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求职招聘 > 正文

职业倦怠报告:听听那些厌倦了工作的人怎么说

http://www.sina.com.cn 2005/09/16 12:14  东方网-文汇报

  今年8月,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委托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进行的“上海市员工工作倦怠现状”调查显示,40%的员工对工作感到倦怠。这是上海首份工作倦怠报告。工作倦怠——上世纪70年代在国外开始引起人们关注的一种心理症状,正悄然向我们的社会袭来。如何看待这份“倦怠报告”?40%的倦怠率释放出了哪些耐人寻味的信息?

  “倦怠”于不经意间

  “工作倦怠”(job burn out)一词最早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的西方国家,用以描述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出现的一系列负面的心理症状,如长期的情感消耗、身体疲劳、对服务对象的不人道态度和工作成就感降低等。“工作倦怠”通常以3个维度划分,即情绪衰竭、玩世不恭、成就感低落。

  其实,频繁出现于各种心理学文献上的“工作倦怠”之术语,往往不经意间就发生在你的身上或者你的周围。

  情绪衰竭:认为自己所有的情绪资源都已经耗竭,感觉工作特别累,压力特别大,缺乏工作冲劲和动力,在工作中有挫折感、紧张感,甚至出现害怕工作的情况。

  周六晚上9点50分,袁华(化名)收起疲惫的笑脸,盘点一天的营业额。

  从早上8点40分站到晚上10点,除了中午和晚上各15分钟的用餐时间,袁华要站近13个小时。和她攀谈不到1小时,记者已经累得靠在柜台边。“看到顾客要主动说‘欢迎光临’,走了要说‘谢谢再见’,脸上还要挂着笑容,公司和商场都这么规定的。”袁华说。

  “你每天都能做好这些规定动作吗?”记者问。“尽量做吧,但每天那么多顾客,也有做不到的时候。站得累了,微笑都会变得很机械。遇到自己心情不好时,笑容就很勉强。”袁华坦言。“但还有顾客说我们态度差,甚至还会碰到一些很不讲理的顾客。顾客是上帝,我们又能向谁抱怨呢?”

  袁华干营业员这行已经7年了,经常深更半夜到家。和老公话都来不及说就得休息,不开心的事只能往肚子里咽。年复一年,自己原来挺能说笑,现在却变得懒得说话了。“老公说我变得冷淡了,我说,上班都笑光了,回家哪还有力气笑?”袁华很无奈。“现在生存压力大,工作不好找,孩子又要上学。要不是为了生活,这份工作我早就没兴趣了。”

  玩世不恭:刻意与工作以及其他与工作相关的人员保持距离,对工作不像以前那么热心和投入,丧失工作主动性,怀疑自己工作的意义,不再关心自己对工作是否有贡献。

  工作5年后,李军(化名)好像苍老了许多,完全不像刚毕业时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李军自我解嘲地说:“像我这种人就是升不上去,不过这样过也自在。”

  5年前,李军进入某机关工作。最初抱着对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李军表现非常突出:最艰苦的活儿主动请缨,下基层跑得比谁都勤快,集体的活动最热心张罗,写的调研报告最有分量。李军因此经常得到领导表扬。

  “枪打出头鸟”,李军招来了一些人的妒忌。传言渐起,有人说他自恃甚高,目中无人,有的人说他和领导关系不正常。正巧碰上干部竞聘,组织上来考核的负责人找他谈话。李军听了传闻,气得拍案而起。事情澄清了,李军却落下了一个“说话比较刻薄,遇事容易偏激”的评价。

  后来几年,李军惊异地发觉,只要有晋升的机会,都轮不到自己。“有好心人劝我去上面走动走动,不要一根筋到底,但按我的个性就是做不到。”

  屡次得不到提升的李军,也丧失了对工作的热情。“还不如省点心力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我都看开了,那么积极有啥意思?”

  成就感低落:对自己持有负面的评介,认为自己不能胜任工作,或认为自己的工作对他人没有什么贡献。

  徐佳(化名)是一所中学的高一英语老师,工作已经4年。徐佳的工作比较轻松自在,薪水也不错,每年还有寒暑假。而且这几年里,徐佳顺利完成了结婚生子等人生必经程序,令一些仍在打拼却头疼自己终身大事的女朋友们羡慕不已。

  刚开始工作,徐佳满怀着信心和热情,每天总是安排得井井有条,上课下课,一切都按部就班。但是干了4年以后,徐佳突然感到对工作失去了热情,也害怕和人交往。“把一批批学生送到更高的年级后,我就完成了使命。年复一年,觉得自己并没有做出什么事来,成就感很低。而且最怕朋友聚会,人家个个变化很大,我却还在原地重复教书。”

  最让徐佳头疼的是,年终写工作小结,想了很久都不知道该写什么,好像每年都是那么几句话。

  哪些人容易“倦怠”?

  “工作倦怠最早的研究对象是服务员和护士。随着发展,倦怠的概念扩展到了服务医疗之外的领域。”华师大工作倦怠调查课题小组负责人殷晓峰告诉记者。

  记者从报告中了解到,这次调查涉及到制造行业、金融行业、机关团体、特殊服务行业和文体科技等五大领域,报告揭示,有40%的上海人对工作感到倦怠。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郭念峰评价说,虽然上海的报告中所说的倦怠比例不是非常高,但至少说明了“工作倦怠”已经成为目前社会心理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哪些人容易倦怠?记者从这份调查报告中摘录出以下主要结论———

  高级员工和中层管理人员倦怠最严重

  高级员工倦怠感明显高于高级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42.5%的高级员工个人成就感很低。

  分析:被称为高级员工的企业中高层人员,在企业的技术力量和人力资本的组成上都起着支柱性的作用,所承受的工作压力也比较大。由于心理上长期付出大于回报,或在职业发展中一直得不到更好的发展空间,工作前期的热情逐渐耗尽,但与理想的自我差距依然很大,容易出现倦怠。

  男员工比女员工更易倦怠

  女性与男性员工的情感耗竭程度接近,女性约高出男性1.8%,但是在“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两个维度上,男员工倦怠率是女员工的1.5倍。

  分析:这与男性在工作中承担更多的压力和社会期望有直接联系。

  年薪越低越没动力,收入高成就感反而低

  随着待遇的降低,员工的工作倦怠程度呈现出趋于严重的态势。年薪不超过1万元的员工,“情感耗竭”和“玩世不恭”状况均明显高于平均值。但有趣的是,处于中高收入阶层的员工,成就感反而低于低端收入群体。

  分析:物质因素是保障工作热情的重要因素,但一旦物质需求满足后,工作的态度又不仅仅取决于物质。

  小企业员工最容易倦怠

  企业的规模也与工作倦怠程度有关。在3个维度上,小企业的员工倦怠程度均高于中型规模企业员工,更高于大型企业员工。

  点评:企业规模的大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员工工作分化程度的高低和社会归属感的高低。小规模企业的员工一人担当多种责任,但工作安全性和稳定性却不高,提高了员工在工作中对压力的应激程度,易加重工作倦怠。

  服务业、金融业、机关团体的员工情绪易枯竭

  制造行业和科技行业,“情绪衰竭”率为0%,而金融、服务和机关团体均达到10%以上。

  点评:制造业和科技行业,相对较少处理人际关系,但金融、服务、机关等频繁从事人际交往的行业,情感消耗尤其突出。

  5年一道槛儿,年限越长越易倦怠

  新人参加工作后,最初两三年最容易患上“工作倦怠症”,初期表现为工作不上心、对服务对象爱理不理;中期变成玩世不恭、成就感低落;而晚期则表现为频繁跳槽、自暴自弃。工作5年是一道“槛”,员工每年的热情在降低,累计5年后,情感已消耗到最大限度。

  点评:工作年龄低的员工频繁跳槽,主要是物质感和成就感低;老员工则更多的是由于待遇稳定、工作重复因而表现出消极怠工。

  国有企业员工也易倦怠

  国有企业的员工倦怠程度较高,尤其是在成就感上。民营企业员工的职业成就感较低,而事业单位员工有较高的情感耗竭情况。

  点评:一些国有企业的工作内容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导致员工能动性下降,引发成就感下降。

  物质,并不是“倦怠”的主因

  报告分析发现,“价值感缺失”频繁出现在对所有类别被调查者的归因分析中。“我们原来认为,如果薪水提高了,工作环境改善了,晋升的机会增加了,对工作的倦怠应该会减少。但调查显示,无论是哪个行业、职位、年龄的从业者,物质恰恰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殷晓峰说。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227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