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网上求职
发百份简历无回音
这一次求职,我似乎失去了幸运之神的眷顾,连续4天,我在网上发出近百封求职简历,没有得到丝毫回音。针对不同职位细心揣摩的求职信,都如泥牛入海。气馁、委屈,自信心崩溃,尽管是一次体验,但在求职中经历的不被认同的挫折感,让住在旅馆里的我,在好几个夜晚辗转反侧,怀疑自己是不是太差劲了。
为了搞清楚网上投递简历的技巧和忌讳,我给远在深圳的闺蜜欢欢打了一通电话。欢欢目前任职于深圳腾讯人力资源部,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网上简历。
“你是不是投了很多跨行业的职位?”听说我投了那么多简历,居然没有一个回复,身为专业人士的欢欢很快找到症结,她提醒我,专业人力资源在筛选简历时,只关注求职者与所需职位相关的背景经历,并且会按接近性原则对求职者进行排序。“简单地说,如果公司不是特别缺人,而且求职者没有足以让人信服的理由,否则跨行投简历,是很难收到回音的。”欢欢一语点醒梦中人,我投的职位,极大部分从来没有从事过。比如广告文案、广告公司客户代理、外贸市场专员。我的简历中或许能体现与之相关的能力,但确实无法证明我有相关经验,自然会在筛选中被淘汰。
“顺便提醒你一下,不要偷懒觉得网上发简历简单,其实竞争更激烈,我们时常接到同一个职位有上千人同时投递,这样的大比例淘汰,新人根本没有机会。”欢欢建议我一定要去现场招聘会,那里或许机会更大。
争营销职位
记者履历很吃香
2月4日,到上海的第四天,终于等来上海节后第一个现场求职招聘会。8点半,我转了两趟地铁,抱着20份打印精美的简历和求职信来到浦东新区人才市场。这是一个营销类专场招聘会,不少应聘者和我一样提前到场,看得出,大家找工作的心情都十分迫切。
放眼望去,现场以应届毕业生居多,大部分求职者年龄比我小。忽然间,抱着简历的我,自信心开始小小地膨胀。营销类专场,对学历和经验并无绝对要求,用人方更看重求职者的个性与沟通能力,和刚出校门的新人比较起来,我想我还是有明显优势的。
果不其然,我的推想没有错,招聘会开始后,我和现场的小弟弟、小妹妹们一起在展位前接受短暂的口头面试。简单的自我介绍,自信地报出曾经担任过重庆晨报记者的经历(当然,前提是隐去目前在职的真实情况),90%的面试官在听到我的履历中的此项内容后,都露出了另眼相看的态度。接下来过关斩将,连简历都不必细看,直接通知下一轮面试时间。短短一个小时内,我完成了5家公司客户代表、业务员、营销专员、培训顾问等销售类岗位初试,其中一家英语培训机构和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当场明确给我答复,下周一早上到公司参加企业文化培训和复试。
总结在营销类岗位中的过关斩将,我想我靠记者的职业形象占了便宜。“你以前干过记者,口才应该没问题,沟通能力也不错吧!”上海波宝仟赫科技有限公司的李总,甚至在看完简历后,直接对我做出了以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