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完全放养的孩子不可能去哈佛大学

2015年02月06日10:24  新浪教育 微博    收藏本文     
文章配图文章配图

  这几天,我在和国内的一位编辑交流中美教育理念并考虑可能的合作机会。这位编辑和我探讨的一个话题是“放养”和“圈养”。

  编辑提问:

  看到两本最近热卖的家庭教育图书,一本叫《我在美国做妈妈:耶鲁法学院教授的育儿经》,另一本叫《“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这两本书,都很典型,前一本是英文名为《BattleHymn of the TigerMother》的中译版,据说在美国也很火,讲述的是这位以“严格”著称的妈妈,如何通过东方教育理念,在管教和约束中,将孩子培养为精英的故事。而另一本,则是个性化教育实施的结果。这两本书,代表了目前两种养育孩子的方式,一种是“圈养”,一种是“放养”。针对这两种观念,您有什么看法呢?

  我的回复是:

  这两本书我都知道,但我还没读。不过作者的基本思路我是知道的。我的看法,“放养”和“圈养”都各有利弊,平衡两种养法,才比较合理。我本人是倾向于管孩子的,所以我主要说说我对“放养”的不解。

  我很难相信完全放养的孩子能去哈佛。美国公立学校教育看似轻松,但如果孩子想在功课上出类拔萃,而且要上哈佛那种学校,家长[微博]不在课后给孩子加码,孩子很难做到出人头地。除非这孩子天生就是神童,根本不需要超前教育。但我们关注的是普通孩子,这种神童孩子的教育思路不值得大多数人借鉴。我之所以发出上面这样的感慨,是因为自己曾经被误导过。

  有一种美国华人家长,平时总说他们并不管孩子,他们让孩子自由发展。事实上,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我认识一位妈妈,就是这样的一种家长。她常对我们说,孩子那么小,管啥呀。有一天,我去一家书店带孩子买书,无意中看到这位妈妈和她的8岁孩子。当时,她正在书店的阅读区给孩子讲中国小学算术课本。

  我看到他们母子在攻克如此高难度的算术之后,真的特别震惊。看到我的惊讶神色以后,那位妈妈慌慌张张地把课本往书包里塞。在美国长大的孩子想学中国算术,首先孩子得中文过关,然后才能听得懂算术那部分的内容。这一切,得需要家长付出多大的心血呀。如果这种管教都不叫管,那还什么叫管呢?

  我的基本意思是说,有些家长嘴上说不管孩子,但暗地里却给孩子加油,然后对外说,他/她不管孩子。这样的家长就会误导别人。我觉得这样很不好。(文/陈晚)

  本文选自《水影儿》新浪博客,点击阅读原文

  新浪教育国际学校库独家提供全国300余所国际学校信息,可一站对比查询学校信息,详情请点击:http://ischool.edu.sina.com.cn/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国际学校频道

文章关键词: 家庭教育育儿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