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求职招聘 > 正文

应届大学生:沉重的春节 我们仍在求职的路上

http://www.sina.com.cn 2006/02/07 14:37  中国青年报

  编者按:在爆竹和喜庆笼罩的假日里,那些正面临毕业而工作还没着落的毕业生们,这个春节却没有往年那样的轻松。

  面对含辛茹苦的父母,这些毕业生心里充满了内疚,感叹父母为自己几年的上学费用操碎了心,本来憧憬着毕业后能尽快回报,现在却发现这种报春晖的日子的到来还需要经过艰苦的努力。

  面对亲戚、朋友、左邻右舍,他们无法直面对方的提问:“快毕业了吧?”“工作找好了吧?”不管是不是名牌高校毕业,不管学历是高是低,就业难已经成了毕业生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

  不可否认,今天,中国的高等教育正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这意味着,大学生已经告别从前的辉煌和优越,而需直面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此时走在求职路上,他们必然要经受更多的心灵历练和自身能力的提升。同样面对压力,也有很多毕业生选择了另外的求职途径,比如不仅仅把求职目标放在大城市,而要去中小城市、中小企业就业,这应该是应为切实可行的。

  本期,我们选编了几位应届毕业生春节期间的求职经历和心情告白。对于他们的努力,我们表示一份关注,一种祝福,而更多的,是一种期待。

  沉重的春节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王珍

  今年的春节过得颇有些不同。研究生即将毕业,找工作成为头等要事。不少同班同学已经签了令人艳羡的好单位,我在年前也曾广种,却连薄收也未曾有———还没有哪一个单位肯向我发出邀请。而媒体上有关“北大毕业生卖糖葫芦”的报道,更让我心情黯淡,难道我也要去卖糖葫芦?此次回家,少了欢喜,多了沉重。

  腊月廿五,确信所有的招聘单位都已经进入春节休息状态,我才踏上了回家的火车。一路上忐忑不安,不知道如何面对含辛茹苦的家人。父母都是宽容的人,并没有因为我工作还没有着落而数落我,或者给我任何压力。我分外感动。感动之余,内心却更加内疚,父母已经老矣,我怎能让他们再为我牵肠挂肚?

  考场。我奋笔疾书,答完了,看看表,还剩40分钟才交卷。我颇为得意,左顾右盼转着笔玩。20分钟后,我越想越不对,怎么没有选择题呢?我把试卷翻过来看,发现还有几十道选择题没有做。怎么办?我慌慌张张地找出答题卡,开始画黑疙瘩。只剩5分钟了,我怎么可能没有做选择题呢?不是吧,我已经做在试卷上了,只需要把答案抄在答题卡上吧?不对不对,就是没有做……我手忙脚乱地填答题卡,没时间了,都填成B吧!我快要哭出来了,情急之下,竟然醒了。原来只是一场梦,我长舒了一口气。都怪招聘考试,每一场都把我考得心力交悴,回到家里,做梦都在考试。

  家人不言,内心的担忧却无法掩饰。很早以前,父亲就打听到有位老乡,在北京某单位工作,还挺有实权。大年初四,听说这位老乡的奶奶九十大寿,他也从北京赶回来祝寿了。父亲听到这个消息,立即决定去拜寿。

  父亲准备了红包,一箱上好的胡柚,又掏出早已准备好的2005邮票纪念册,用毛笔郑重题下“某某处长珍藏纪念”几个字。临行之前,他才想起给这位老乡打个电话。电话里汽车发动机轰轰作响,原来这位老乡回一趟家也不容易,行程安排十分紧凑,他已经拜完寿,要去舅舅家拜年了。他婉言谢绝了父亲的好意。父亲顿时像一个瘪了的气球,神采全无。

  男友的父母也很担心我的去向。我的“前途”和“钱途”,直接关系到未来家庭的幸福指数高低。听说男友姑父的外甥在北京某单位工作,和我的专业还挺对口,单位也不错,就再三嘱咐姑父与他的外甥联系,问问他们单位是否要人,如果需要,就拜托他推荐我一下。姑父很爽快,答应帮忙。但我们也急不来,只好耐心等待消息。

  时间穿梭似箭,转眼之间,我回家已经两个星期了。虽然开学日期还没到,但考虑到找工作,还是早一点动身比较可靠。初八,我坐上了北上的火车,继续怀着期待,前行。

  先求生存 再求发展

  兰州大学 樊鹏

  结束了悲壮的研究生考试,我带着一些不安回家过年。

  在家头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基本上足不出户。寒冬季节没有农活,乡下又没有什么可以娱乐的地方,找个同学要跑上十好几里路,所以也懒得出门。

  一安静下来,自己便要胡思乱想,考虑生计,考虑工作,考虑前途的去向。但是在家里,这一切也只是空中楼阁。幸好回家的时候带了一部《汉武大帝》,天天没完没了地看。这是个很好的办法,至少我能专心致志地干一件事情了。所以年前基本上过的还是很开心,不愁吃住,没有压力。

  但是,这种状态只是表面上看来很开心。晚上经常难以入睡,一躺下就会想到找工作的事情。本想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可是有几次我比较中意的单位的内部人士告诉我,光有本事还不够,还得找人托关系。

  本科阶段觉得荒废了自己,没有学到什么东西,而自己又不清楚需要学到什么东西,所以就随大流去考研究生,但即使考上了,谁又能保证自己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呢?

  朋友说我适合去南方大都市生活,劝我去那边发展。我的观点很明确,先求生存再谋发展。

  所以我选择了将要工作的地点———中小城市。我喜欢一句俗语,“宁为鸡头,不当凤尾”。在北京、上海等一些大都市,就算我倾尽心血,最多也可能只是个中低等市民阶层;而在一些中小城市,若我肯努力,至少我会成为一个中上阶层的市民。另一个原因是家庭,我家在农村,我的选择必须顾及到家人的生活问题。我的生存是要有责任的生存。

  于惶惶中过年

  中国传媒大学 才让卓玛

  放假时,工作仍一点着落都没有,着急上火。最后决定先回家过年。

  回家之前早已有了面对父母、亲戚、朋友以及昔日同学的心理准备,甚至在宿舍里和舍友交流了意见,最后统一口径———面对别人的询问,都以研究生扩招、就业压力大来搪塞。在统一口径时,舍友还警告我不能太夸大学校的整体就业压力,说学校好歹收留了我7年,不能在关键时候给母校抹黑。

  可回到家后,根本不是这样。父母怎么着都好说,拿着《中国青年报》登载过的《研究生遭遇就业尴尬》的报道给他们看,之后就换回了一大堆暖心窝的宽慰之语,他们反倒担心我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但亲戚就不一样了,看见我的第一句话就说:“该毕业了吧?工作怎么样了?”“暂时还没有意向”或者“现在找工作挺难的”的回答之后,面对的刺激就更猛烈了:“怎么可能?重点大学的研究生还找不到工作啊?”我再也招架不住了。亲戚们大多在农村,他们对我这个家族里惟一的研究生怀有很大的希望和好奇,完全不知道研究生在城市里已经很平常了。

  对于就业形势,昔日的高中同学都深有体会,所谓理解万岁,和他们聚会还是比较轻松的。但尽管如此,眼瞅着他们已然成为上班族,开始讨论着婚嫁问题,而自己的工作还在寻寻觅觅之中,难免心里发怵。

  最怕父母的朋友,因为直面他们的不是我,而是我的父母。他们和父母的交流之中,我能感觉到父母脸上的难堪。刚考上大学和研究生那会儿,他们和父母的交流,是羡慕是祝贺,而父母也是欣慰不已。母校的重点大学光环也给了我很多的骄傲,而今眼瞅着就要毕业了,母校的光环却成了反衬。也曾在路上听到这样的对话:“什么研究生不研究生的,找不到工作还不是白搭,人家高中毕业就去做生意,现在已经是富翁了。”我当下就对号入座,急忙回头一看,结果只是个陌生的路人,于是偷偷鄙视了一下自己的敏感。

  总是以就业压力来敷衍别人,但却不能敷衍自己。就业压力再大,同班同学也有好几个已经定了单位的。一起报名,别人有考试机会而自己没有;一起考试,别人有面试机会而自己没有,总不能再用就业压力来麻醉自己吧,内心的着急甚至“毕业即失业”的担忧与日俱增。

  人在家过年,可心还在找工作上。天天发短信给仍在学校寻觅的同学,以获得新的招聘信息来安慰回家的不安。虽然节前的招聘信息更新越来越慢,还是天天去网吧查看信息,生怕错过什么机会。家里的报纸也是天天仔细翻看,希望能获得一点信息———在北京找不着工作,在家这边找也行啊。然而总是失望,我所学的专业在老家这边对口的单位很少,只有干着急。跟在家乡高校毕业的同学打听了一下,他们找工作要么是靠家人的社会关系,要么是毕业后专职考

公务员,要么是学校里的招聘会,对我而言这三条路都行不通。

  惶惶中过完了年,再也待不住了,赶紧回学校继续打拼吧。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