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家庭变故中美妈妈咋回答“爸爸去哪了”

2015年01月27日09:57  新浪教育 微博    收藏本文     
文章配图文章配图

  生活的变故不管是大是小,对于成长中的孩子都是压力。这些变故包括亲人的逝去、父母离婚或者分居、目睹父母之间的不合与暴力、家庭经济突遭不测、失去心爱的宠物、搬家转学等等。在孩子面临生活变故的压力时,天下的父母都会心疼自己的孩子,希望孩子不受负面影响,顺利度过难关。但是,中国父母和美国父母对待遭遇压力的孩子,往往有不同的认识,并采用不同的方式。

  比如,一个正要进入青少年刚要上初中的孩子,父母离婚,这个孩子被判给了妈妈。中国的父母认为:这事想法不让孩子知道!不然会影响孩子学习成绩。当孩子问起“爸爸哪儿去了”之类的问题,中国妈妈习惯回答:“你还小,等你以后长大了就明白了。”美国的妈妈会搂着孩子:我们离婚了,我知道这件事让你难过,我也一样。但是我们都爱你。是啊,你问的问题很有意义,我现在也没有答案,我们可以一同找到答案。

  当孩子想念爸爸的时候,中国妈妈会这样对孩子说:“你从此以后不要去想他!这个人不配做你的父亲!你从小他也没有管过你。而且他对妈妈不好!以后你把他忘了!”美国父母会这样对孩子说:“是啊,爸爸那么爱你,你一定更会想念他的。来,我们跟爸爸打个电话。告诉爸爸你想他带你去哪儿玩啊?”

  在没有了爸爸的日子里,中国妈妈常对孩子说的话:“以后妈妈就全靠你啦”, “你今后要好好学习”“你只有好好学习,将来才有出息啊!” “以后你没有人可以依靠了。你必须努力才行。” 美国的妈妈往往对孩子说:“我知道发生这样的事情对你很不容易,也很不公平。但是我们可以一同克服困难。”

  对于孩子遭受的心理创伤,中国父母多半会这样认为:“现在孩子有点不适应,但以后慢慢长大就好了。”美国父母会跑到心理师那里讨教:这种态度造成对孩子的“二手情感伤害”。孩子会认为大人不关心他。他小小的心灵就会记住:在这个世上,我就是唯一遇到这种事的人。于是美国父母会对孩子说:“告诉我,你的感受是什么?”

  有些孩子遭遇到家庭的变故之后,并没有表现出调皮捣蛋的叛逆行为。于是父母感觉松了口气:“这孩子经过这场变故,一下子长大了!每天自己安静地上学,放学就回到家里。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做功课。美国的父母会跑学校找老师、找学校心理辅导师,想办法让孩子参与同伴的活动。他们的心理师会告诉他们: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最需要得到同伴的认同,这是他走出创伤最重要的成分。

  在对待孩子遭遇家庭变故的认识和方法上,中国父母和美国父母最大的区别:中国父母忽视情感的需要,而美国父母比较看重情感的发展。科学有足够的证据显示,经历创伤事件之后,在压抑情感中长大的人,将来就会发展多种人格障碍,也会罹患身体上的疾病,让他们无法为自己的幸福做主。

  作者:杨虹(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华声报》、《西华报》专栏作家,从事心理辅导的工作十多年,曾出版《重返伊甸园》、《慈祥与残酷:透视中国式父母之爱》。

    本文为国际学校栏目独家稿件,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与出处。

  新浪教育国际学校库独家提供全国300余所国际学校信息,可一站对比查询学校信息,详情请点击:http://ischool.edu.sina.com.cn/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国际学校频道

文章关键词: 家庭教育中美差异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