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中国辛德勒”何凤山 何凤山发放的“生命签证” 1月23日,中国农历除夕。与中国远隔千里的以色列犹太大屠杀纪念馆里正在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纪念“二战”期间曾英勇救助大批犹太人中国外交官何凤山的。何凤山何许人也?他究竟有何义举,让犹太人念念不忘? -除夕夜追认仪式隆重举行 23日上午,位于耶路撒冷赫佐尔山的以色列大屠杀纪念馆举行隆重仪式,向有“中国的辛德勒”之称的前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博士授予“义人”称号,以纪念他在“二战”期间向奥地利犹太人提供救助的义举。 纪念大厅庄严肃穆,主席台上悬挂着中以两国国旗。应邀出席这一仪式的有中国驻以色列大使潘占林、何凤山博士的女儿何曼丽和儿子何曼德、曾得到何凤山帮助的犹太大屠杀幸存者以及以色列政府的官员、学生等数百人。以色列前最高法院大法官马尔茨首先介绍了何凤山博士的生平,并讲述了他的感人故事。马尔茨亲手把“义人”证书和奖章交给了何凤山的女儿何曼丽。 马尔茨介绍说,何凤山在担任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的两年时间里,先后为上千名犹太人签发了中国签证。60多年后,那些当年曾经受到他帮助的犹太人仍没有忘记这位曾向他们提供无私帮助的中国人。 中国驻以色列大使潘占林在致辞中说,何凤山的义举体现了中以两国人民都珍视的英勇和真诚友爱精神,是中以两国人民友谊和中国几千年来代代相传的人道主义道德观的集中反映。他说,23日是中国新年除夕,值此佳节,祝愿两国人民幸福美满、友谊之树常青。 在仪式上,何曼丽女士动情地说,我父亲会为以色列给予他的这一荣誉感到高兴,但他同时也会感到不安。因为在他看来,向别人提供帮助是他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他一贯的行为准则。他对别人总是充满了仁爱和同情,这也是中华民族和犹太民族所共同拥有的优秀品质。 -奋不顾身发放“生命签证” 1938年3月,希特勒的军队吞并了奥地利,开始大肆迫害、屠杀犹太人。犹太人四处寻找逃出欧洲的途径。就在这个时候,年轻的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冒着失去生命和工作的危险,毅然向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发放了签证,帮助他们顺利逃往世界各地。这名年轻的总领事便是何凤山,他发放的签证被犹太人称为“生命的签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像何凤山这样暗中帮助犹太人的无名英雄并不少见,但欧洲历史学家认为,单就个人行为而言,何凤山救助的欧洲犹太人比其他任何人救得都多。何凤山的义举被披露后,以色列人特别感动,今年2月,以色列媒体报道说,以色列政府正考虑把“义人奖”颁给何凤山,这个奖是以色列授予非犹太人的最高荣誉。 以色列颁授义人奖的其中两个标准是,其人必须是确实冒险帮助犹太人,而又未曾收受金钱报酬。在这方面,外交官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他们享有外交豁免权,所以帮助犹太人而遇到的危险相对而言要小一些,但如果能确定他们的行为是违反其政府的训令以致可能危及他们的事业前途时则符合标准。 何凤山救助犹太人,究竟是一种政府授意的行为,还是个人行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从1938年5月到1940年5月何凤山出任中国驻奥地利总领事期间救助犹太人的确是一种高尚的个人行为,因为那时的国民党政府与德国的关系十分密切,并不希望何凤山因为向犹太人发放签证而影响到两国关系。 关于这段历史,何凤山在回忆录《我的四十年外交生涯》中写道:“自从奥地利被德国兼并后,恶魔希特勒对犹太人的迫害便变本加厉,奥地利犹太人的命运非常悲惨,迫害的事每天都在发生。当时美国一些宗教和慈善组织开始紧急救助犹太人,我一直与这些组织保持着密切联系,我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全力帮助犹太人。大量犹太人因此得以活了下来。” -幸存者追忆救命恩人 很多犹太人在何凤山的帮助下从意大利乘船或通过陆路由苏联顺利抵达中国上海,当然也有很多人利用手中的签证逃到了巴勒斯坦、菲律宾或者其他国家。例如,世界犹太人大会秘书长兼以色列大屠杀纪念馆委员会副主席辛格的父亲当时便逃到了古巴。 目前定居以色列的塞丽维娅-多伦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何凤山的。1938年3月11日,他和何凤山都目睹了希特勒的军队进入维也纳城的情景,也亲眼看到了纳粹是如何毒打居住在这座城市里的犹太人的。多伦回忆说:“何凤山与我们家比较熟,他亲自把我护送回家,并对我们说,只要他还有外交官的身份,只要他还住在我们家里,纳粹就不敢伤害我们。为了保护我们,自那以后,何凤山经常到我们家里坐一坐,看一看。”后来,多伦的弟弟被捕,并被带到另一座城市。庆幸的是,他手里握着何凤山给他办理的中国领事馆签证,他才得以获释。多伦和弟弟于1939年离开维也纳,来到巴勒斯坦,后来又迁居以色列。 到1938年11月,成千上万的犹太人被关进了纳粹设立的集中营,如果他们的亲属出示前往其他国家的签证或车票,那么就可以把被关的人带回家。所以,自那以后,到中国领事馆申请签证的人数直线上升。 基尔达.克劳斯回忆说,当时她丈夫也夹在中国领事馆门前申请签证的长长的队伍里。这时,他看到一辆轿车驶抵领事馆大门,他便把申请表从车窗扔了进去。很显然,总领事何凤山接到了这张申请表,因为克劳斯的丈夫很快就接到了何凤山打来的电话,也领到了签证。 到1940年5月何凤山离开维也纳时为止,他到底发放了多少个签证,连他自己也说不清。但现在掌握的证据显示,到1938年10月,何凤山来到维也纳仅仅5个月,他就已经发出了1900个签证。此后,德国兼并奥地利,对犹太人的迫害进一步升级,到1939年9月战争爆发时,在奥地利注册的185246名犹太人中的70%已经移居国外,仅到上海的欧洲犹太人难民便多达18000人。 -两位中国人获此殊荣 虽然在维也纳时并没有服从上级的命令,但何凤山在回国后似乎并没有因此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至少刚开始时是这样。1940年5月,何凤山移居美国纽约一年,在那里他做的是政治分析工作。之后,回到战时的重庆,帮助国民党政府对日作战。 因为何凤山很少提及他在维也纳的义举,所以公众对此几乎一无所知。何曼丽说:“我父亲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人,非常慷慨、大度,他认为帮助他人是很自然的事,即使从人道主义的观点出发,做这种事也是应该的,没有必要到处宣扬。说起向犹太人发放签证一事时,他提起两件事。一件是希特勒来到维也纳,人们站到街道两旁欢迎他。我父亲看到这种场面就觉得很恶心,因为他早就了解希特勒是个怎样的人。另一件是德奥合并,这是他亲身经历的,自此以后,纳粹暴行一起接一起。”事实上,获得“义人”称号的中国人,何凤山并不是第一个。1989年,中国人潘均顺就因为救助犹太儿童而被以色列授予“义人”称号。 -“义人”姓名永存耶路撒冷 以色列决定修建大屠杀纪念馆的目的是为了纪念600万被纳粹杀害的犹太人,修建纪念馆决议案包括一条附加条款,要求对世界各国那些冒着生命危险拯救犹太人的正义人士进行表彰。这就是“义人奖”的由来。 自1963年以来,由以色列最高法院牵头的一个委员会一直负责授予“义人”称号的工作。认定委员会完全依照确定的原则,对包括大屠杀幸存者和其他目击者提供的证据在内的所有相当文件进行研究,然而确定提名者是否有资格获得“义人”称号。 被授予“义人”称号的人将得到一枚刻有他姓名的奖章、一份荣誉证书,他的名字还将被刻到耶路撒冷义人园的荣誉墙上。过去,以色列每认定一名“义人”,就会在义人园里植树一棵,后来因为地面所限,就不再植树纪念。 动人的颁奖仪式不是在以色列举行,就是在施救者所在国由以色列的外交代表处举行,当地政府代表都会出席,媒体广泛报导。迄今为止,共有17000多人被认定为“义人”,这一数字包括那些参与拯救犹太人的施救者的家属,有据可查的拯救故事已经超过75000个。以色列大屠杀纪念馆的宗旨是,只要接到申请,而且申请有确凿的证据支持,就要把这项活动进行下去。 -文/杨教 背景 何凤山生于1901年,在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辞别了人世,母亲把他送到挪威路德教会。1932年在慕尼黑大学获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能流利地讲德语和英语。他于1935年成为国民党政府外交部的官员,开始了其外交生涯。1937年他被派往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任秘书。1938年至1940年担任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1993年退休,1997年9月28日在美国去世。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文化教育频道。
|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