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大半年学前班的儿子有次突然问我:“妈妈,你觉得钢琴好听还是人唱歌好听?”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谨慎地回答:“我觉得都挺好听的啊,你说呢?”他很认真地答到:“我觉得钢琴要好听些,钢琴可以同时弹两个旋律,可是人只能唱一个,除非你找两个人来一起唱。”我不禁对自己的回答感到惭愧,同时也很诧异他居然开始感觉到和弦的美妙,喜欢更加有厚度的音乐!惊喜之余,我开始探究他的这种意识是从哪儿来的。
相比起其他学科,音乐在美国小学教育里算是很被重视的。从学前班开始就安排有五线谱,乐理知识的学习。不过这些都是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穿插进行的,孩子们毫无压力,快乐地接受着音乐的启蒙和熏陶。
儿子每周都会有音乐课,在一个专门的音乐教室里上。教室里有很多乐器,分配给不同年级的同学。当然,越高年级的同学可以玩的种类越多。学前班主要是些打击类乐器,有正规的鼓、琴,也有他们自己制作的各种发声物品。音乐课的形式也很多样,有时是老师领着同学们玩乐器;有时是老师弹钢琴教唱歌;有时是几个老师使用不同的乐器,组成个小乐队给同学们演奏;有时是安安静静地学习乐理知识。儿子很喜欢音乐课,他觉得每次都“玩”得非常开心。
看似轻松散漫的音乐课堂,其实孩子们所获不少。有次儿子在家拿个纸杯装了些米,再用胶带封了口,摇起来“唰,唰,唰”地响,就很得意地说他做了个乐器。好朋友来家里玩,随手拿个罐罐敲起,两人配合,一个“唰”,一个“嘣”,加上念念有词的说唱,他们就认为是一个band,就差找我们大人们索要门票了。从学校的音乐课堂,孩子们会渐渐发现自己喜欢的乐器,儿子学习钢琴,好朋友学习吉他,都是他们自发要求的。创造力,想像力有了,兴趣也培养了,非常棒,不是吗?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孩子们定期的“音乐会”。通常是由高中生和小学生联合举办的。这种“音乐会”活动通常是半天时间,从学前班到五年级的孩子分两个年龄段参加。“音乐会”的目标是,高中学生演奏、领唱,小学生合唱、配舞,在大舞台上给家长[微博]们汇报演出。整个过程由高中学生策划组织,小学生的家长们先把孩子送到指定地点,然后可以离开三个小时左右。在这段时间里,高中学生负责从教授,到组织练习、彩排,到所有孩子都能上台演出的水平。第一次参加我有种等着看一群“小鸭子”出洋相的心理。但当我坐在安静的演出大厅里,看到他们套着统一的主题T恤列队出场的样子,觉得还真有那么一回事。音乐响起,大孩子和小孩子默契地配合,尽管有些动作还是不够整齐,节拍也不见得很准,但是每个人都很自信,很享受,既享受音乐的节律,也享受努力的成果!而这仅仅是来自于短短三个小时的团队配合,可以看出,无论是领导者高中生还是参与者小学生们,他们都尽力了,非常棒的体验!
以前在国内的时候,时不时会听到有些家长让孩子学音乐的目的是为了升学时可以加分。于是,苦练乐器,参加比赛,考级成了孩子学音乐的负担,学音乐不再是快乐的。相比之下,美国这边的乐器风没有那么盛,孩子们对音乐的体验是在更“泛”、更“野”的形式下边“玩”边学的。学音乐的目的在于什么?最关键是能让孩子在音乐中找到快乐,而找到快乐的前提是孩子喜欢音乐,对音乐有兴趣。而培养兴趣,不就是应该创造条件,让孩子快乐地爱上它吗?别忘了,我们应该是“playthe music, not the instrument”(“演奏音乐,而不是乐器”—来自儿子音乐学校的墙面标语)。
作者:逃逃妈妈
新浪教育国际学校库独家提供全国300余所国际学校信息,可一站对比查询学校信息,详情请点击:http://ischool.edu.sina.com.cn/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国际学校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