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家长:德国教育不用孩子赢在起跑线

2016年02月29日 11:13 新浪教育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最近,儿子有点黏我,每次我回家的时候,只要一开门,儿子无论在干什么,除了他睡着了,他都会啪的一下翻身起来,在床上就会爬到床沿,等我进来,一看到我进来,他就会主动伸出双手,等着我抱他。

  如果在地上的话,他就会嘟嘟的爬到我的面前,慢慢扶着我的膝盖站起来,现在儿子勉强能走路,但是得有人牵着,如果自己走的话,只能走三两步就倒下了。

  我媳妇跟我说,她出去的时候,别人问儿子多大了,媳妇说一岁两个月,一看还不会走路,都像看怪物一样看着我儿子,还对儿子和媳妇指指点点,好像儿子走路迟是天大一个事儿。

  我认为走路都属于本能,P大点事儿都不算,顺其自然,我甚至都不教他走路,等他骨骼到了能承受他的体重时候,他自然慢慢就会沿着墙壁或床沿走了,熟练了慢慢就直接走了,有的人一直都说不让子女输在起跑线上,其实父母早就决定了孩子的起跑点,要输也是输在父母的身上。

  今天回到家,我把积木给儿子打开来玩,这是过去一个朋友送的,过去儿子太小,根本没办法玩,一直都没拆开,现在儿子可以玩了,我就和儿子一起玩,媳妇去炒菜,我就陪儿子玩积木。

  一般人和孩子玩积木,主要是以小孩子为主,自己配合孩子玩或看着孩子玩,我挺奇葩的,我是独自去偷“欢”,我不管儿子怎么玩,他爱咋玩咋玩,不搭理他,我一个人在旁边玩儿积木。

  刚开始,儿子总是来破坏,我刚搭起来,儿子就推倒了,推到后我又重新堆积,一连反反复几次,每次我都玩的很开心,别看积木就那么几种造型,那可是可以搭无数造型出来,跟变形金刚似的,我估计比变形金刚还NB,玩过的就懂,很好玩,很有意思。

  后来我离儿子远一点,儿子也不过来打搅我了,他也自己在那里拾掇来拾掇去的,一个人玩的不亦乐乎,我就不断的在那里堆砌造型,做各种尝试,过了一会儿,儿子就把旁边的积木给我扔过来,不扔的递过来,我就不断的在那里摆造型,没用多久,一个城堡的造型就被我摆好了。

  这时候儿子想过来堆砌,一直想爬过来,我抱着他都抱不住,我估计他是想过来搞“破坏”——直接把我搭好的积木推倒,我连忙喊孩子他妈过来,把儿子放在积木旁边,赶快拍了一张照做个留念,以后等儿子大点就告诉他,这张照片是他一岁2个月的时候,和爸爸一起合作搭的积木……

  拍完照后,儿子顺手一推,搭好的积木“轰然倒塌”,我跟儿子说,这么好的造型,就被你推倒了,儿子看着我,咯咯地笑,我抱起儿子,在他额头上亲了一口,儿子又偷袭我,打了我一巴掌,现在儿子是越来越调皮了。

  最近在看小孩子教育的内容,其实,小孩子根本不是教育出来的,而是引导出来的。

  今天,媳妇给我分享了一篇小孩子教育的内容,我看完后相当震撼,也觉得非常实用,这是我写日记以来,首次半篇分享他人的文章,因为我看完就想分享,真的值得每个家长(微博)看看,看看我们的教育是不是真的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下内容来自来网络)

  在德国的时候没思考过这个问题,但是发现很多意外的东西:

  1.德国幼儿园没有年级,所有年龄的都混在一起。

  2.德国学校都是半日制的,下午没有课,只有课外活动。

  3.英语3年级才开始学习。

  4.小学4年级毕业,根据老师推荐升学,学习技工,中专或者上以后能上大学的文理中学。上大学的比例还没中国高。

  5.没有本科生(后来根据欧盟要求更改了一些),要么就读到研究生。

  6.重视实践课程,抽象的数学学习进度至少比中国晚2年。

  7.为什么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世界上一半的诺贝尔奖?答案竟然是——不要过早过度开发儿童智力。所谓“输在起跑线上”是伪命题,提早读的都是没用的,最多给家长们乐乐,炫耀一下,显得自己孩子比人家能会外语了。会背古诗了等等,没用!

  德国宪法禁止学前教育。

  徳裔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占总数的一半。通过国家介入,禁止对孩子过早开发智力,避免将孩子大脑变成硬盘,留给孩子大脑更多的想象空间。孩子在小学前“唯一任务”就是快乐成长。

  1.不该过度开发孩子智力。

  原以为在德国只有幼儿园的孩子不允许学习专业知识,后来才发现上小学的孩子也不能学习额外的课程,即使这个孩子的智商超过同龄人。

  来自科隆的桑德拉写到:“今年我儿子7岁,我向学校老师提出,能否额外教他一些东西,因为他5-6岁的时候就自己在家学会了基本的阅读。书写和简单的数学计算。老师表示反对并说:您应该让您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保持同步。

  一个星期后我再次去见老师,并出示了孩子高智商的证书,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持,但老师用一种奇怪的眼光看着我,似乎我像来自外星的人一样。

  老师进而解释,孩子智力被过度开发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必须给孩子的大脑留下想象空间。过多的知识会使孩子的大脑变成了计算机的硬盘,常此下去,孩子的大脑就慢慢地变成了储存器,不会主动思考了。

  尽管如此,我对德国禁止学前教育的做法还是不太理解。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专门请教了德国的教育人士,他们让我找《基本法》来看看。

  翻开联邦德国《基本法》(即宪法),我大吃一惊。其中第七条第六款明确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我还是不明白德国宪法为何这样规定,只好再请教有关的教育专家。

  他们告诉我,孩子在小学前的“唯一的任务”就是快乐成长。因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应该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

  如果说在上学前对孩子非要进行“教育”的话,那“教育”的重点只有三个方面:

  一 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允许暴力、不大声说话等。

  二 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幼儿园期间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手工制作,让他们从小就主动做具体的事情。

  三 保护孩子情感胚胎,培养情商,培养领导力。

  原以为只有德国才有如此奇怪的规定。后来查了一下欧洲有关国家的情况才发现,他们对待小孩子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异。

  2.学前教育破坏想象力。

  与欧洲相反,中国的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已经把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基本上都学完了。人们有理由担心,欧洲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已经输给了中国的孩子。其实,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

  欧洲人普遍认为,孩子有自身的成长规律,他们在相应的阶段要做相应的事情。表面上看中国的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很扎实,但他们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已经被破坏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动接受知识而疏于主动思考的习惯。

  暂且抛开中西教育优劣的争议和评判,让我们来关注德国教育的成果: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德国人(含移民(微博)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德裔)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将近总数的一半。

  换句话说,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一半的诺贝尔奖,而全球另外60多亿人口只获得了剩下的一半。难道这是种族的问题?恐怕没有这么简单。

  让我们重新审视德国的教育,看看他们的做法是否值得我们鉴借。

  朋友们,我们要对“起跑线”和中国的教育体制有重新的认识了。“硬盘”的后果是毁了一切的未来。

   本文选自博客《time奔腾的博客》,点击阅读原文

  随着国际学校的蓬勃发展,一方面学生升学拥有更多选择机会,另一方面繁杂的信息也使家 长陷入了择校困境。为此,新浪教育(微博)在4月中下旬举办“新浪2016国际学校择校巡展”,京沪两地近百余所国际学校将参展。欲知更多信息,详见:新浪2016国际学校择校巡展火热开启

  此外,新浪教育为此次展会特推出针对国际学校家 长的调查,填写此调查者择校展当天可优先预留讲座区座位,调查详见:这些择校问题你是否也遇到过?

  快速报名择校巡展入口: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国际学校频道 新浪国际学校库 报名2016国际学校择校巡展

关注“国际学校家长圈”公众号,优先参与线上线下家长活动。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考圈”微信,随时提醒报考动态

高考志愿通(收录2553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57名专家为您服务)

三步报志愿

1
专业定位
适合专业测评
3166人已测试
2
海选学校
录取可能性报告
3166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2014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北京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重庆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 山西
  • 安徽
  • 江西
  • 江苏
  • 浙江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陕西
  • 青海
  • 宁夏
  • 黑龙江
  • 吉林
  • 辽宁
  • 西藏
  • 新疆
  • 内蒙古
  • 海南
  • 福建
  • 甘肃
  • 港澳台

理科

  • 文科
  • 理科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高清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