从家庭获得动能。所以他后来才一直强调这句话“家庭是个好东西。”如果没有家庭温暖和谐的话,他是很难走出这种困境的。

  刚才您提到这些贫困大学生,我们应该怎么样做,是不是借助一个歌词说一下,就是“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

  新浪会客厅:怎么讲?

  崔向升:因为贫困限制不了我们的想象,我们中国古人有一句话,非常有智慧,就是“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其实我们每个普通人都具备“智、仁、勇”三大德。所以,我们面对这种困境或者面对困厄,我们咬咬牙关,寻求他人的帮助,总会走出这种阴影的。

  孩子有自己的权利说“感谢贫穷”

  新浪会客厅:很多时候这些孩子不敢打开心门或者说不敢走出来的时候,其实还是像我们前面聊到过的一种害怕、担忧或者是自卑的一种状态。我们不否认在这个社会上,在我们的周遭有很多对贫穷看不起或者质疑,觉得你是另类这样的声音,包括心仪,她在学校也遭受过同学可能比较异样的一些眼光。但是更多人可能对你的努力、你所获得的成长是一种接纳和认可的态度。

  接下来还想问一下两位老师,针对心仪“感谢贫穷”的文章,媒体和网友各种版本的解读,我们整个社会,对贫困的孩子,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贫穷这件事情?

  宋振韶:确实是很大的事情,媒体和很多人讨论,其实角度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有些报纸来评论“感谢贫穷”,可能是站在一个国家的角度。另外,我是站在个人的角度,我觉得一个个体有权利去表达自己想要去感谢的事物和对象。我们应该去尊重一个人表达自己内心观点的权利,而不是说他应不应该的问题。所以,从话语权的角度来讲,我觉得心仪完全有权利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但是有些媒体和个人,觉得你就不应该去感谢贫穷,这首先是对个人的表达权利的不尊重。

  另外贫穷本身对于个人来讲,一个人如何去面对贫穷或者超越贫穷,实际上相当于一个人如何解决与物的关系。像梁簌溟先生说过,一个人一生要解决三大关系,与物的关系、与人的关系和与自己的关系。与物的关系,中国经过高速的发展,这40年来,其实我们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物质财富,消除了很多贫困,但是你不能否认可能还存在一些相对贫困的地区和个人。

  新浪会客厅:对。

  宋振韶:所以从社会来讲,国家是要尽可能去消除贫困的,但是对于个人来说,你如果说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这不能代表这是你的不幸,而是说这是你出生的不可选择的事实或者环境。对于个人来讲,这种生活环境可能就是一种历练,你说抱怨它不公平或者抱怨命运,我觉得这都不利于你从这种贫困的现实中走出来。所以,我想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我是尊重心仪来表达对贫困的感谢。但是从社会的角度,可能有社会和国家要考虑的问题。

  新浪会客厅:站的立场和位置不同。

  宋振韶:立场不同,位置不同,但是有一个基本的前提,我们彼此要尊重和理解别人的观点和别人表达观点的权利。

  “感谢贫穷”或是一种幽默豁达的姿态

  新浪会客厅:崔老师呢?觉得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贫穷?

  崔向升:现在媒体上有很多文章在分析她“感谢贫穷”这篇文章。如果从文本来分析,她感谢贫困、感谢贫穷,并不真的就是说我感谢你什么,可能她内心说这个话是我超越了贫穷,也就是贫穷没有限制我前进的脚步,也就是说这里面反映的是一种乐观的精神,这是一种幽默的姿态。

  宋振韶:或者是一种心灵的成长。

  崔向升:对,一种心灵的成长。就再举一个例子,拿苏轼来讲,他当年说过这样一句话:“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他当时正是穷困潦倒的时候。我们心里都知道谁不想吃肉,谁不想坐好车?但是他也不是真的想说感谢晚食、安步,而是超越这种贫困,要摆脱这种贫困,从心灵上获得一种自由。

  宋振韶:人接纳贫困并不是说赞赏贫困是好的,而是这是我们走出贫困的第一步。

  新浪会客厅:贫困这个客观事实已经存在了。

  宋振韶:它已经存在了,你要先接受它之后才能更好地战胜。所以,接纳贫困,有的人可能会误解:“你觉得是不是要赞美贫困?”,贫困的确对于国家来讲、对于个人来讲都不是那么愉快的事情。但是你怎么更好地去改变这个事实或者超越这个事实?第一步还是勇于面对,才能有机会超越。

  保护贫困生的自尊,拒绝过度关怀

  新浪会客厅:接下来还有一个问题要问一下两位老师,我们刚刚聊到对贫穷的看法,但是现在贫困大学生也会获得比较多的关注,其实包括像现在媒体或者舆论、社会各种评论,对心仪某种程度上也会是一种压力。类似于像心仪这样的孩子,他们如何面对外界对他们的这种关注呢?

  宋振韶:确实会产生过度关怀的事情,比如哪里出现灾害很多人会涌过去献爱心。我是想提醒一些有爱心的人,不要爱心过于泛滥,你帮助别人但也要尊重别人。比如贫困大学生来到学校,你不要以施舍的姿态或者觉得他是需要帮助的人,而是怎么智慧的帮助贫困大学生,你可以提供一些机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得来的,是有尊严的,我们去帮助贫困的人一定要考虑到受助者或者是贫困大学生的内心感受和尊严,而不是说我要硬塞给你,不顾对方的尊严,当然从受助者的角度来讲,你如果觉得已经足够了,你可以拒绝。

  新浪会客厅:可以选择拒绝。

  宋振韶:你可以选择说:“对不起,我已经得到足够的帮助了,我已经够了,请你们收下你们的爱心,收回你们的爱心”。

  新浪会客厅:崔老师如何看?

  崔向升:我特别同意宋老师的这种看法,一些爱心人士或者慈善人士,他们在救助贫困大学生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不要让贫困生有一种自卑感,也就是说我们在救助这些大学生的时候不要有那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为什么我要说这样的问题呢?以前在救助的时候,的确存在这样的情况,捐助这位学生,镜头过来了,这个学生流下了泪水,其实这个泪水不是感激的泪水,他更有可能是屈辱的泪水。所以,我们一定要照顾好这些贫困人士的情绪。

  宋振韶:是。

  新浪会客厅:所以帮助的话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很真诚的尊重,这些贫困的孩子们也无须因为自己天不能选择的客观环境、条件而自卑,产生不好的情绪,外界的支持其实也是要讲究方法。我们能感受到整个社会和国家现在对爱心的方式,或者说越来越关注,怎么样合理地来帮助这些孩子们,既能给到他们帮助,也能让他们感受到爱。

  非常感谢两位老师的精彩解答,我们今天的直播就先到这里,也希望所有的这些贫困生们,他们都能够在更加艰难的求学路上,都能够最终不负自己心中的所梦、所想。

  宋振韶:谢谢。

  崔向升:谢谢新浪会客厅。

  新浪会客厅:谢谢两位老师。

  (牛豆豆 姚依依/文 李然/图 白兰凯/摄像 李然/视频 周雷/摄影)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