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文教信息 > 教育专递 > 正文

清华毕业生关键字:就业 读研 出国 创业 爱情

http://www.sina.com.cn 2001/04/27 11:57   中国青年报

  清华毕竟是清华,这所一流学府里的天之骄子们,谈起自己的未来,自然有着一些不同的地方。他们说:在清华,你毕业时不用为就业发愁,而只是考虑选择什么工作的问题;在清华,如果你想读研或出国,一般都能成功;创业,或迟或早都可以干,没必要非在毕业时考虑;爱情嘛,有过,毕业时是不是再来一次,那还得看情况而定。

  这就是清华的毕业生,自信、从容,而头脑又异常地清醒。

  又是一年芳草绿。各大学四年级的学生们面临毕业都在忙活着,抓紧时间设计或实施着自己的未来。近日,本报记者来到了清华大学,对一个毕业班———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97(2)班进行了实地采访,我们想通过这个点来做一番立体观察,即将毕业的这些大四学生,他们都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

  就业目标:30岁前有房有车

  现在已经快毕业了,97(2)班的同学回想起刚入学时师兄师姐们的教导,觉得那真是至理名言:在清华,你毕业时不用为就业发愁,而只是考虑选择什么工作的问题。现在看来,这句话确实是兑现了。

  说这话兑现了,得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其一,本科生毕业时,选择就业的人非常少。以97(2)班为例,这个班总共31个人,准备出国的有6个,推荐上研究生,包括校内推荐和校外推荐的一共22个,全班也就3个人需要找工作。据清华的学生介绍,这种现象在清华特别普遍,从全校来看,最后真正就业的,也大致就占毕业生总数的10%%左右。

  其二,就是这么一点为数不多的需要找工作的毕业生,还有许多单位来抢。在一些热门专业那里,比如计算机、通信等系,据说求职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比例已经到了1 44,即便在一些冷门专业这里,这一比例也达到了1 10左右。一方面,选择就业的毕业生相对于其他院校要少;一方面,许多用人单位又慕名而来,形成这种悬殊的供求比例也是情理中的事。

  常年以来形成的这种供求比例,使得清华的毕业生不为找工作发愁,而是掂量着手中的用人单位,挑三拣四一番,也是个普遍现象。但是,回归到具体某个毕业生身上来说,这样的供求比例也未必就意味着他一点也不用着急。

  97(2)班的任月说:“供求比例,对某些学生的具体选择来讲也许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比如,某钢铁企业到某专业来招人,这专业只有10个毕业生,但企业有200个用人岗位,这一比例是1 20,可是学生谁也不愿意去,这个比例还有什么意义?”任月现在手里也有若干企业的用人意向书,但是他都不满意,他宁愿自己去找。

  在高校毕业生分配问题上,自从打破“统一分配”,实行“双向选择”的市场化人才调配体系以来,许多大学生和家长着实感觉到了找工作的不易,而许多学校也为登门要人的单位少而发愁。清华的毕业生,却对这样难得的供求比例不屑一顾。有人说,这些孩子真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其实,也不能简单责怪清华学子们,毕竟时代变了,人们的择业观念也变了,对于工作,人总不能“拣到筐里就是菜”吧。

  现在,任月还没有落实单位。不过,他显得相当自信。他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我现在也并不是很着急。”对于未来,任月也有自己的打算:“我即便工作了,也绝不会在一个地方干20年,这也太没劲了。我打算前3年找个稳定点的、月薪三四千元的工作,然后不断跳槽,换几个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最后自己出来干。我的目标是30岁以前有房有车。”

  读研究生:再简单不过的事

  清华的本科生在毕业的时候,平均有70%%的人能升读研究生。据97(2)班的同学介绍,清华有一种“推研制”,分“内推”和“外推”。“内推”就是校内推荐读研,即每个班约有30%%的学生可以免试“推荐”就读本校的研究生,只要你的平时成绩累积达到一定标准。“外推”就是向校外推荐读研,每年其他科研院所“送上门来”的读研机会也很多,只要学生平时成绩累积达到一定标准,推荐出去也不成问题,因为校外的科研机构都相当看重清华学生的基本素质,这样推荐出去读研的能占20%%左右。除了被“推研”的,另外20%%的学生通过考试,也能轻轻松松上研究生。清华在招考研究生时,对本校本科生有较大倾斜,比如某个专业招10个研究生,本校的就可能占7个,外校的很少。

  所以,在清华,读研究生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

  97(2)班的王津楠,现在已经被“内推”为光学工程专业研究生了,只等下个学期,就开始自己的新学年了。他说:“我从一进大学,就知道自己一定能上研究生。我们学校‘内推’的比例本来就高,而我们这个专业更高,每年有70%%的本科生能被推荐上本校的研究生。我的成绩在班上还不错,所以我从很早就认为自己读研是没有问题的。”

  在王津楠这样的学生眼里,就根本没有考研的概念,外边传的考研如何之难,竞争如何之激烈,他听着就跟听天书似的。

  说起读研究生的初衷,王津楠说是为了把自己放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之上。“读完研之后,我可能考虑出国,或者直接就业,我自己比较喜欢在国家部委呆着,到时候可能会选择一个。”

  对于外界说的“清华的本科生比博士生和硕士生好找工作”的说法,王津楠大惑不解:“我还真是头一次听说。”他说,说这话的人可能是从求职与用人单位比例那里出发的,也不排除有的用人单位喜欢招本科生,但这不能说明研究生不好找工作,只不过研究生选择的单位要比本科生去的单位起点更高罢了。

  “何况,读完国内的研再出国深造的也大有人在。”王津楠最后说。

  要想出国:一般都能成功

  除了本科四年一心就想着读研的,在清华,一进校门就憋着要出国的也大有人在。97(2)班的孟元亮就是这么一位。

  孟元亮说:“我刚考进清华的时候,就听师哥们说,清华的学生是根本不用愁就业的,区别只在于你出来以后干什么,所以在四年的本科学习中,我一直在考虑着出国。从小我就有出国深造的梦想,上大学之后这一愿望更加强烈了,因为就我这个专业来说,国外的科研条件要比国内好得多。”

  据了解,在清华学生中,研究生毕业后出国的比例高达20%%,本科生里虽少一些,约有10%%,但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在清华,只要下定决心出国的,一般都能成功。成功的原因是,一则清华学生本身的素质比较好,考公费留学比较有把握;二则国外大学也认清华的牌子,清华学生申请来奖学金的机会也比较大。

  孟元亮说:“还没听说过谁一心想出去,最后却没出成的。说过要出去,最后没出去的,是那种可出可不出的人,他们本来就心猿意马,选择比较多。”

  大三头一学期,孟元亮与几个同样有出国打算的同学一起参加了出国考试培训班,上了12个星期的周末课,通过了GRE和托福考试。有一个阶段他也曾产生过动摇,但后来再一看,清华大学出国的人大部分能学有所成,不管是留在国外还是回国,都干得不错。所以,从大三第二学期起,他又重新坚定了出国的决心。

  现在,孟元亮和其他的“出国一族”们正在等着来自国外大学的通知书。他们一般每人都报三四所大学。孟元亮说:“有的同学已经拿到了通知,我的也一定快到了。”说这话时,他非常自信。

  创业这事:还是要慎重慎重

  97 2班的杨宇欣,是班里为数不多的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谈起学生创业,他说自己虽然没做过这样的尝试,但也知道“在校学生到社会上创业还是很难的”。

  杨宇欣认为,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仅凭激情和书本知识,最后是难以完满实现自己理想的。目前,要创立自己的事业,关系网有时是很重要的,还要考虑创业初期的资金、人事、建公司的法律程序等等。而这些,在现实中往往是很麻烦的。

  作为一度创业成风的清华大学的一个学生,杨宇欣看待创业比较理性:“清华的学生很多,能力也各不相同,并不像外界说的那样,似乎每个人都能出去创业。可能有的人适合在研究所做实验,有的人则愿意在外面自己闯,不能一概而论。”

  以前的学生创业,一般都是做互联网,而现在做网络的风险性太大,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好“扎钱”了。要想发展成一定规模,更非一朝一夕之事。像曾经休学创业的某个学生网站,开始很大程度上借助了媒体的炒作,当初的投资者可能现在都非常后悔,有的已经撤资了。

  对采取休学的方式出去创业,学校也不提倡。而且功课很紧,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小杨马上就要毕业了,他不在班上的“推研”之列,也没有出国的打算。他说,自己想先工作五六年,积累足够的资金和经验,到30岁以后再出去自己干。

  关于爱情:最不浪漫的大学

  虽然说清华的“金本科”们,找起工作来可以说是“不愁嫁”,而在毕业的关口与他们谈论“清华毕业生的爱情”这个话题,多少会让慨叹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清华男生们有点尴尬和无奈。因为我们没逮着女生采访,就只好让林凯这个有过浪漫史的97(2)班男生主侃了。

  林凯说:“我曾经谈过一次恋爱,那是在大一的时候。我和她是高中的同学,也是老乡。”停顿了一下,“我们好了有两年吧,后来分手了。现在,我没有爱情。”

  林凯的前女朋友,是在另一个城市上大学。也许,这是让两人从情深意浓到淡然分手的最根本原因。那有没有考虑过“就近取材”,在本校培育爱之花呢?“当然也想过,但首先是客观条件不允许,我们清华的男女生比例本来就失调,内部解决显然不可能。比如说,我们班有31个人,5个是女生,而现在已经有两个内部解决了。要想找女朋友,只能到外校去想办法,而我们前三年功课比较紧,不怎么到外校去,机会自然就少了。”林凯笑着向我解释,“这也是学校性别单一化遗留的恶果”。

  经常上网的林凯,说到时兴的网恋时,坦言自己不是那种前卫的人:“现实中的距离就已经很可怕了,虚幻的网络情感就更假了,我是不会尝试的。当然也不想瞎骗女孩玩”,停了一下,“而且,我也不知道跟我聊的人是不是女孩。”

  “快毕业了,我也期待第二次爱情的到来,但是我会先考虑周全再做决定。”这时的林凯又恢复了严肃,“其实大学恋爱的成功率很低,这一点全中国都一样,尤其是临毕业时常常会劳燕分飞。但说实话,我身边还没有这样的情况。当然,最根本的问题是,我们中的大部分人根本就没时间谈恋爱。”

  有这样一个说法,在清华,最牢固的爱情就是两个人从本科到读研一直在一起。可即便这样的故事,也是少之又少。清华是一个最不浪漫的大学。(贾双林/统稿 贺莉丹 吴杰 彭婷婷 赵庆国 吴菲/采写 )(青年时讯)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文化教育频道

发表评论】 【金庸客栈】 【金庸客栈】 【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相关链接
女大学生毕业求职与性别歧视“致命邂逅”(2001/04/24/ 07:23)
专家呼吁:建立个人信用体系 打破大学生求职壁垒(2001/04/17/ 08:13)
大学毕业找工作 花费3000到4000(2001/04/16/ 16:34)
黑龙江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可享受减免税收(2001/04/12/ 06:31)
大学校园里的最后一战:从毕业到就业 专题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2001高考专栏全新推出 600所高校一网打尽!
来星座频道解读命运密码 把握爱情脉搏!
美军侦察机撞毁中国战机事件
新浪网网友个人专辑全新改版
乐坛群星闪耀5-1工体 新浪网与你同申奥
中国队第7次冲击世界杯
GlobalEnglish 三个月练就流利口语
第一届新浪全国妈妈宝宝五一大聚会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