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郑州人才市场的指标数据显示,大中专毕业生求职心态的问题是其在求职过程中的最大障碍。为了使大中专毕业生了解并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求职成功率,结合现阶段全国以及郑州市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记者采访了有关人士,将当前大中专毕业生求职心态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整理如下——
对形势缺乏正确估计
目前,伴随我国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多,大中专毕业生尤其是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环境更加严峻了。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338万人,比2004年增加58万人,增幅达到20.7%。对于郑州市的大中专毕业生来说,其就业压力也比较大。由于市场经济竞争机制的逐渐完善以及企业产品竞争程度的加剧,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但近年来,用人单位也存在招聘不到理想人才的现象,而求职者对形势的估计不到位则也是原因之一。以排在全年招聘职位第一位的营销人员为例,90%以上的用人单位在招聘中都多多少少存在空岗现象,许多应届毕业生却不愿从事这一职业,实际岗位需求与毕业生求职意愿存在矛盾。
大学毕业生择业认知心理不成熟
大学毕业生择业认知心理是指他们在择业过程中对自己、对职业及其周围社会环境等的认识、了解和择业中对事物的推理与判断。大学毕业生择业认知心理不成熟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就业目标定位不准,缺乏市场意识。目前许多大学生存在机关事业单位用人少、效益好的国企进不去、私企进去无保障的就业心态,这种心态直接导致了“高不成,低不就”的求职状况,而对于大量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而言,适用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影响其发展的瓶颈。另外,职业生涯的设计是一个长期磨合、探索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职业生涯的最初几年,变换工作是正常的。因此,在求职时不必抱着对这个职业“从一而终”的想法而犹豫不决,要敢于做出选择。
另一方面,缺乏自我了解,择业盲目性较大。就业形势的现状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认知程度,一种是择业期望值很高,把待遇是否优厚、交通是否便利、住房是否宽敞等作为选择标准,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不愿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去工作;另一种是对自身的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评价过低,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之中。针对这些不成熟的择业心理,大中专毕业生择业时应一切从实际出发,在目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为自己确定一个实实在在的就业目标。
法律意识淡薄 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从郑州人才市场的调查看,有超过40%的求职者没有主动要求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或人事合同,在签订合同的人员中约80%的求职者未使用劳动、人事部门规定的合同样本,更没有进行合同鉴证;郑州人才市场统一印制并发放给招聘单位的“求职登记表”上,在明显位置专设一栏“求职提醒”,包括不要向用人单位交纳各种名义的招聘费用、不要抵押任何证件,以及及时进行合同鉴证等内容,而从郑州人才市场2004年度接到的投诉看,有一半以上的投诉与上述三种行为有关,用人单位收取求职者抵押金的问题最为突出。
因此,对于大中专毕业生来讲,有意识地进行就业相关法律的在校教育和自我教育,保护自身权益已成为当务之急。
跳槽过频,缺乏诚信
这一问题是招聘单位反映较为突出,应届毕业生表现也突出的问题。求职过程中虽然不能“一蹴而就”,但也不能跳槽过频,有的毕业生一年中跳槽的次数有七八次之多,过频跳槽使得求职者多数时间奔走于各个招聘会场、招聘单位之间,没有精力与心思做业务,无论对单位还是对个人来讲都是一种损失。对于个人,跳槽过频一旦形成习惯则对自己今后的长远发展有害无益;对于一些重视培养员工的用人单位来讲,培养成熟的员工跳槽对单位损失更大,因此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也成为近几年大家谈论较多的话题之一。目前,我国毕业生的就业环境并不宽松,在这种就业环境中,大中专毕业生应珍惜自己的就业机会。(李红 马大卫 张会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