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发表了一篇“哈佛要招穷学生”的文章,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文章的起因是因为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于1月20日发布了一篇题为“扭转趋势” (Turning the Tide)的研究报告,在报告中建议彻底改变大学对即将入学的大学生的评估方式,使升学考试不再是那种只喜欢富裕学生的激烈竞赛,而且提议列出了达到这一目标的三点具体建议:
1、要求学生做一些更有意义的贡献:比如对别人、对社区服务,或者参与公益事业。
2、评估学生的道德参与以及对其他人的贡献:跨越种族、文化和阶级的反映不同类型的家庭和社区贡献。
3、重新定义成功:为不同经济实力的学生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减少为获得过多成就带来的压力。
很多人认为:这将预示着美国大学招生制度改革的信号,甚至觉得哈佛要改变初衷,开始广招穷学生了。。。。。。
从本质上来看,美国常青藤很大程度上就是为“有钱有闲的中产乃至上中产阶级”准备的:
1、美国的高等教育的理念与中国不同。
沿袭古希腊和古罗马文理教育的理念,早期的美国高等教育旨在培养能够宏观思考社会问题,并有丰富人文修养的并具有领导能力的精英人才,教学内容也以广泛的 涉猎人文社科中偏哲学的部分为主。这种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精英阶层能够更好的领导社会和固化其阶级优势,而不是教学生赚钱谋生和积累财富的技能。常青藤盟校就是这种理念的典型代表。
2、美国的大学有不同的风格,也对应不同的社会阶层
尽管19世纪后期以来,美国的高等教育在国际思潮的影响和本国左派人士的努力下有很大的改变,不再为上流社会垄断。但所有的文理学院和常春藤盟校的本科项 目都还是以上层社会的子女为主的。富家子弟确实远比普通人家的孩子更容易进入常春藤的学校。与此同时,其他一些19世纪后期建立的以工程和数理见长的私立 大学,如麻省理工、斯坦福、加州理工,则更在意学生本身的才能。而这些学校同时也资助更多的家境不富裕的聪明学生来求学。美国的不同社会阶层有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追求和审美趣味,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基本上各走各的路。这种阶级隔离,使得不同的社会阶层有着不同风格的大学选择,藤校的富人文化更加不会轻易改变。
3、名校更愿意录取“将来更有成功倾向的学生”
作为这些世界顶级的非营利、私立高等教育机构,他们的核心利益和诉求早已超出利润的范畴,而是保持学校在各个领域内的长期竞争力与影响力。学校自然是希望 毕业生在将来成为社会各界领袖,掌握尽可能多的社会资源。就算他们不直接用所掌握的资源回馈母校,学校也会因为他们的校友身份而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因此有 更高潜力成为社会各界领袖的学生才是这些名校最想招的学生。
尽管哈佛等藤校每年也会招收少量有着传奇式自我奋斗史的穷学生,以点缀其校园的“多样性”。广而告之它们的人才观,维持、强化它们良好的社会形象,但真真 儿是极少的。据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的专家们在一份研究报告中的结论显示,在优秀学府上学的大学生中,只有3%的学生来自低收入家庭,而在这个数字中,藤校 的比例更小。
无疑来自富裕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具有成功潜力的优势,因为家庭条件本身对教育资源有无可避免的影响,这些孩子有更好的条件接受全方面的培养,能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掘。相反很多出身较为贫寒的优秀人才往往在后天教育的过程中被埋没了。而且美国大学的录取过程也十分看重裙带关系。据公开报道披露,美国权势家族和地位显赫者的子女事实上都能保证被哈佛、耶鲁等名牌大学录取。而其中家族捐赠是保障他们进入著名高等学府的重要渠道,在申请名校的时候,有时候它甚至比分数更具决定性。
而这种对于穷学生的劣势,对中国学生更加明显,因为:
1、在美国本土学生眼中并不是那么重要的SAT等标准化考试,在申请美国本科的中国学生眼中格外重要,由于SAT在中国的热门程度,以及中国学生的普遍高分形势下,美国大学对于中国学生的SAT录取分数明显远远高于美国本土学生,这导致了中国学生更加锲而不舍的追求高SAT分数,而追求高分的过程中衍生的动辄几万的 SAT培训费、各种练习书、Official Guide哪样不烧钱?无数次的往返香港考点考试刷分、报名费、食宿费,这笔不菲的费用对于穷学生来说简直想都不敢想。
2、另外,藤校的面试是必须的,对于美国的穷人来说,这或许是一个去努把力可能完成的任务,可是对于一个中国的穷学生而言,所要面对的机票、食宿费都是他无法承受的。这还没被录取,开销已经不容小觑了。
3、要想挤进“藤校”,学生比拼的己经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自己独特的个人经历、丰富而耀眼出色的课外活动。而这些,不仅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更少不了金钱的支撑。
4、尽管大家对此避而不谈,但是大多申请藤校的学生无一例外都找了升学或留学(微博)顾问的指导,全DIY少之又少,可是这些中介费至少十万以上,对于穷学生来说 无疑是个天文数字。这还不算申请费用,平均每个学校都在80美元左右,一般申请北美本科再怎么样也得申个七八所吧?还有材料寄送快递费。。。。。。
5、除此之外,由于家庭条件的局限性,大多穷学生的家庭并没有把孩子送出国甚至送进哈佛耶鲁的意识。富人家的长辈往往受过良好的教育,对孩子的教育参与度更高,普通家庭对于孩子教育的关注度很高,但是因为文化资源太少,很多时候并不能改变现状。
也许有人会说,藤校为了招到优秀的学生,会给予全额奖学金,免掉学生的学费,可真实的情况是:穷学生还没走到那一步,就不是被准备路上的巨额开销压倒了,就是被潜在的录取原则给枪毙了。
反过来,对于赴美读哈佛这类藤校的中国大陆富人家庭来说,100多万人民币培养一个子女留美,是小菜一碟。基本上也不会考虑奖学金的问题。
总之,培养对美国有好感的中国下一代,尤其是有家庭背景的下一代,绝对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因此为什么哈佛没有在中国招到一个穷学生,因为哈佛这类藤校本质上就对于中国的穷小子不感兴趣。
本文转自《海蛋Seaeggs的博客》,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