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部门
外地人就业没有政策限制
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处处长孟宪苍介绍,现在,外地人在北京就业并没有准入制度,更没有门槛。
孟宪苍介绍说,在劳动部门所管辖的范围内,都取消了对外地人就业的歧视性政策。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北京市对家政服务人员的需求十分旺盛,而这些人员80%以上都由外地务工人员包办。
教委
扶持民办学校专接流动儿童
市教委有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教委一直在努力做好流动儿童的入学问题。对于将来北京的教育资源能否完全容纳流动儿童,还没有做过详细的预测。
从去年9月开始,来京务工就业农民适龄子女在京接受义务教育的收费,与有北京市常住户口的学生一视同仁。
有关部门还采取将公立学校无偿提供或租借使用的方式,举办民办学校,专门接收流动儿童。
委员观点
“人口准入制是霸王规定”
政协委员万建中认为,解决人口过剩首先是减少城市间发展的不平衡
万建中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我不赞成搞人口准入制度,这明显就是个霸王规定嘛。”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万建中委员表示,一个城市的活力就在于人的流动,而且是无障碍的。北京想要建立成为一个宜居的城市,不应该在限制人的方面做文章,而关键是城市建设合理、管理规范等方面考虑。
万建中委员认为,北京市是一个移民城市,城市的活力也就在于此。“现在你要限制人口的进入,说白了就是要限制穷人来北京生活,这不就是歧视吗?”万建中说,就算是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流浪、乞讨的人也很多,政府可以通过很多方法进行救助,而不是驱赶或限制进入。
“其实我觉得,要控制人口还是应该用市场的手段。”万建中委员说,如果说城市资源紧张,把价格适当调整还是个办法。对于来京弱势群体,应该通过人们先富帮后富,政府提供就业、培训等手段,来提高他们的素质。“等这些人经济、技术上有所积累,以北京目前这么高的生活成本,我想来京的人们都会理智选择离开或是留下。”
万建中说,解决北京人口过剩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减少城市间发展的不平衡。“随着京津塘地区以及国内其他城市的发展,不光是来京的外地人甚至北京人都可能会选择其他城市生活,这样才是最理想的。”
专家观点
“准入”不能沦为“地域歧视”
北大教授郭道晖建议,必须把握好“限制”与放开之间的尺度
郭道晖
北京大学教授,北大行政法学博士生导师
“设定外来人口准入门槛,这是北京这样发展迅速的特大型城市的现实需求,但是,‘准入’不能倒退回地域歧视的年代”。北大行政法学博导郭道晖说,设定“准入”制度必须把握好“限制”与放开之间的尺度,否则,准入制度就会成为北京人口管理的历史性倒退。
十几年前,北京曾规定,名片制作等几大行业不允许外地人经营。郭道晖说,从几大行业禁入到不限制,这中间的变化体现出北京作为一国之都的包容性,是城市管理水平有所进步的表现。目前,北京大街小巷卖早点、卖水果、卖菜的,绝大多数都是外地人。居委会等基层组织负责人,也由一些外来人承担。从这些方面来看,北京已经离不开外地人。但是,从能源、治安、城市容量等角度出发,任由外来人进京,最终只能牵制北京的发展。
郭道晖认为,单从学术角度而言,北京应该是对全国人民敞开的。拥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有权利到北京生活、发展。但是,法律的真谛就是没有绝对的自由,更没有绝对的平等。他建议,科学地测算出哪些人适宜在北京生活,选择北京会有助于其个人发展,以及北京需要什么样的外地人,这应该都是准入门槛的设定前提。
市民访谈
“人口准入制”不符合社会进步
多数打工者认为市场经济应鼓励人口流动
政协委员张惟英提出“建立人口准入制度”引发了一场关于外来人口进京是否应该设立“门槛”的讨论。大多数普通的外来打工者认为不合理,自己来北京打工,在赚取了一定报酬的同时,也为首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也有人对“建立人口准入制度”表示理解,认为合理的限制,可以缓解北京的人口膨胀和资源紧张的矛盾。
“人口准入制”让人感到冷漠
连国安,湖北孝感人,在北京做装修,表示反对
对于“建立人口准入制度”的提案,连国安很不满意:这样做太不好了!他说,在北京生活很苦,他们都睡在工地,每餐吃最便宜的蔬菜。工人们为了省钱,都没有去过故宫、长城等地方。一年到头干下来,就是为了能多带点钱回家。最让大家难受的是,北京和北京人对于他们而言,根本不能相互融合,是两个世界的人。现在如果再设立这些制度,无异于让大家再进一步感觉冷漠。
外地人消费带活北京经济
宋师傅,40多岁,北京人,出租车司机,表示反对
从1992年起就开出租车的宋师傅说,外地人的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带活了北京的经济。对于“人口准入制度”,宋师傅表示反对。他说,北京人是全国人民的首都,怎么能反对全国人民来首都?
宋师傅认为,政府部门不应该从人口的流动本身上设置制度,应该从市场方面入手,促使各地方经济和谐发展,才能保证“人往四处走”。如果单纯设立障碍限制外来人口进京显得太不公平,也不符合社会进步的潮流。
文化程度不代表一个人的全部
杨丽,云南人,打工者,表示反对
“我只有小学文化,如果这个提案通过了,我只能到其他城市挣钱,但我想说,一个人的文化程度不能代表他的全部。”在得知提案中对进京务工人员的学历提出了要求后,杨丽举了一个例子:浙江有个修破鞋的农民,只有初中文化,走街串巷修了几年鞋后办了个缝纫机厂,“他现在是中国少有的亿万富豪,这种成就现在有几个拿了高学历的人能够达到的?”
合理的准入制度可缓解资源不足
金光印,40岁,安徽人,在京创办公司,表示理解
曾在合肥、广州等地工作过的金光印认为,相对于其他城市,北京空间大、机会多,北京人也更加宽容。对于张惟英的提案,金光印认为,在北京的人口和资源出现矛盾的时候,这个提案有一定的道理。
他说,流动人口是全国性的问题,对待流动人口的矛盾态度也不光北京才有,因为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就必须是流动人口的天堂,这对北京也不公平。现在存在的事实是,北京出现因人口膨胀带来的不和谐发展。如在2004年北京出现的电荒中,许多省份限电确保北京用电就是一例。建立合理的准入制度,有可能会缓解资源不足这一问题。
但金光印同时强调,上述观点也并不意味着他完全认同“外来人口准入制”,他说,最终解决实质问题的还是应该由市场调节来起作用,如果今后有外地人相互传播“不要去北京”,这个时候,市场就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可以有针对性限制外来人员
翟郡,26岁,北京人,公司职员,表示理解
在北京的外地人贡献还是挺大的,离开他们,北京可能就瘫痪了。
但是,也有一些外地人在北京做坑蒙拐骗的事情,一些外地来的乞讨人员,严重损坏了首都的形象。所以,可以限制一些对北京没有贡献的人。比如外地乞讨人员或者盲流什么的。
(谢炜 周奇 赖颢宁 王姝 王海 刘英才 王卡拉 申剑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