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假如我是企业老总,金融危机过去后招人,绝不会招那些毕业后一直‘闲’在家里坐等机会的学生。成功是什么?就是当机会来临时,你已具备了必要条件。”
前不久,上海对外贸易学院院长王新奎教授为学生做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报告,主题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树立正确的择业观”。500人的报告厅内,掌声不断。不少毕业班学生之前还愁眉不展,走出报告厅时脸上春意盎然。
讲述一段人生经历,一下子拉近了校长与学生的距离。王新奎中学毕业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上山下乡插队十年,他一直努力学习不浪费光阴,终于在高考恢复后考上大学,从而改变了命运。这段经历给他的感悟是:在危机中要不断充实自己。
他认为,大学生求职应放低标准,改变“一次就业”和高薪就业的观念。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变化,人才资源总是在不断交换和流动中得到优化配置。用人制度的改革和人才市场的建立,必将使失业和就业成为今后大学生一生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因此,每个大学生在一生中,都要有多次就业和降低标准的思想准备。
“决不待业”,这是王院长对学生的忠告。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毕业生为了就业而四处奔波,一部分学生暂时找不到工作,有的学生抱怨社会没有给自己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事实上,毕业生择业不可能一步就能找到合适的单位,即使找到了合适的单位,也不见得就能找到合适的岗位。所以要树立就业“逐步到位”的观念,积极上进,在丰富的工作经历中施展才华,实现人生抱负。“如果对现在的岗位不满意,一时又找不到更理想的,不妨换个思路想问题———老板出钱,让你得到锻炼机会和工作经验,何乐而不为呢?”
王新奎要求学生,改变大学四年一劳永逸的观念。在危机阶段,工资水平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增加自身经历,丰富工作经验,为以后的成功创造条件。“不管你找到工作还是暂时没有找到工作,不管找到满意的工作还是不满意的工作,大家千万不要忘记充实自己。”