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儿童预示着一生,正如早晨预示着一天。--[英]米尔顿 一个好的母亲,抵得上一百个学校的老师。--[英]乔治-赫柏特 我在第一章就已经指出了,当我还是一个年轻父亲的时候,就选择了写作和讨论规训孩子这个话题,是有一定的风险的。在那些日子里,这给我们不尽完美的家庭增添了无数的压力。但是上帝赐予了我很好的孩子,我们对这段养育经历处理得也相当好。不过,还是有一些艰难的时刻,是非常令人为难的。 这些噩梦之一出现在1974年的一个星期天晚上,当时丹尼尔九岁,里安快五岁了。我被邀请在我们家附近的一次礼拜上讲话。事实证明我那天晚上犯了两个大错误:第一,我决定讲关于规训儿童的话题;第二,我带了两个孩子跟我一起去教堂。我早应该知道这一点的。 当那天晚上我发表完那发人深思、风趣、引人入胜的和增益知识的讲话之后,我站在教堂内殿前面,跟那些想得到更多建议的父母们谈话。大概有二十五位母亲和父亲围在我的身边,每个人轮流问一些具体的问题。我站在那儿,像一台自动售货机一样发挥着高深的育儿智慧。这时,我们突然都听到从二层的座位上传来巨大的打击声。我惊恐地抬头一看,看见丹尼尔正在座位上追打里安,他们咯咯地笑着,跌跌绊绊着,跑着穿过上面一层的楼层。这是我一生中最尴尬的时刻之一。当我自己的孩子正在教堂中撒野的时候,我既很难继续对站在我面前的那位女士谈论怎样教育她的孩子,也不能轻而易举地亲自控制住我的孩子。最后我抓住了莎莉的眼光并示意她去抓住孩子们,制止他们在第二层座位上的胡闹。从那以后我再也不带着孩子们一起讲那个问题了。 我讲这个故事是为了阐明对孩子的正确培养所要达到的目标。这个目标产生不了十全十美的孩子。即使你在家中实施一套完美的规训体系,这在历史上从来没有人做到过,你的孩子也仍将只是孩子。不时地他们会很愚蠢、喜欢破坏、懒惰、自私和--是的--无礼。这些都是人类的本性。我们大人也有同样的问题。此外,这些发生在孩子身上更是在所难免。男孩们和女孩们就像闹钟一样,你必须给他们上发条让他们走。我的观点是,本书中所阐述的原则并不是为培养能在客厅中交叠着手坐着,思考爱国的和高尚的问题的完美的小机器人而设计的。即使我们能够做到这点,也最好不要去尝试。 依我看,主要的问题是接受我们的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原始品性,然后逐渐地把他们塑造为成熟、有责任感的和敬畏上帝的成年人。这个过程要花费20年时间,它会带来进步、挫折、成功和失败。当孩子13岁时,有一段时间你可能会抱怨他忘记了你认为你已教过的每一件事--礼貌、善良、文雅和有格调。但是此后,成熟将接踵而至,早先种植成的小小绿芽将开始破土而出。观察从幼儿期到成年期这富于生机的20年中孩子的进步,是每个人生活中最丰富的体验之一。 现在让我们来讨论在培养孩子的常识中其余的四个原则。 原则2:最好的沟通机会往往在一次训戒事件之后出现。 没有什么东西比父母在受到挑衅之后取得决定性胜利能使父母和孩子靠得更近。如果惩罚是孩子“自找的”,他完全明白他是罪有应得的话。父母展示权威而获得尊敬的过程与任何其他过程都不一样。孩子在当初的泪水消失之后往往会表现出对父母的爱。 因此,父亲在孩子们的公然反抗面前不应该畏惧或退缩。这些情况必须作为重要的事件而未雨绸缪,因为它们能提供机会向男孩或女孩传递在其他时间无法表达的口头和非口头的信息。请允许我再强调一次,我并没有建议父母们在这些情况下使用过度的惩罚。相反,少量的难受在软化孩子的叛逆精神上会起到持久的作用。不过,体罚必须有足够的分量让孩子流出真心的泪水。 在感情沟通之后,孩子通常会想要投入父母的怀抱,并且他应该受到一个张开、温暖、充满爱的怀抱的欢迎。在这个时刻你可以跟他倾心交谈。你可以告诉他你是多么爱他,他对你来说是多么重要。你可以向他解释他为什么受到训戒和下次他怎样避免这种困境。这种形式的沟通通常是其他规训形式所无法做到的,例如让孩子站到墙角或拿走他喜爱的玩具。一个牢骚满腹的孩子通常是不想进行交谈的。 我妻子曾经遇到女儿丹尼尔的一次公然反抗,就可以证明这一点。那时丹尼尔还是一个仅满了15个月的跟屁虫。莎莉想生火,她必须到外面车库后面去找一些柴火。天正在下雨,所以她告诉正光着脚的丹尼尔在门口等着。丹尼尔很早就学会了说话,她知道这个命令的意思。但是她突然要跳着穿过湿湿的天井。莎莉抓住她,把她拉了回来,严厉地重复了一遍那个命令。但是莎莉一转身,丹尼尔又赶快跳了出去。这对一个明白的命令来说是一种明显的反抗行为。然后,在第三次的时候,莎莉就用一根小棍子敲了丹尼尔小巧的腿几下。在孩子的泪水干了之后,她走到火炉旁的莎莉身边,伸出胳膊说:“我爱你,妈妈。”莎莉温柔地用胳膊拥抱住她,哄摇了15分钟。在这个充满爱的时刻,莎莉轻柔地告诉了她服从的重要性。 父母拒绝的是孩子的行为而不是孩子本身,如此惩罚之后,父母的温暖抚慰对说明这一点是非常要的。“现实疗法”的创始人威廉姆·格拉斯在描述“规训”和“惩罚”的不同时,清楚地区分了两者。规训针对的是对抗行为,孩子会毫无怨言地接受它的结果。他把“惩罚”定义为针对具体个人的一种反应。它代表的是一个人伤害另一个人的愿望,并且它是敌意而不是感化之爱的表达。因此,它经常受到孩子们深深的怨恨。 虽然有时我会交换地使用这两个术语,但是我同意格拉斯的基本前提。毫无疑问,纠正孩子的错误但却让他或她感到不被喜爱、被嫌弃和没有安全感,这种方式是不对的。防止这种事情发生的最好的一种方法就是在训戒性事件中有一个充满爱的结束。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文化教育频道。
|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