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传媒业的各种人才都很缺乏,尤其缺乏中高端人才。一句话,传媒业缺的是真人才。”朱学东说。
朱学东在传媒业入道较晚。大学,他学的是哲学,毕业后在高校的讲台上站了6年,又在国家机关的办公室坐了5年。2000年下半年后,他才一个鱼跃,真正跳进了传媒业的大海。在他担任《传媒》杂志常务副社长时,着力主导杂志的改版,他的传媒分析文章和主导改
版后的杂志,很快就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优秀的采编人才和营销人才同等重要
在朱学东看来,除了IT行业,很少有像传媒业这样人才密集型的行业了。据说,在领到记者证的人中,90%以上受过高等教育。而这个行业和IT不一样的是,它很难直接从国外挖到人,因为传媒业有很多潜规则,从国外回来的人极易水土不服。
和一些人认为传媒业不缺新闻采编人才的观点不同,朱学东认为,新闻采编人才和市场营销人才一样缺乏。在朱学东的概念里,一个媒体是整体资源的整合,一张报纸、一份杂志不能只靠几篇好文章赢得市场。而要持续不断地提供优秀的文章,这就需要新闻采编人才一定要能跟上时代进步的潮流。
在传媒业的技术环节中缺不缺人才,比如美编、印务?当然缺!朱学东说,一张好的报纸,“面相”就应该让人感到很舒服。
人事、财务这些支持部门缺不缺人才?在朱学东的眼睛里还是缺!因为,一些普通的财务人员不了解传媒业财务的特殊性;而人事部门若不懂传媒业务,招聘考试的标准就一定有问题。
传媒业对职业道德要求更高
虽然传媒行业机会多多,但肯定不是什么人都适合。从人才结构上说,朱学东认为采编团队最需要两种人:一种是还没有沾染多少“恶习”的应届毕业生,他们容易带出来;一种是有经验的人,他们有行业背景,有资源储备,很快就能上手。
专业化是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要有学历,有专业背景。但这远远不够。朱学东认为,传媒业需要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职业心态。这个行业对职业道德的要求比别的行业更高。做好杂志、做好报纸,靠的不仅是头脑,还有人品。
激情与韧性,一个都不能少
“激情”是朱学东最看重的一点。他认为,传媒业是内容产业,靠的是创造力,而创造力来源于对这个行业的热爱。有热爱就有动力,有激情才有创意。没有激情,按部就班,报纸、杂志就办不好。
在传媒业工作,还特别需要学习和沟通能力。面对社会的飞速发展,没有学习能力很快就会落伍。学习的方式是多样的,朱学东说,他自己喜欢聊天,聊天对他来说就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沟通。
传媒人还要有忍耐力,有韧性。朱学东说,这个行业有很多羁绊,不能太理想主义,不能用理想主义代替一切,所以要学会坚持。在这个行业,强者不一定能生存,而生存下来的一定是“适者”。
记者端的不是青春饭碗
针对“记者是吃青春饭的职业”的说法,朱学东毫不犹豫地批判说:“这是心态问题!”他举例说,在国外很多记者都是满头银发,在工作中他们一点不觉得有什么尴尬。资深记者的经历、对社会的认识,甚至所受过的挫折、磨难,对于他的工作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只要他还能保持激情,保持创造力,年龄绝对不是问题。
至于年轻人入道时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媒体,朱学东的建议是先选择大媒体,先当“凤尾”。在这样的媒体中,接受的不仅仅是业务训练,还有企业文化的熏陶。等到事业有了一定基础,积累了一定资源后,如果有人愿意为你搭平台,再去做“鸡头”。陆小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