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老师质疑什么是孩子“大有出息”?

2015年01月15日10:41  新浪教育 微博    收藏本文     
文章配图文章配图

  经常看到某“专家”用很多例子,包括统计学例子,来说明“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最极端的,是用统计发现原来各省的“高考[微博]状元”,原来到现在没有一个有大出息的。没有“成为行业领军人物”。于是我感觉极为疑惑了:什么叫“有大出息”?世界首富,算“大出息”吗?可惜全世界只有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算“大出息”吗?可是,很多获诺贝尔奖的人,也不是“行业领军人物”!

  我理解很多“专家”的苦心。他们的意思是想告诉家长[微博]们,不要给太多压力给小孩,让他们自由发展,比让他们整天沉浸于“补习”,“奥数”之类的东西要好得多。即使拿了什么“奥数”冠军,成了“高考状元”,也未必见得将来会成为永远的状元,何必如此给压力小孩呢?但是,我相信这些专家们假如自己有孩子,如果没法把他们送出国的,一样会给他们加压力,谁都不敢跟体制、跟系统闹着玩。

  在教学第一线的中国大陆教师们都知道,高考,中考[微博],考的其实是游戏规则和临场发挥,已经跟奥运比赛差不多了:一个上届(四年前)的奥运冠军,这一届能卫冕的可能性就小很多;假如是三届以前的奥运冠军,这一届基本就没戏了,连资格赛都未必能进。同样,四年前的高考状元,今年参加高考能不能进一本都很可疑,更别说再次当状元了。假如是十二年前的高考状元,今年参加高考铁定考不上。这个现象在美国是不可能出现的。十年前参加SAT考试满分的人,现在参加SAT考试,虽然未必满分,但分数也会接近满分。这就是不同的体制和系统。在中国独特的系统之下,假如不给小孩子从小就加压力,其实就等于放弃他的未来。在还没有找到一个更好的选拔人才机制之前,中考和高考,无论怎么改革,都是换汤不换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孩子压力大的现状,更加无法改变一直为人诟病的所谓“中国学生缺乏创造力”的伪命题。

  回到开头:有没有“出息”,其实也是一个伪命题。任何一个人都能找到一个不如别人的地方。因此,要证明一个人“没有大出息”,其实极为容易,因为肯定能找到一个在同一行业内比他更厉害一点的人。即使是比尔盖茨,我们也可以说“微软不如苹果的股价高,因此,你也不算有什么大出息。”在那位云南专家的“高考状元名单”中,我们看到不乏在美国的大学里面当教授的。在美国大学教过书的人都知道,拿到终身教授职位的都不是普通人,在某些大学甚至在校园里面有专门的停车位给教授的。而这还不算“有大出息”,“行业领军人物”,难道在成人的世界里面,也要设一个“世界状元”才叫“有大出息”?

  本文选自《邂逅美国的方老师》新浪博客,点击阅读原文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国际学校频道

文章关键词: 美国老师中国教育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